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冬季到汉中来看鸟

近年来,随着汉中生态条件的改善,鸟类活动越来越活跃,其中以前来越冬的红嘴鸥和斑头雁最为引人关注。据我市爱鸟人士观察,红嘴鸥前来汉中过冬已有四五年,每年11月份来,第二年3月离开。

冬季到汉中来看鸟

——摄影爱好者“比 指”拍到的红嘴鸥。

近年来,随着汉中生态条件的改善,鸟类活动越来越活跃,其中以前来越冬的红嘴鸥和斑头雁最为引人关注。据我市爱鸟人士观察,红嘴鸥前来汉中过冬已有四五年,每年11月份来,第二年3月离开,第一年来时有两千多只,现已逐渐减少到四五百只。斑头雁是2012年12月初次来汉中,共23只,离开汉中时只有18只,5只被无情猎杀。

红嘴鸥和斑头雁先后来汉中,可谓“天降祥瑞”,表明汉中生态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令人忧心的是,前往汉中越冬的种群不但未能壮大,反而在缩小。那么如何保护和吸引这些可爱的小精灵,让他们的种群在汉中不断壮大呢?在此,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述:

红嘴鸥和斑头雁生活习性及汉中地貌

冬季到汉中来看鸟

红嘴鸥(学名:Larus ridibundus) ,是海鸥的一种,俗称“水鸽子”,是一种候鸟,体形和毛色都与鸽子相似,体长37-43厘米,体重 225-350克,繁殖于中国西北部的天山西部地区及东北部的湿地。在中国东部及北纬32度以南所有湖泊、河流及沿海地带越冬。主食是鱼、虾、昆虫、水生植物和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

斑头雁(学名:Anser indicus) ,是中型雁类,体长62-85厘米,体重2-3千克,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咸水湖,也选择淡水湖和开阔沼泽地带。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泽地。性喜集群,繁殖期、越冬期和迁徙季节,均成群活动。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叶、茎、青草和豆科植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贝类、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可人工养殖。

汉中地处秦岭山脉以南,位于东经106°51~107°10、北纬33°2~33°22之间,市内有平原、丘陵和山地等三种地貌,海拔500-2000米之间,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润,被誉为生物资源宝库,是“汉中四宝”的乐园。红嘴鸥和斑头雁能连续多年前来汉中越冬,这充分表明汉中是适合它们生活的地方。

壮大红嘴鸥和斑头雁种群对汉中的意义

汉中曾成功保护朱鸟,让它避免了灭绝之灾,汉中也因此美名远播,并为旅游业的发展及“朱鸟”牌有机食品的品牌价值提升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壮大红嘴鸥和斑头雁种群对汉中具有三大意义:

首先,在旅游产业,生态休闲游的市场份额要远高于名胜古迹游;冬季一直是汉中旅游的淡季,也是制约汉中旅游发展的瓶颈;红嘴鸥和斑头雁种群稳定壮大后,我们可打出“冬季到汉中来看鸟”金字招牌,吸引更多的人冬季到汉中来旅游,尤其是作为汉中旅游重要客源地的北方人,此举可为汉中发展冬季旅游打开一扇大门。

其次,红嘴鸥和斑头雁来汉种群稳定壮大后,可为汉中生态环境的优越提供新的注脚和抓手,为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宜居城市的建设和地域品牌的提升添砖加瓦。

再次,斑头雁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比家鹅更抗病,容易养育,人工养殖技术已非常成熟,商品价值极高,市场前景广阔;汉中斑头雁种群壮大后,有利于推动人工养殖,为汉中民众的致富提供新的途径。

冬季到汉中来看鸟

如何保护和壮大红嘴鸥和斑头雁种群

那么,如何保护好红嘴鸥和斑头雁呢?我们建议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注重官民协护。红嘴鸥和斑头雁来汉中,最早是汉中爱鸟人士发现的,为保护红嘴鸥,爱鸟人士专门成立“鸥盟”。因此,未来在保护思路上,政府和民间应携手并重,一方面制定一些官办措施,一方面动员民间人士投入保护。

其二,做好宣传动员。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要点有四:一是动之以情,红嘴鸥和斑头雁来汉中,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乐趣;二是晓之以理,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鸟类是公民的文明行为;三是诱之以利:红嘴鸥和斑头雁种群壮大后,可促进汉中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四是绳之以法,红嘴鸥和斑头雁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猎杀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三,立法划保护区。为保护红嘴鸥和斑头雁来汉中越冬,可立法设市级保护区,保护区可东起城固沙营镇,西至勉老道寺镇和金泉镇,南至阳春镇、汉山镇、南沙河湖,北至褒河及石门水库一带,其中以宝巴高速大桥到汉江圣水镇段之间为重点区域。保护区成立后,可设立保护区主管部门(可由最相关的部门兼),借鉴保护朱鸟的经验,制作整套措施,保护区内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做好配合。

(本文选自《汉中日报》,作者宁志俊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