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常德环卫工人生存状况调查: 凌晨3点清扫 一年50起交通事故

常德环卫工人生存状况调查: 凌晨3点清扫 一年50起交通事故

昨日,在市城区沅安路上,64岁的武陵区环卫工熊保善将清扫的一车垃圾拖去中转站。 常德晚报记者 刘颂 摄

黝黑的皮肤,瘦小的身材,一双长满老茧的双手,这是熊保善给人的第一印象。熊保善是武陵区城东环境卫生管理所的一名环卫工,家住武陵区楠竹山廉租房小区。

4月22日这天,和往常一样,熊保善凌晨3点就起床了。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简单洗簌后,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赶到了城东环卫所。穿上环卫制服、拖起保洁车、带上扫把铲子,黛蓝的天色里,熊保善出发了。

这样的日子,已是第4个年头。

熊保善负责清扫建设路市委至红旗路口这段街道。离天亮还早,除零星的几辆出租车跑过外,街上寂静无人,熊保善“唰唰”的扫地声清晰可闻。每天早上4点之前赶到路段后,熊保善首先要对路面垃圾进行第一次清扫。他告诉记者,第一次清扫最累,因为临街的店铺每晚关门前都会把垃圾倾倒在人行道上,在他260多米长的责任路段上,每天最少有10堆垃圾。4月的早上,经常刮风下雨,路面上满是落叶,这也给清扫增加了难度。“要先顺着风扫,把路上、树坑里的落叶都集中在一起,之后再统一扫,这样才能又快又干净。”可是一阵风吹过,熊保善的身后又落下了几片树叶。“没办法,只能先扫一遍,吃完早饭后再来扫一遍。”按照清扫班的要求,第一轮路面清扫要在早上7点之前完成。

一到7点,熊保善就在附近的摊点吃点儿东西,有时是3个包子、有时是2个煎饼。他把吃饭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以便7点15分前回到路段,“如果被巡查班长发现不在岗,就要罚款20元,一天就白干了。”7点15分,吃完早饭的熊保善马上开始了第二道工序——上门收垃圾。渐渐地,路上的行人、车辆多了起来,一辆黑色轿车驶过时,车窗摇下,一只手从里面抛出一袋垃圾,熊保善看到了,赶紧穿过马路去捡……店铺也陆续开门了,路面上又出现了不少垃圾,熊保善又开始了第二轮甚至第三轮清扫。

上午10点左右,街道终于恢复了整洁的面貌,熊保善感觉腰都直不起来了,便找了个台阶坐下,咕咚咕咚喝上几大口水。这时的他还不能休息,因为还得不间断地清扫、捡拾“漏网”的垃圾。

中午12点,行色匆匆的路人又多了起来,下午班的同事来接班了,熊保善终于可以暂时松一口气。(常德晚报记者 徐睿)

城市环卫工人生存状况

【现状】

某种意义上,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考验着一座城市的良心。在我国,环卫工人群体普遍家庭贫穷,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却承担着光鲜城市下最脏最累的活。

●以我市武陵区为例,目前共有环卫工人约1750(大一号)名,全部为合同工,每年签一次合同,除去购买的社保、医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外,每月拿到手里的是1250(大一号)元。

●与低薪酬相对应的,是高强度的工作性质,武陵区清扫总面积(包括小街小巷和绿化)共822万平方米,每天平均垃圾量有1000吨左右。每个环卫工人平均每天清扫面积约3500平方米(大一号)到6000平方米(大一号)不等,人均每天清扫量为1吨(大一号)左右。

●他们的工作分为三班倒,4点到12点是上午班、12点到18点是下午班、18点到23点为晚班。一年365天(大一号),无休息日。

●由于工作地点在马路上,交通事故、被流浪狗咬伤等意外时有发生。

●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份辛苦活,所以环卫工普遍年龄偏大,以中老年人居多,且大多都是城乡结合部进城打工的农民。几乎所有环卫工人都有风湿或者椎间盘突出等健康问题。

●群体流动性较大,仅今年3月份,武陵区城东环卫所一个77人的清扫班就有3人辞职。

【烦恼】

●经常遇到一边在清扫一边有人丢垃圾的情况,也有少数市民喜欢’懒手脚’,本来垃圾箱就在旁边,还是随手把垃圾扔在地上。

●工作辛苦但不受尊重,被人瞧不起、冷嘲热讽。前不久,熊保善的一位同事下班后去甘露寺大市场买菜,同事随口问了句:“你这菜不怎么新鲜吧?”卖菜的老板白了他一眼说:“你一个扫街的未必还吃得起新鲜菜啊?”

常德环卫工人生存状况调查: 凌晨3点清扫 一年50起交通事故

常德环卫工人生存状况调查: 凌晨3点清扫 一年50起交通事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