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不怕得罪人,治庸风暴四年全市问责5499人

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不怕得罪人,治庸风暴四年全市问责5499人

2011年4月6日,武汉市委召开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决定在全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努力打造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的城市,为武汉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湖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表示:“我是全市总责任体系的第一责任人,我没有退路,也不想给自己找退路。”“当市委书记不能做老好人,怕得罪人,我已准备‘遍体鳞伤’,只要武汉能好!”

四年时间过去,情况如何?长江日报记者昨日从武汉市治庸办获悉,从2011年4月武汉掀起治庸问责风暴以来,全市共问责5499人,其中局级干部41人,处级干部810人;给予纪律处分941人,组织处理4559人。

过去的这四年,是武汉发展、建设和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阶段,以经济总量迈入万亿元和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为里程碑式标志。四年时间问责5499人,这并非完结,要认识到治庸问责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四年前的今天,《长江日报》以《阮成发纵论“责任风暴”和“治庸计划”/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每个岗位每名干部》为题,重磅报道湖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就武汉开展“责任风暴”和“治庸计划”的重要论述。

面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这是治庸问责的总要求。今天,我们特意重发《长江日报》的这篇《阮成发纵论“责任风暴”和“治庸计划”/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每个岗位每名干部》报道,供武汉的官员们对照自省。

“看了投资环境调研报告,我彻夜难眠”

今年春节以后,市委组织市“四大家”领导就投资环境进行了一个多月的专题调研,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同时委托新华社湖北分社进行专题采访,形成了一份专题调研报告。

“我连续几个晚上看调研报告,看了后几乎彻夜难眠。”阮成发说,调查反映,武汉投资环境的问题就像人病了不舒服却查不出病因,这种“重症肌无力”的病症其实更危险。

阮成发说:“报告列举了行政、法制、财税、金融、人文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尤其是干部作风。报告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不足、问题甚至丑陋的一面。不痛下决心,不坚决解决,我们不可能跨越式发展!”

阮成发要求大刀阔斧,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治,持之以恒,建章立制,从根本上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努力将武汉打造成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便捷、收费最低、效率最高的城市,让投资者和企业家安心、开心、快乐。

“当市委书记不能做老好人,我已准备‘遍体鳞伤’”

“责任风暴”,席卷全市上上下下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干部,建立横到边、纵到底、责权分明的岗位责任体系。“我是全市总责任体系的第一责任人,我没有退路,也不想给自己找退路。”阮成发说:“当市委书记不能做老好人,怕得罪人,我已准备‘遍体鳞伤’,只要武汉能好!”

阮成发要求建立起科学的层次清晰的责任体系,严格责任追究,建立明确的“买单制”,有功有绩必奖,失职渎职必究必罚。他透露,市委、市政府已决定按照“精简指标、提高标准、拉开差距、奖优惩劣”的思路,改革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将干部评价与目标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半数优秀、全部合格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落后单位就亮黄牌,连续两年亮黄牌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免职!”

“有人说,这样会不会导致‘人人自危’?我要说,在责任制面前,干部‘人人自危’有什么不好?如果大家都松松垮垮、讲话不算,出了事没人处理,大家都‘不自危’,那么事业如何保证?领导干部‘不自危’,那么人民群众就会‘人人自危’。如果我们都殚精竭虑,尽职尽责,人民才会满意。”

“为政之道要像农民种地,不分昼夜尽心尽责”

古人云:“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昨日,阮成发引用这句古语勉励广大党员干部:“为政之道要像农民种地一样,从播种开始一直到收获,都要不分昼夜、尽心尽责。”

阮成发深有感触地说:“每一个领导岗位,都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一份重托,我们必须胸怀敬畏之心,必须以诚惶诚恐的心情、大恭大敬的姿态接受。”他说,每个领导干部面对岗位,都要经常自问三个问题:“历史上最优秀的是谁,有什么差距?我是不是最优秀的?换个人是不是比我做得更好?”阮成发坦言:“我从一个工人的儿子一路成长,走上市长、市委书记的岗位,始终怀着敬畏之心,不敢懈怠。我也常常自省,我不敢说我做得最好,但我一直瞄准最好的目标在努力。只要我们以这样一种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来工作,就不可能做不好。无数事实说明一个道理——面对岗位,你不敬畏它,它就抛弃你!”

