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纽约时报》叫你回家撕简历了(上)

“鸡汤”绝非中国独有,美国人也常为“鸡汤”狂。比如最近引起热烈讨论的这篇来自高大上的《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David Brooks的鸡汤文The Moral Bucket List(《在挂掉前你该有的美德》)。

David Brooks被称为“最受美国民主派喜欢的保守派”,虽然在大部分政治观点上他属于美国“右”,也就是保守派,但他和《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Charles Krauthammer那样的骨灰级保守派比,又相对温和。(撇开政治观点不说,Charles Krauthammer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出了一本叫Things that Matter的集子,收了他的许多散文和政治评论,文风优美,值得广大英语爱好者阅读 )。

作为温和保守派,Brooks有许多偏民主派的观点,比如他喜欢奥巴马,又比如他支持同性婚姻,又比如他虽然反对大政府,但却并不赞同共和党的“政府应最小化”的核心议题。

另外,这名美国公知和本人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我们在出道时都当过犯罪新闻记者。不同之处在于(他红了,我没有)我在纽约追罪犯,Brooks在芝加哥追罪犯。他在回忆这段工作经历时表示,这让他自己变得”更加保守”了。对此我表示理解。芝加哥的犯罪分子不是好惹的,还记得《黑道家族》吗?

总之,Brooks公知本周在《纽约时报》发了一篇鸡汤文,被美国网友转发爆棚,也没有逃过我的火眼睛睛。这篇文章的标题叫The Moral Bucket List。通俗地翻译一下,就叫它《在挂掉前你该有的美德》吧。

英语里面说死翘翘这件事有个生动的短语叫kick the bucket(踢水桶)。这是什么意思呢?想象这样的场景,一个万念俱灰不想活了的屌丝站在水桶上打算上吊,最后一刻他终于勇敢地踢翻桶然后就哇哇两声挂了。

这个短语引申出来的另外一个俗语叫the bucket List(有人译为:遗愿清单),意思就是你把你挂掉之前想要去完成的心愿,列成一个名单,天天早上睡醒眼屎都没擦的时候就要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提醒自己奋发图强,一定要做完这些事才能挂。很励志有没有?(有一部电影也叫这个名字,Morgan Freeman演的)

《纽约时报》叫你回家撕简历了(上)

Brooks这篇文章还不是讲普通的bucket list,它叫 The Moral Bucket List。什么事情扯上Moral,那可就严肃了,因为Moral是讲道德,讲情操,讲精神嘛。三讲有没有!

Brooks的大意是这样的。作为人,大家都是要挂的。那么,在你的追悼会上,人家不可能拿你的简历上的条条款款来念啊,比如此人毕业于知名的XXX大学,考过3次CPA,第四次终于过了,2015年评上了优秀,得到了领导赏识。不会吧,这样多傻是不是?

追悼会上,大家都会拼着命讲这个人的好话,特别是你让人感动和难忘的特质。比如你很勇敢,忠诚,无私,总能在别人没有流量的时候大胆地分享你的热点出来,在大家都吃不上肉的时候你也绝不一个人孤独地吃水煮鱼,等等。

总之,Brooks说,人生苦短,千万不要为简历(resume)活,因为人家悼念你的时候,并不会关心你多能赚钱,买了几套房,开的什么车,而是关乎你的内心的闪闪发光的高雅品质。所以,要活,就勇敢地为你的追悼词(eulogy)而活吧!

其实“不要为简历而活,要为追悼词而活”这个主题也并不新了。2013年美国举足轻重的新闻网站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就是今年两会李克强记者会被第一点名提问的那家)的美女主编Arianna Huffington 就此专门写了一篇声泪俱下,情理兼具的文,题目就叫Are you living your eulogy or your resume? 她在文中劝告读者哭海无涯,回头是岸,千万别追求简历高大上了,房子车子票子哪里有尽头,还是做一个闪闪发光的人吧。

如果说Huffington那篇更感性、更泛泛的话,Brooks这次更加具体,更理性。他真的列了一个单子,涵盖他认定的重要品德。这感动全美的清单具体有哪些呢?

下次告诉你!在那之前,你可以先把你的简历撕了。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