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 谈古代传统兵器——剑(中)


剑作为佩带器具在汉代得到了长足发展,无论帝王、士大夫还是侠士,都喜欢将其佩带于身上,故《说文·刃部》说,“剑,人所带兵也。”甚至成了地位、身份的象征。据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记载,历代帝王都有宝剑随身。汉高祖刘邦有斩蛇剑,助其在芒砀山斩蛇起兵,光武帝刘秀“在南阳鄂山得一剑,文曰‘秀霸’,小篆书,帝常服之”。魏武帝曹操在幽谷得一柄宝剑,长三尺六寸,上有金字铭文“孟德王”,曹操常把它佩带在身上。

涨姿势 谈古代传统兵器——剑(中)

《三国演义》中也说,曹操有两柄宝剑,一柄名“倚天”,曹操佩在身上,另一柄名“青釭”,由佩剑将军夏侯恩保管。

涨姿势 谈古代传统兵器——剑(中)

『百炼钢倚天剑』

佩剑的风俗始于先秦,“峨冠长剑”是当时的时尚,考古资料中,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编钟钟架的铜人腰间佩剑,时代为战国早期;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帛画御龙图中男子腰间佩剑,时代为战国早晚期。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园以、二号铜车,车上御官俑腰间也佩剑,时代为秦。在汉画像石中,常常见到帝王、士大夫、武士,乃至地方小吏佩剑、仗剑的图像(图十)。

涨姿势 谈古代传统兵器——剑(中)

图十 画像石的齐王佩剑图像

这一现象一直影响了中国两千余年,以致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这些佩剑汉代以前大多以青铜铸制,汉代以后以铜、以铁,以钢,以玉,制作精良,装饰华美。铸刻铭文,镌饰花纹,填金银嵌宝石。1968年在河北满城发现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了钢、铁剑多柄,其中一柄黑漆鞘钢剑长1.048米,用块炼铁渗碳钢方法,反复折叠锻打而成。每层的厚度只有0.05~0.1毫米,是战国时期钢剑每层厚度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而且杂质明显减少,剑锋还经过淬火处理,很锋利,剑脊未经淬火,又较柔韧,其性能远优于战国钢剑,是“五十湅”钢剑、“百湅”钢剑的前身。

涨姿势 谈古代传统兵器——剑(中)

『百炼钢小汉剑』

另一柄铁剑长不足40厘米,剑身一面用金片钿嵌火焰纹,另一面钿嵌云纹,剑格、剑首用银合金制作,饰兽面纹和云纹。这柄短剑出土于墓主的腰间,应是墓主随身携带的心爱之物(图十一)。

涨姿势 谈古代传统兵器——剑(中)

图十一 满城汉墓的火焰纹铁短剑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过一柄用角、玳瑁和木制作的剑,剑身、格、茎、首,以及剑鞘的摽、璏俱全,形象逼真,长140.4厘米。它完全不具备实战功能,只能用来佩带(图十二)。

涨姿势 谈古代传统兵器——剑(中)

图十二 马王堆三号墓角质剑

西汉时期还有一种玉具剑,用质地精良的玉琢制成剑首、剑格和璏、摽,按汉代礼制只有诸侯王以上的贵胄才能佩挂。这类玉具剑河北满城刘胜墓、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陵都出土过。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的为铁质玉具剑,剑首、剑格、剑璏和摽全用和田白玉琢制而成,高浮雕蟠螭纹,质地温润,纹饰精细,展示了西汉玉雕的高超技艺(图十三 )。

涨姿势 谈古代传统兵器——剑(中)

图十三·1 玉具剑示意图

涨姿势 谈古代传统兵器——剑(中)

图十三·2 满城汉墓的玉具剑剑首

涨姿势 谈古代传统兵器——剑(中)

图十三·3 满城汉墓的玉具剑剑格

由于失去了实用功能,两晋时期的佩剑甚至出现了以木剑代替铁剑的现象,但装饰华美的程度不减于两汉,其高下贵贱之别在于剑首,贵者用玉,次者用蜯、用金、用银、用玳瑁。这类剑古文献中称为“班剑”(《开元礼义纂》曰:“汉制,朝服带剑,晋代之以木,谓之班剑,宋齐谓之象剑。”)隋统一南北方后,杨坚重新制定舆服制度,对用玉及佩剑制度做了严格的规定,按官品秩位,或佩真剑,或佩象剑,或双佩,或单佩。唐代依然如此,岑参《和贾舍人早朝》诗中,有“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句,描述的就是在晨星将落,花沾朝露之时,文武百官腰悬佩剑,齐聚在大明宫前,等待早朝的情景。到了明、清时期,对佩剑依然非常重视,清乾隆帝曾亲自审定刀剑形制、质地、装饰,下诏令内务府督造天、地、人佩剑30柄(同时造天、地、人佩刀30柄),分装在六只楠木箱内,有含英、秋霜、切玉、剸犀、鸣龙、卫国、息兵、辅德等名目(图十四)。