自行出台审批和收费项目,主要责任人一律免职

审批事项多、审批环节多,是投资者反映最突出的问题。精简审批事项、提高工作效率被确定为我市改善环境工作的关键环节。

阮成发要求各区、各部门全面清理现有审批事项,凡是省以下的审批项目一律废止,凡是省以下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包括相关联的子项、所谓公共管理事项一律取消。确需保留的,经市长审定同意。“今后发现一例自行出台的审批项目和收费项目,主要责任人一律免职!”

干部要深入一线,不能像“井里的葫芦”沉不下去

阮成发强调,当前要特别倡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的良好风气,不能像“井里的葫芦”沉不下去。他以少数领导干部“走读”现象为例,批评脱离一线、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作风:“村级干部住乡镇,乡镇干部住城区,远城区干部住中心城区,你长期远离你领导的地区,不知道当地人民的喜怒哀乐,你怎么和他们打成一片,怎么领导他们发展?”

阮成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作为一项基本工作要求,扑下身子,到问题多、矛盾多、局面复杂的一线去,现场指挥、现场调度、现场服务、现场办公,真正做到“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

“经信委的领导到企业去,建委的领导到工地去,城管局、园林局的领导到马路上去,农业局的领导到田间地头去,规划局的领导到现场去,物价局的领导到市场去,区里的领导要到社区去、到村里去,负责招商引资的同志就应该是“满天飞”……”

能力席位姓“公”,由谁坐它要由人民决定

“职务岗位是‘能力席位’,谁有能力就由谁担任,只认资格不认人,只认条件不认人。”阮成发强调:“能力席位是铁打的,任职之人是可变的;能力席位是选择的,任职之人是被选择的。能力席位姓‘公’,不是私产,更不是哪个人的祖传之业,由谁坐它,要由它的主人——人民来决定。能力席位更不是关系席位,不能是谁的关系硬谁就获得,绝不允许庸碌者据有它。”

消除“第三种状态”,干不好就交“枪”

“对领导干部来讲,没有功就是过,没有成绩就是问题、就是庸。”阮成发强调,实施“治庸计划”,关键在于消除干部队伍工作表现上的“第三种状态”——干不好又不交“枪”,占着职务岗位不作为。

“‘第三种状态’现象贻误党的事业,在干部群众中影响很坏,变相打击了其他干事干部的积极性。要通过‘治庸计划’,使干部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干得好,要么交‘枪’,不能有第三种选择。重在一个‘治’字,使庸下能上,减庸提能!”阮成发掷地有声。

考核干部要看“三件事”标准

怎么在实干中培养和考核选拔干部?阮成发阐述了“三件事”标准:先交给他一件事情,如果能做好,再交给他一件难一点的事,如果又能做好,再交给他一件很难的事,如果他还能办好,甚至提前办好,这样的干部肯定可以委以重用;相反,交给他一件事不能办好,再交给他一件更容易的事情,还不能办好,再交给他一件弯腰就能捡起来的事情,他还是办不好,这样的干部肯定不能重用。

阮成发说,今年是市、区、乡(镇)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年,要利用这个契机,优先从具有基层和一线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和人才中选拔领导干部,为武汉“十二五”、“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杜绝打招呼“潜规则”,畅行干事文化“显规则”

“坚决不允许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乱的这种怪现象发生!”阮成发强调:“决不能让那些踏实干事、作出贡献的人吃亏,决不能让那些品行不端、心术不正、投机钻营的人占到便宜,决不能让那些跑官要官的人得逞。坚决杜绝打招呼、写条子的“潜规则”,畅行公开透明的“显规则”。既重选票,又不唯选票,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人选拔上来,形成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氛围

“企业是纳税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企业的竞争力决定了城市的竞争力。”阮成发要求破除“官本位”意识,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服务企业家”的理念,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形成一种“办企业光荣、当企业家光荣”的风尚。

从今年开始,我市将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每年评选表彰“十佳企业”、“十佳企业家”、“十佳创新企业”、“十佳民营企业”等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对在汉投资兴业并有杰出贡献的企业家授予荣誉称号,大力彰显各类杰出企业为武汉作出的贡献。

做好群众工作是各级干部基本功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应当是各级干部的基本功。”阮成发比喻说,党和群众的关系是鱼水、血肉、种子与土地的关系,要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制定实施重大政策措施,第一位要考虑的是绝大多数群众的觉悟和意愿。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阮成发说,我们工作的重心、核心是始终关注民生。执政的要领是把最困难的人安排好。“在我们的社会里,富的可以更富,但穷的不能更穷。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生活无着落,就没有理由。”

阮成发说,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用心,要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共产党人感情的最高境界,就是对人民群众怀有一颗赤诚之心,用真情赢得民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