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聊聊“君子不器”

【二马新国学】聊聊“君子不器”

编者按:二马新国学开刊之际,任教授曾系统论述了新国学的深刻内涵,之后,王杰教授谈了新国学的传承和创新问题。今天,我们将思考一个普通人如何成为君子,完成家国承担。《孔子为政》:“子曰:‘君子不器’。”“君子”在孔子心中是拥有理想人格的人,非一般人。而“器”的本意为狗的叫声,后假借为“容纳物品的器具”,孔子的“君子不器”中,“器”指什么?君子“不器”,君子的目标又是什么?今日,兆展有话说……

聊聊“君子不器”

二马新国学成员

“古语今世”公众号 何兆展

若干年前,梁启超先生到清华做了一次演讲,题目是《君子》。这个演讲主题,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最高目标:做圣人,当君子。

梁启超说,历代儒家先贤,尤其是论语里面,对于“君子”的界定和要求太多了,说不过来,倒是易经里有两句话,提纲挈领,可以纲举目张。那就是六十四卦中的乾坤两卦的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据说,梁启超的演讲,效果出奇的好,过后,清华就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了。

目前,清华的校训应该算是流传最广的校训之一。所以,网友才在此基础上,搞出了搞笑“雾霾版”:“自强不吸、厚德载雾”。

我感觉,用这八个字作为校训,是为了提醒清华师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君子,是完善自我。首先,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挺好的。但是如果仅仅记住了要自强不息好好学习,厚德载物锤炼品质,就有点走偏了。因为那相当于出发了,但忘了为什么而出发。如果忘了最终目的是君子的养成,而仅仅抓住这八个字不放,就是买椟还珠的行为了。

从梁启超的原意和中华文化的传统看,清华校训在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同时,其实更应该强调这八个字背后隐藏字的含义,也就是“天”、“地”、“君子”!大学教育,当然包括清华的教育,培养的就是顶天立地的君子,而不仅仅是工程师、专业人士、专业技能人才……

中国古代对君子教育的要求,最有名的就是论语的“君子不器”。这句话为君子教育、完人教育提出了一个准则:教育可以培养专业技能,但却不能以培养专业技能为出发点、落脚点,不能以就业为唯一导向,不能以炫耀就业竞争力为主要追求。

有清华同学说,以前法学院有个“律师巨匠”的培训计划,当时刚研一,对传统文化没有很认真的阅读经历和深入领会,但隐约中对“匠”的定位感觉不妥。如果从法律的角度仅仅将“人”理解为“匠人”,而不考虑法律精神,不从整个法律体系去思考问题,那法条再熟练,运用中也总是会出问题的。

这种问题的确出现了。现在很多法律人自认为法律语言是他们的特殊语言,法律思维是他们的特殊思维,非常擅长利用法律规定、或者拿放大镜挑出的所谓法律漏洞,去挑战人们的良知,还引以为傲。这就是专业训练将他们训练成了“法器”,而偏偏就不再是一个“人”,因为他们没有了人的良知,没了人的“心”。

前段时间的林浩森投毒案二审辩护意见,肯定会让很多人意想不到。就在大家都知道复旦学子是被毒死的时候,辩护人竟然可以判断出死者是死于肝炎,而不是投毒,与此同时,投毒行为又成了开玩笑的愚人节整人游戏。是辩护人已经丧失了人的良知,还是案情的确有疑点?辩护人能否凭借高超的法律技巧和做人的良知拨乱反正,需要我们持续关注。从目前的司法认定看,这是辩护律师“为了辩护而辩护”,从而导致罔顾良知的一派胡言。

当然,要当一个“君子”,当一个“人”,也不排斥你成为“器”。事实上,在当今专业化分工细化的社会,如果你只是“人”,而不是“器”,也就是不具有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专业技能,还真难生存下去。

那问题来了,如何理解论语的“君子不器”呢?君子和器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吗?就如日月之不可并明吗?

我的理解是:君子不能仅仅成为器,应该亦器亦人,“人的底色,器的技能”,或者“人为体,器为用”。现代社会需要器,但是不能以培养器为指向和目标。通俗化说,器就是培养能人,专才;君子就是培养完人、好人。我们需要的是:是好人的能人,而不是只是能人。

只是能人的人,若走了歪门邪道,破坏力也是大的。高科技犯罪、高智商侵权之类,都是只抓了能人一端,造成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如果承认大学不是技校,那就应该承认:包括大学在内的学校教育的任务首先是完善人格的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树立,完备理性的获得。化用一句老话,能够养成“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完善之人格”。

说到“器”,还有老子里的一句:“朴散则为器”。简单化理解,“朴”是原木,“器”是木头打制出来的用具。“朴”有无限可能性,“器”就只有一种或几种固定的用途啦。

我们每个人要在社会上工作,必然要成为器,否则无立足之地。但是,如果能够同时回追到自己“朴”的状态,让自己保持纯真的原始状态,还保有无限可能,就最好了。

如果自己既是“器”,又是“朴”,就不会感叹:“我刚刚踏进工作岗位,但是一看我们房间的老同志,就知道我三十年后是什么样子。”

如果甘心让自己一直是一种“器”,最后的样子自然可以预见,并且可能是不怎么光鲜的样子。如果你同时还是“朴”的状态,那你的人生才会有无限的可能性。

快乐书摘:不要有任何期待,不要预设任何立场,此时此刻,安详、自在,才是最重要的。(《茅蓬语录》之“活在当下”)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