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不屌不进步!怎么屌你的部属,还是要讲艺术滴!

批评是纠正不良风气、改正错误言行的利器。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一古训影响,很多人认为,既然是开展批评,就应该把问题点透、把事情说白,这样才能达到批评的效果,从而忽视了批评的方式方法。殊不知,忠言逆耳,人们往往不愿意听;批评不当,人们从内心排斥,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由此可见,批评也得讲点技巧,让犯错者乐于接受。在我国成语典故中,就蕴含了很多批评的艺术,值得我们借鉴。

一、指桑骂槐法。在批评中“指桑骂槐”,意思是说,本来要批评甲,但偏偏先去批评乙,在批评乙的过程中让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汉武帝时,有人杀了上林苑的鹿,武帝就下令处死杀鹿的人。东方朔在旁边说:“此人该杀,而且有三个理由:让陛下因为鹿而杀人,这是其一;让天下人从此知道陛下看重鹿而轻贱百姓,这是其二;匈奴一旦来犯,要用鹿来对付他们,这是其三。”武帝听了,默不作声放了那个人。对于汉武帝因鹿杀人的决定,东方朔没有直接批评,他反而列出杀鹿者的三大罪状,让汉武帝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所在,这其实就是运用了“指桑骂槐”批评法。运用“指桑骂槐”法,由于批评对象发生了转移,犯错者感到批评的矛头不是赤裸裸地针对自己,心理上就会容易接受。

二、狐假虎威法。在“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中,狐狸与老虎走在一起,百兽吓得纷纷逃散,老虎不知道百兽是害怕自己,还以为百兽真的怕狐狸。我们在感叹老虎愚蠢的同时,却也不得不佩服狐狸的智慧。既然狐狸借着“虎威”可以吓退百兽,那我们借助“虎威”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开展批评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借“虎威”。“虎威”从何而来?从条令条例、规章制度中来。笔者在基层工作时,发现部属们值夜班时有在岗不尽责的现象,经多次检查指出,仍没有改观。为引起大家重视,笔者组织重温了相关条规,重点对玩忽职守应该如何处理的相关条款进行了学习,使部属们受到了很大触动。因为“虎威”来头大,所以更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应当注意的是,我们借助“虎威”开展批评,目的不是吓唬部属,而是查偏纠错,促进工作。

三、旁敲侧击法。“旁敲侧击”的本意是指,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加以讽刺或抨击。我们开展批评,有时候对一些错误言行不需要点明,采用“旁敲侧击”的办法更有效。据史书记载,楚庄王主政三年,都不理国政,一味贪图玩乐。大臣士庆进言说:“有只大鸟,栖息在南山的南面,三年不飞也不叫,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庄王回答说:“此鸟不飞,是在丰沛他的羽翼;不叫,是在观察群臣的是非对错。此鸟虽然不飞,一飞必然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必然惊人。”从此专注于国政。士庆成功进言的原因,就在于他借“大鸟不飞”这一现象对庄王进行“旁敲侧击”,使庄王明白了他的真实意图。“旁敲侧击”批评法通常适用于对待同级或小心眼的人,有时发现了某个问题的苗头,但证据还不足或未完全造成错误事实时,也可采取这种方法。

四、欲抑先扬法。写文章的时候,有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开展批评的时候,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先对犯错者的优点、长处进行表扬,然后再指出其错误。历史上就不乏“欲抑先扬”的批评例子。齐景公曾七天七夜饮酒不停,臣子弦章进谏,希望景公停止喝酒,否则他就自杀。景公既不愿被臣下牵制,又不忍心弦章自杀,左右为难。晏子知道此事后,对景公说:“弦章遇到您真是幸运啊!假如他遇到桀纣一样的君王,早就被杀了。”景公听了,有所醒悟,就不再喝酒了。由于晏子先巧妙地表扬了齐景公的英明和宽容,后面的进谏自然能够顺利达成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欲抑先扬”批评法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人人都有成就感,希望自己被肯定、受赏识。表扬正好符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要,使人在心理上体验到一种成功感。在表扬的基础上再进行批评,更容易令人接受,可以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五、移花接木法。果农常常把一种果树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到另一种果树上,从而改良果树品种。这种“移花接木”的手法对我们开展批评也有借鉴意义。有时候,对一些错误的言行、荒谬的观点,如果从正面进行批评,往往难以奏效。我们不妨先承认这些言行、观点的正确性,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推理,得出更加错误、更加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言行、观点的错误。三国时蜀先主刘备因天候干旱,曾禁止百姓私下酿酒。有官吏在民家搜到酿酒工具,准备定罪处罚。简雍与刘备出游,看见一对男女走在路上,于是对刘备说:“他们准备通奸,为什么不拘押起来?”刘备问:“你怎么知道他们会通奸?”简雍回答说:“他们各有可以通奸的器官,与要酿酒的人情形相同。”刘备听了大笑,就释放了因有酿酒工具而被捕的人。这个故事启示我们,采用“移花接木”批评法,关键是要“移”得巧、“接”得妙,以错误之“矛”攻错误之“盾”,从而使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六、擒贼擒王法。在工作中,有时候我们会碰到群体犯错的情况,如果对所有人都批评,一是精力上顾不过来,二是把所有人都推到了对立面,不利于以后开展工作。这时,不妨采取“擒贼擒王”法,着重批评处罚“首恶”。孙武斩宠妃立威的故事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吴王阖闾让孙武训练宫女,他将三千宫女分成两队,再指定两名宠妃为队长。孙武讲解兵法、明确法令后,击鼓下令左转,结果宫女都笑了起来。孙武又击鼓下令右转,宫女笑得更厉害了。孙武问掌管军法的人:“队长故意违犯法令,依法应当如何处置?”掌军法的人说:“当斩。”孙武就喝令斩了两名队长。吴王赶紧派人去救,已经来不及了。孙武接着命两名排头的宫女为队长,宫女们吓得再也不敢不听号令,训练起来都中规中矩。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擒贼擒王”批评法,关键是要敢对“王”实施批评,这样才能对其他人起到震慑、教育作用。

七、暗渡陈仓法。对一些心胸狭窄、易背思想包袱的同志,往往不便直接提出批评。这时候可以采取“暗渡陈仓”法,先不急于批评,而是“转几个圈”,待对方对问题有了认识后,再进行批评。从前有个县令,很喜欢画虎,无奈画技不佳,画的老虎更象是猫。一次他画完虎后,问仆人:“老爷画的是什么?”仆人答:“小的不敢说。”县令问:“你怕什么?”仆人答:“怕老爷。”“那老爷怕什么?”“老爷怕皇上。”“皇上怕什么?”“皇上怕天。”“天怕什么?”“天怕云。”“云怕什么?”“云怕风。”“风怕什么?”“风怕墙。”“墙怕什么?”“墙怕老鼠。”“老鼠怕什么?”“老鼠怕老爷这幅画!”故事中,仆人批评老爷画虎画成了猫,用的就是“暗渡陈仓”法。“暗渡陈仓”法,讲究的是“迂回”,也就是拐弯抹角地进行批评,从而使对方认识到错误。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迂回”适度,既不能“转圈”太少,也不能老是“转圈”,让对方摸不着头脑。

观海听涛,说三道四!

【海评面】ID:kevinkiddyhpm

关注微信公众号海评面(长按复制ID),更多精彩踏浪而来!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