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说13-130机芯

编辑语:这是一篇被玩表江湖人士尊称为“豪哥”的张澍生先生的力作,原文标题:3760传奇。它虽然刊登在《时尚时间》2014年1月刊上,但是我们认为,好的文章就是“经典”的东西,没有时效性,永远不会过时,于是又把它发表出来。文章全文共4401字,如果用“通篇锦绣、字字珠玑”来形容,丝毫也不为过。为了方便用手机阅读的朋友,我们特意将这篇文章拆解为三个部分:谈手表的限量;论手表的价值;说13-130机芯。“豪哥”的这篇撰文,我们并未做编辑和修改,哪怕是一个字,因为这些都是他用真金白银换来的宝贵收藏经验。

世上只有很少一小撮表迷见过13-130美丽的真身,除了3670A,百达翡丽所有13-130机芯的手表都没有透明底盖(几只第四代的Ref.2499除外),这也是3670A的价值所在。

说13-130机芯

13-130机芯

在上海百达翡丽源邸刚结束的《钟泳麟和他的朋友们》计时表私人珍藏展,是中国地区计时表非常难得的一次巡礼,展品中就有多款13-130机芯的计时表,钟大师叫高手将其换上了透明后背。(备注:作者原文来稿中,为锺泳麟,由于锺泳麟先生对简化字持保留态度,和锺泳麟先生熟识的人,会使用繁体字以示尊敬。由于出版需要,我刊在此使用简体字。)

说13-130机芯

百达翡丽2499

由于本文不是专门探讨计时表的,所以在这里只是简单回顾一下百达翡丽的计时历程。第一只百达翡丽计时手表产于1922年,购入Victorin Piguet的机芯,是计时表的雏形,数量很少。真正量产的第一代计时机芯就是13-130,源于Valjoux 23的毛坯,经百达翡丽脱胎换骨的改动和修饰,于1934年装在Ref.130上(在此之前也曾小量装进没有固定型号的表壳里),到1985年Ref.2499谢幕,逾半个世纪。1986年的Ref.3970开始使用Lemania机芯,至2011年5970停产,可以说是第二代,但其中穿插了三款自产机芯,2005年的CHR27-525手动追针、2006年的CHR28-520自动计时和2009年的CH29-535手动计时。从结构和功能上看,CH29-535明显是取代Lemania作为今后的主力计时机芯,所以可称为第三代。

说13-130机芯

百达翡丽3970

说13-130机芯

如果我说最美丽优雅的计时机芯是13-130,资深的PP表迷应该不会反对。3670A的不凡之处就在于她有13-130的内脏,并且有透明底盖。13-130脱胎于Valjoux 23机芯,而当年拿Vajoux 23改装计时的品牌其实还有很多,大牌子江诗丹顿、劳力士都经常使用,但公平地说,修改和打磨的功夫与百达翡丽不能相提并论。

我见过以前Valjoux提供的毛坯机芯,那种粗糙发毛的程度真的吓你一跳,根本看不出与13-130有任何联系。无论哪个品牌,拿到Valjoux的毛件,都要投入大量的精加工才敢打上自己的Logo,但只有百达翡丽的修饰水平才真正使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到了Lemania时代,供应的计时机芯坯件已经具备基本打磨,许多品牌都可以直接使用。所以1986年以后百达翡丽计时机芯要达到日内瓦印记标准,修缮打磨和装配调校的功夫比起13-130的年代已经大为减轻,没有了鹅颈微调,不用调试螺钉摆轮……正是这个原因,当2011年百达翡丽重新面对这16套黑毛件,一时有点“束手无策”,时隔二十多年,已经不容易找到妙手回春的人才了。最后,秘制3670A的重担,落在了Mr.Christine Holtz肩上。

Holtz是百达翡丽的首席制表师,当今世上仅存不多的全能型天才,瑞士制表的无冕之王。所谓全能型,就是计时、陀飞轮、三问自鸣、游丝调校、古董修复……门门精通并特别擅长组合各种复杂功能于方寸之间的高手。由于百达翡丽的文化不搞个人英雄主义,Holtz如大漠深处的两弹一星科学家,并不为太多人所知。1989年由于超复杂怀表Cal.89的诞生,大家知道有个Mr.Paul Buclin,小个子大胡子,令锺泳麟大师一度误认为他是Mr.Laurent Ferrier。而Holtz专事手表,与专责怀表的Buclin并称PP双雄。

百达翡丽的粉丝应该知道,2014年是品牌成立175周年,届时有超复杂的纪念表面世,幕后操盘就是Holtz。由于纪念表高度保密,所以Holtz的工作间不在厂区,而是保留在沙龙的三楼,禁止任何参观访问。所以不要以为只有独立制表人或以自己名字成立品牌的人才是瑞士制表翻云覆雨的高手,你想,依百达翡丽今日稳执高复杂手表之牛耳的江湖地位,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大师!

关于这16只3670A,有不明真相的表迷说PP赚狠了。可是你想,一个世上屈指可数的制表大师,拿着PP最高的工资,历时一年多,用手工磨磨蹭蹭把这16套黑毛件变成史上最漂亮的13-130,更不要说那Cushion钢壳的成本,只能摊分到16只表上。24万瑞郎的定价,只是犒劳PP超级拥趸的善举,也为以后大幅升值埋下伏笔。

编辑还提了最后一个问题,“既然某些著名的古董机芯那么好,为什么在今天这个科技化手段极其发达的时代不能进行原样复制或复刻?是造不出来吗?如果能造出来装入新复刻机芯的新表也同样会被热烈追捧吗?”

我认为“大体上”还是可以造出来的,但味道殊异,有很多极美的细节,机械真的无能为力。平面打磨还可以,而小角度的倒角精磨,就必须人手,甚至是大师的人手。不然,独立制表人Philippe Dufour和Kari Voutilainen都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我插一句,这几年,某些品牌急于推广自产机芯,钟表媒体就无知或有意地配合他们大肆鼓吹创新机芯的价值,赞赏机械美而不是手工美,目的是改变新一代表迷对机芯的审美标准,接受现代工整对称而不是传统幽曲婉约的版路、平密楞而非瘦透漏的布局、方直而非弯圆的零件、闪亮的抛光而非温润的打磨……倘若真的教育成功,几台高科技的机器真的可以为瑞士几百年的制表历史划上句号了。

另外,从经济上考量,仅仅复刻出几十个同样的机芯去做限量,成本肯定比翻炒旧机芯高得多。其实说句公道话,从使用的可靠和维修的难度,13-130也有自身的缺点(比如擒纵没有防震)。与其投巨资仿制,还不如重新设计更加优美可靠的机芯,你看自产的第三代CH29-535不就很棒吗?最后我想说,更关键的是,历史就是历史,无法重现。景德镇模仿出来的清宫御品难辨真假,却只能在城中村尘土飞扬的小街上一折甩卖。

重拾优秀的古董机芯,才能重温那个唯美而不计成本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的年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