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后示范”舞出职教律动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后示范”舞出职教律动

“后示范”舞出职教律动

——重庆市工业学校校企合作带动“后示范”专业建设

核心提示

近日,重庆市工业学校2015年校企融合签约仪式举行。正如当天蒙蒙的春雨,签约的24家企业如种子埋进土壤,与学校的合作也将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

作为一所办学近60年的普通中等职业学校,重庆市工业学校也是全市唯一一所“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和“国家级示范职业鉴定所”的“双示范”学校。依托先进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强势专业,学校探索出“确定出口再进口”的由内而外的改革模式和“后示范”重点专业建设,成为重庆中等职业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

校企合作催生特色“订单班”

先定“出口”再“进口”

在当天的签约仪式上,24家企业代表悉数亮相,与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此次协议的签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与重庆两江新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长期合作。

“我校与重庆两江新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进行深度合作,该中心为我校与企业之间搭建了很好的合作平台,使学校机械类、电子类、化工类、建工类等重点专业与众多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学校校企融合办公室主任刘辉元说。

当天,学校还与中心签订了校企合作战略协议,今后将在中心企业引进、学生就业、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在学校开展的深度校企合作中,形成了学生-学校-政府-企业四驱联动的合作模式,为学生的就业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签约企业之一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负责人表示:“在与学校合作的‘订单班’中,我们为学生提前塑造了企业文化氛围,让他们尽早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的转变,适应企业发展。”

截至目前,学校已与25家企业签订了“订单班”合作协议,企业“订单班”达37个,培养学生1325人。如“南方测绘班”、“浩元算量班”、“川东化工班”等,涉及到了学校众多专业。仅机械类专业就有98%的“订单班”。

“用‘订单班’的形式先确定‘出口’,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自身条件再‘进口’,既保证了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和企业用人的稳定性,专业化的培养方式也把校企合作推向了深入。”

通过“订单班”,学校和企业发现,学生对岗位的适应度更高,甚至愿意主动专研技术,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使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在不久前与旭硕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电子装调技能比赛中,60余名学生参加了比赛。现场,各种电子元件在选手手中飞快焊接、调试、组装,一个个功能齐全的电子产品被组装出来。“这样的比赛一方面锻炼学生的技能,另一方面也加深学生对企业的认同。”电子专业负责人说。

在电子行业就业稳定率极低的情况下,学校的“旭硕班”通过顶岗实习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留在了企业,其中电技112班的黄浪、陈华珍、蒋世莎3位同学还升为大组长,各自管理百余人。学校的化工类专业,学生入职后的稳定率更是达到了80%—90%,很大一部分已经成为了所在企业的技术骨干。

互派师资是工业校纵深推进校企合作的方式之一。程康、胡勇、王光全、冯刚等学校骨干教师,分别到上汽通用五菱、隆鑫压铸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学习,企业也把骨干技术人员派到学校进行讲学。仅2014年,学校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任教课时就达到了近1000课时。

在和深圳鸿准模具有限公司合作的“订单班”中,企业派骨干人员和学校一起制定教学计划,“企业参与教学计划,把最新的技术和行业标准带进来,一方面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融入企业,另一方面让学校专业发展与行业接轨。”机械科副科长邬疆说。

这场“由外及内”的改革实质是学校专业建设上的突破。通过改变过去仅是人力资源合作这种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让学校的专业建设更加完善,也让优秀的学生在企业能够留得下、稳得住、用得上,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三方共赢。

“后示范校”建设

重点专业适应市场后的华丽转身

“工业4.0”的到来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怎样与行业接轨,怎样适应全新的产业技术转型升级,是现代职业学校必须思考的问题。重庆市工业学校在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中职后,开始着手“后示范”建设,也让学校的专业建设跟随“工业4.0”步伐来了一次华丽转身。

在工业学校校长杜宏伟看来,加强专业建设是推进学校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核心环节。因此,为加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学校选择了主动出击,调整专业设置。如在核心的机械类专业中,放弃老旧的机械制造类专业,着力往现代信息化制造、绿色制造方向发展。

这样的“后示范”专业发展思路也运用在了校企合作中。学校最新引进了上汽通用五菱的机器人生产线,高度自动化的设备要求操作者具有极高的职业素养。学校把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移植到订单培养的教学中,如机器人的维护、维保、生产线管理等,让学生还未毕业就能掌握企业最新技术。

像这样结合校企合作、把专业建设与当前产业热点相结合的专业还有很多。结合国家生态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大发展,学校与重庆恒鼎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成立了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今后,双方共建的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将成为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和环境治理技术专业的对口教学实训基地,该专业的学生将在中心的实验室接受职业、工作技能的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交替。”化工科副科长陈仲祥介绍。

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和推进校企合作,学校还将派遣专业骨干教师到中心实验室挂职,接受企业培训,考取相关资质证书。企业也将选派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到中心担任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的合作方式,是我们专业建设在‘后示范’上跨出的又一坚实步伐。未来,我们还将探索更多有效机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校负责人说。

文/何霜 余麗柃

数字说

校外实训基地数 158(个)

签订校企合作的企业数 152(个)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数 全覆盖26(个)

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数 全覆盖26(个)

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数 9(个)

校外教师培训基地数 10(个)

学生实习期报酬(月平均收入) 1800(元)

学生实习满意率 93%

(以上数据截至2015年4月)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