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清华“微沙龙”“约”学术伙伴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张漫子)“这个关于‘磷的地球化学循环及建模’的课题涉及土壤、水文、植物等领域,由于缺乏相关学科同学的帮助目前还不得要领...”

“磷循环的编程模拟可以由我承担……”

“土壤方面的帮助我可以提供……”

清华大学独峰书院咖啡厅内,刚参加完“磷循环及建模”主题“微沙龙”的王同学在“微友”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忧心多天的跨学科课题难题。他身边另外三位参与者继续享受着饮料和零食,意犹未尽。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清华大学将替他们买单。

关于志趣相投的学术伙伴是如何聚在一起的,王同学介绍,还是归功于线上加线下的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微沙龙”。通过微信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推送学术话题、寻觅学术伙伴,相约在校内咖啡馆展开讨论,实现“线下不见面、线上有交集”的信息化交流。“针对同一个主题,当不同学科的同学聚在一起讨论时,很多新的想法就会被激发出来,思维的碰撞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人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微沙龙的组织者描述着创办初衷。而所有参与“微沙龙”的同学均无需为活动经费而苦恼——你讨论、“我”买单——学校承担相关费用。

线上牵线搭桥,线下深入交流,正是这种线上加线下的模式,赋予了“微沙龙”独特的魅力,解决了不同学院、学科之间学术交流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与学者的关注和参与。如果说传统的线下学术讲座和沙龙还停留在学术1.0时代,学术讨论的线上网络化则步入了学术2.0时代,那么“微沙龙”的创新无疑将引领学子迈入学术3.0时代。

“‘微沙龙’并不急功近利,它并不看重短期内的收益和直接效果,而是立足长远,通过带动学术交流氛围以促进学术交流习惯的养成,旨在持续营造学术成果生根发芽的肥沃‘思维土壤’。”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张小平说。

曾经,剑桥大学的免费下午茶“喝”出了6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学者们通过这一交流方式有了思维碰撞的平台,偶然产生的创意催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成果,成为剑桥人的骄傲,学术“微沙龙”期待能在清华园里培育一方沃土,为中国的学术界带来惊喜。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