涨姿势 谈古代传统兵器——剑(中)

图十四 乾隆皇帝的佩剑

对于剑的佩带方式,孙机先生曾有文章专门研究,在汉代以前采用璏式佩剑法,隋唐以后流行悬挂式佩剑法。璏式佩剑法中的璏是剑鞘上的附件,《说文·玉部》:“璏,剑鼻玉也。”《汉书·匈奴传》颜师古注曰“卫,剑鼻也。卫字本作璏,其音同耳。”即用一条带子(剑带)穿过剑鞘上的璏孔把剑固定在左侧腰间。此种佩剑法已被考古资料证实,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园一、二号铜车上铜御官俑腰间的佩剑都是璏式佩剑方式(图十五)。

涨姿势 谈古代传统兵器——剑(中)

图十五 秦始皇陵二号铜车御官俑(璏式)佩剑情况

更早的曾侯乙墓出土编钟钟架的铜人腰间佩剑也是璏式佩剑方式,湖南长沙战国晚期楚墓出土铜剑中,有的剑鞘上装有璏。这种佩剑方式为中国首创,曾随着匈奴人的马蹄广泛地传播与欧亚大陆。大概在公元6世纪,也就是南北朝晚期,波斯萨珊王朝的双附耳式佩剑法传入中国。双附耳式佩剑法是在剑鞘上加装两个有穿孔的附件,再用绳绦悬吊于腰间(附耳式佩剑法也适用于腰刀)(图十六),

涨姿势 谈古代传统兵器——剑(中)

图十六 《中兴四将图》悬挂式佩剑情况

附耳式佩剑法一直被后世沿用,明清依然如此。还有短剑,多是剑鞘有一个带穿孔的小纽,通过穿孔把它挂在腰间。

侠士、刺客用剑在历史上记载颇多,古今小说、戏剧中更是不可胜数。司马迁《史记》专列出一篇——《刺客列传》,在春秋战国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专诸刺王僚用的是“鱼肠剑”,荆轲刺秦王用的是淬了毒的“徐氏匕首”,要离刺庆忌,聂政刺韩傀,用的也是剑。曾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悲歌。东汉时期的画像石为这些刺客留下了图像,山东沂南汉画像石墓中的聂政刺韩傀(侠累) 图像,聂政奋力跃起,刺出长剑和韩傀双手上举,惊慌失措的形象刻画得非常生动(图十七),

涨姿势 谈古代传统兵器——剑(中)

图十七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荆轲刺秦王图像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荆轲刺秦王图像中,荆轲掷出的匕首已穿透木柱,尤见匕首的锋利(图十八)。

涨姿势 谈古代传统兵器——剑(中)

图十八 山东沂南汉画像石墓中的聂政刺韩傀图像

魏晋以后,世人依然酷爱舞剑、击剑,唐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乃至诗坛鬼才李贺在年轻时都曾学过御剑之术,以致影响到唐代文学作品。唐传奇中,记载许多侠士都以剑为兵器,如虬髯客、昆仑奴,女侠红线女、聂隐娘,皆怀有侠肝义胆,依仗高超的剑术除暴安良、扶危救困。

涨姿势 谈古代传统兵器——剑(中)

『珠云剑 唐剑』

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诗更是脍炙人口,“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爧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对于“剑器”,古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徒手舞,更多的人则认为舞者应持有像剑一样的器具,不管如何,舞姿都是由舞剑的招式演化而来。所以张旭才能从中感悟出雄浑洒脱的草书笔意来。

涨姿势 谈古代传统兵器——剑(中)

涨姿势 谈古代传统兵器——剑(中)

『极品八仙剑』

至于道家,把宝剑作为“暗八仙”图像之一,以象征吕洞宾。他们用剑,主要是用来防身,也用于做法。做法颇多神秘色彩,用的也不见得全是金属剑,往往一柄七星剑,一柄古松纹剑,一柄桃木剑即可呼风唤雨,布符做法。《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曾在五丈原披发仗剑,踏罡步斗,禳星除灾。《水浒传》攻打高唐州时,公孙胜用一柄古松纹剑大破高廉幻化出的鬼怪妖术。不过这些多有虚妄怪诞之嫌。

涨姿势 谈古代传统兵器——剑(中)

明清以后,冷兵器逐渐退出战争的历史舞台,剑也随之演化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的器械,创造出了太极剑、峨眉剑、崆峒剑、越女剑、醉剑等套路招式。国际体育比赛项目有佩剑、花剑等击剑科目。无不折射出古代剑与剑术的余晖。

回文章顶部,点“龙泉宝剑”进行订阅

欢迎关注龙泉宝剑微信公众号:“ longquanbj ”一起交流

☆欢迎爱好刀剑的朋友加刘师傅的微信交流:liu1526878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