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隆中对》竟然是鲁肃先提出来的

提起《隆中对》,喜欢三国的人都能非常的熟悉,《三国演义》的大热也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知晓诸葛亮的《隆中对》,《三国演示》中对于《隆中对》的描写尤其精彩,铺垫是刘备三顾茅庐,这个过程描写的活灵活现,然后是最后见到诸葛亮,诸葛亮《隆中对》达到高潮。从此刘备就走出了低谷,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开始一步一部走向人生的辉煌,最终成为三国鼎立中的蜀国。

《隆中对》竟然是鲁肃先提出来的 隆中对

由于这段描写的实在是精彩,所以大家对于隆中对都非常的熟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最早提出《隆中对》的并不是诸葛亮,早在公元200年,在东吴,鲁肃跟孙权就有了东吴版的隆中对叫《榻上策》,我们来一起看看史书中对于《榻上策》的记载: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指刘邦)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之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权不以介意,益贵重之,赐肃母衣服帏帐,居处杂物,富拟其旧。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三国志·鲁肃传》)

《隆中对》竟然是鲁肃先提出来的 榻上策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鲁肃的《榻上策》与诸葛亮的《隆中对》不谋而合,都是联合对抗北方的曹操,《隆中对》是联合东吴对抗曹操,而《榻上策》是如果刘备与刘表齐心合力则联合刘备对抗曹操,如果不同心,可以进攻统一南方而北拒曹操。可见诸葛亮和鲁肃的想法是一致的。而且策略也是相同。因此《榻上策》是比《隆中对》更早的《隆中对》。

可能有人提出发对意见,说最早的应该是公元192年曹操版,其实小编也有所了解,我们也同样拉出来看看。

曹操版:初平二年(公元192)

(毛)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三国志·毛玠传》)

袁绍版:兴平二年(公元195)

沮授说绍云:“将军累叶辅弼,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毁坏,观诸州郡外托义兵,内图相灭,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三国志·袁绍传》裴注引《献帝传》)

不仅有曹操版的,还有袁绍版的。但是从小编的角度来看,这两个版本都不能算是对策,

1.对策,简称对,是下属对上级、臣对君所提出的有关时政、策略等问题的回答,类似考试中的问答题。有问才有答,有咨询的主体才有对。凡是不针对咨询而主动地提出建议或上书言事,便不叫对,而叫议、奏、疏、表等等。

2.《隆中对》所回答的是策略问题,是未来发展的根本大计。

3.《隆中对》包括分析形势、估计实力、提出任务、规划策略、瞻望未来等五部分内容,其中核心问题是规划发展策略。

4.事后应该大体上付诸实施,对发展过程有指导作用。如果是马耳东风,说完拉倒,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从上面的标准来看其实毛玠还有沮授的建议都是奏,也就是建议,并不是对策,因为袁绍和曹操都没有,而是毛玠和沮授的建议,并且从 策来讲,毛玠和沮授的建议更像一种政策,而不是策略,策略是未来发展的根本大计。

因此,小编认为曹操版和袁绍版都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对策,只能算作建议,而鲁肃的《榻上策》更加符合以上的标注,而且思想跟诸葛亮不谋而合,因此最早提出《隆中对》的是鲁肃,而非诸葛亮。

本文为历史百家争鸣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历史百家争鸣,欢迎关注历史百家争鸣微信公众号:ihxory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