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怜悯、可怜!只会让孩子丧失勇气

怜悯、可怜!只会让孩子丧失勇气

看了两个有意思的例子,对于了解孩子情绪感知和产生对应的反应会有一定的了解,文中都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聪明的粑粑麻麻也可以思考下如果是自己,你会如何处理?

——————————————————————

孩子对大人的态度非常敏感,因此,如果我们可怜孩子,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有自悲自怜的合理理由。然而,当孩子自悲自怜时,他的痛苦会加倍,因为这时他不是去面对他的困境或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而是越来越依赖于他人的怜悯,非要等人安抚才能好起来。

渐渐地,孩子越来越没有勇气,越来越不愿意面对现实。

即使有理由、可理解,怜悯也是有害的。

七岁的克劳德对自己的生日派对计划非常兴奋,他们要去郊区的农场野餐,还要坐干草车游览。这样去乡村的旅行对孩子们来说很稀罕,妈妈和克劳德一起讨论了派对的所有细节,邀请了十八位客人,其中两位是帮忙接送孩子的妈妈。

当生日即将来临时,克劳德和伙伴们充满期待。

然而生日当天一早,天上乌云密布,克劳德非常惊慌,他跑出去找到妈妈:“妈妈,今天不会下雨,对吗?我们还是可以去,对不对?对不对?”

妈妈对这个难题也很焦虑,非常害怕让孩子们失望。虽然她跟农场事先约好了,如果下雨就改天举行。但妈妈想,那就不是儿子的生日了,这非常重要。妈妈努力安慰儿子:“啊,我想天很快会晴的,儿子,咱们再等等。”

克劳德吃了早饭,然后整个早上都站在窗户前面。

大家本来计划下午两点出发,但中午开始下起了小雨,到了十二点半,小雨变成了倾盆大雨。显然,今天的计划泡汤了。克劳德伤心地哭了。妈妈想,可怜的孩子,这太让他失望了!

妈妈把孩子拥入怀里:“宝贝,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我真的很抱歉,对不起,妈妈让你失望难过。我愿意做任何事情让雨停下来,可是这个我无能为力。 明天咱们还能去,农场的人说明天也可以。”

“可是明天不是我的生日!今天才是!我今天就要开生日派对!”

“我知道,宝贝。今天下雨实在是太糟糕了。”

“太不公平了,所有的事情都和我过不去。”

“宝贝,别再哭得这么伤心了。我真的没办法让雨停。”

然而克劳德继续伤心地大哭,非常悲伤,妈妈看得也快要哭了,对于克劳德的失望,她心里充满了愧疚和怜悯。

这个例子中,克劳德大部分的悲伤和失望其实都没有必要。

孩子对大人的态度非常敏感,因此,如果我们可怜孩子,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有自悲自怜的合理理由。然而,当孩子自悲自怜时,他的痛苦会加倍,因为这时他不是去面对他的困境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而是越来越依赖于他人的怜悯,非要等人安抚才能好起来。

渐渐地,孩子越来越没有勇气,越来越不愿意面对现实。这样的态度有可能伴随孩子一生,他会坚信,这个世界欠他的,他损失了很多,他没有办法做好自己的事,无法依靠自己快乐起来,需要别人为他服务。

当事与愿违时,克劳德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的对待,他可能会变成一个“不公证据搜集者”。而妈妈则认为儿子这么小,这个失望对他来说打击太大了。这恰恰让孩子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我们避免可怜孩子,孩子就能学会克服失望。

如何做会更好?

妈妈可以在开始制订计划时,就预防孩子有可能出现的失望。她可以提出:假如下雨,还可以怎么做。例如把生日派对改到第二天。这样,她对待天气因素的轻松平和态度,就会传递给克劳德,避免孩子过度失望。

到了生日当天,克劳德看到下雨,自然会非常失望和伤心。妈妈可以用轻松的态度帮助孩子面对现实。

只是一味怜悯他,其实帮不了孩子。

怜悯、可怜!只会让孩子丧失勇气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五岁的佩姬有一次发高烧,有些症状医生没有及时观察到,结果病情变得更加严重,需要住院谨慎处理。妈妈除了担心以外,还觉得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宝贝身上非常不公平。

住院时,药物要通过注射进入佩姬体内,还要进行血管采血。佩姬处在半昏迷状态,每次扎针,她都会大哭。妈妈提出抗议,认为这样对待一个生病的孩子非常不公平,很残忍。她越来越可怜佩姬。后来医生做出了适当的诊断和治疗,佩姬慢慢康复了,最后可以出院回家了。

回到家以后,妈妈愿意为佩姬做所有的事情,结果佩姬的恢复期很长。妈妈生怕对佩姬照顾得不够,结果佩姬好了以后,却变得非常挑剔和苛刻。

长时间的紧绷、经常被打断的睡眠、筋疲力尽,终于让妈妈崩溃了。

有一天她对佩姬发了脾气,而佩姬十分震惊,痛哭流涕:“我病了那么长时间,你怎么可以对我这么凶?”这让妈妈更加后悔和内疚,然后再一次努力给孩子补偿。

佩姬接受了妈妈对她的怜悯,开始自悲自怜。妈妈对自己失去耐心感到内疚,当佩姬提出过分要求时,妈妈再次妥协,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如何做会更好?

我们经常可怜生病的孩子,生病的孩子需要我们的关注和理解,这很正常。他们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我们也需要帮助他们。

然而,当我们做这些事时,需要留意自己的态度,不要因为孩子正在受苦、楚楚可怜,就忍不住屈从和妥协。

不幸的是,没有人可以让孩子不受苦,这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生病时,我们满足他的需要,帮助他忍过痛苦,引导他面对困境。和健康的孩子相比,生病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精神上的支持,需要看到我们理解他,并相信他有勇气。

疾病会让人沮丧,让孩子显得弱小无助。这时候,如果再加上我们的怜悯,那会让孩子更加觉得自己弱小无助,挫伤他的勇气和力量。

可怜别人,是带着向别人施恩的态度,它不会增加对方的勇气。聪明的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爱,但拒绝孩子的过分要求,而给予他信心和勇气。

对妈妈和孩子来说,恢复期也很困难。如果在生病时妈妈给予孩子的是理解和勇气,而不是可怜和过多的帮助,那么到了恢复期,双方都会轻松和容易很多。

——————————————————————

怜悯、可怜!只会让孩子丧失勇气

【奶爸说】

注意自己的感受,因为那会很直接的传达给孩子,就像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接纳,孩子能清晰的感受到。同样,我们心中对孩子的怜悯和溺爱,他们也会很快的捕捉到,并且会立刻产生对应的情绪

所以,还是要回到一个话题,育儿即育己,想让孩子拥有什么样的品质,首先我们自己一定是这样的。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拥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勇敢面对问题的勇气,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态度首先要是相同的,才有可能传达给孩子

一个整天抱怨,自怨自怜的人又如何能培养出乐观自信的孩子呢?

看过今天的文章有没有什么收获?是否想起了什么?

  • 乖宝奶爸微信公众号:guaibaonaiba

    (长按可复制)

  • 每天都有专业的精彩育儿文章送出

  • 奶爸私人微信:36491788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