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烈士日缅怀战友 “谷子地”心愿未了

新华网太原9月29日电(记者刘翔霄)9月30日是中国首个烈士纪念日。这个日子的到来,让山西左权县73岁的王艾甫老人再次心潮澎湃。

几年前,电影《集结号》中,为逝去战友执著寻找回家路的战士“谷子地”,曾让很多人感动掉泪。而18岁入伍、近年辗转大半个中国为189名阵亡烈士找到亲人的王艾甫,就是影片人物“谷子地”的原型之一。2007年《集结号》上海首映时,老人也被请到了现场。

一个月前,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设立烈士纪念日,消息传来,王艾甫难抑内心的激动。但他还有未了的心愿:这些年送烈士“回家”途中他发现,在很多地方,烈士的碑上只刻有一个名字,烈士的家乡在何方、他们所属哪个部队、他们是怎样一个战士,无从得知。

这一幕让他感到揪心。那块石头上,怎能仅刻着一个名字?

为了弥补这份遗憾,老人翻阅烈士登记册,记录下每位烈士的籍贯、年龄、部队番号等信息。18年来,他就是按照这上面的籍贯和名字,送烈士“回家”的。

这些年,老人细细留心烈士的籍贯,他发现,在以左权将军牺牲地命名的山西左权县,抗战时期村村都有烈士;他还发现,参加太原解放战争的烈士并不仅仅是太原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远至广东、香港……

在烈士登记册上,还有对每位烈士的一个简单评价。他记得,一位烈士的评价只有十二个字:服从命令、动作迅速、完成任务。“他很可能是去爆破,任务完成了,但他却失去了生命。如果把这些信息放在他的碑上,人们去看能产生很多联想,能引起内心的思考。”王艾甫说。

还有一位烈士,牺牲时只有十九岁,他的评价是四个字:作战勇敢。“这四个字太珍贵了,那是他是用生命换来。应该在烈士的碑上刻上这些信息,让后人更加把他们牢记。”老人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