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推拿》:多一感为神,少一感难以为人

文/满囤儿

正常的人类,都有五感----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这是我们认知世界,与同类交流的窗口。这五感就和我们生活的空间维度一样与生俱来,既熟悉又陌生。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其特别具有探索价值。有的人幻想如果人再多一感,会如何如何。有的人则关怀如果人失去一感,会如何如何。娄烨的新片《推拿》所关注的人群,就是失去了五感中的视觉。片中一个特别让人心有所触的描述,是盲人会把正常人当做高一等级的生物。盲人看待正常人,就如同正常人看待神。

《推拿》:多一感为神,少一感难以为人

的确,很多人都幻想过五感之外的第六感。在车田正美的漫画《圣斗士》中,普通圣斗士通过开发第六感,身体能力远超常人,而黄金圣斗士更是通过开发第七感,在战斗能力上傲视群雄。在民间,也有很多关于第六感的传言。那些所谓的“特异功能”不就是无感之外的新一感么?可见,对于正常人而言,如果能够多一感,的确可以被捧为神。多一感,就意味着更高级、更强大、更神秘,甚至能够主宰普通人的生死天命。

既然多一感即可为神,那么少一感的人,还能够与普通人一样么?显然不能。尽管社会上普遍对聋哑、盲人、肢体残疾等人提供关爱,但是这种关爱并不能从本质上消除少一感的事实。正如《推拿》中所展示的,这群盲人群体,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不妥当之处。在党的春风沐浴下,他们也工作、也生活、也娱乐。他们的收入虽然不多,但是看上去也还行。毕竟正常人如我们都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呢。片中的正常人,也没有对这群推拿技师们表现出明显的歧视、轻视、偏见等。貌似社会已经为这群人提供了足够的环境,可以平等生活了。

《推拿》:多一感为神,少一感难以为人

随着影片的深入,随着每一个盲人内心世界被揭开。我们发现表面上的平等,根本没有落到他们的心里。在把小说改编成剧本的时候,编剧马英力特意把小马这个角色拎了出来。让他的故事处于开篇和结尾。为什么?因为这个角色完整地展现了人在遭遇目盲、适应目盲、反抗目盲、习惯目盲、摆脱目盲的全过程。黄轩也很好地展现了小马眼神中的空洞感,以及压抑下的无助感。可以说小马的内心变迁,能够让正常人体会到少一感的切身之痛。

摄影师曾剑则用特殊的虚焦手法,把小马的视觉变化视觉化了。更牛掰的是,这种特殊画面并非小马的主观镜头。往往是头几秒是主观镜头,然而就在观众以为是小马主观镜头的时候,镜头一摇,小马入画。OMG!这并非小马的主观镜头。于是,观众体会到的不是小马的视觉障碍了,而是自己的视觉障碍了。仅凭着一点,《推拿》的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银熊奖就实至名归。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