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你会“教”孩子走路吗?

你会“教”孩子走路吗?

一周岁左右,宝宝们开始学习独立行走,探索世界啦!但具体到每个孩子,独立行走的月龄个体差异很大噢。有的宝宝9—10个月就开始独走,有的宝宝18个月还不会。

除了个体差异,开始行走的时间早晚,还和家长是不是训练孩子,以及如何训练,有一定关系。

今天我就来教大家几招。

第一招:9—10个月 开始练站

9—10月龄时,父母要有意识地训练宝宝扶站,为独立行走做准备。

很多家长为了让宝宝多练习爬行,或怕宝宝过早站立引起罗圈腿,而不让宝宝“过早”站立。这样一来,宝宝独立行走的月龄就会推迟。其实,9—10月龄时,爬行和扶站可以同时训练。宝宝爬爬站站不亦乐乎。且,如果宝宝髋关节发育正常,没有明显缺钙,这个月龄站立不会影响宝宝腿部骨骼发育。

所谓“罗圈腿”,指膝内翻和膝外翻,临床表现为“O”形腿和“X”形腿。

2岁内宝宝腿不直,多是生理性的膝内外翻,这是发育阶段的正常生理过程。在学步年龄,内翻是一种稳定状态,便于站稳。1—2岁,这种内翻会改变为生理性外翻。

2岁之内,从2度内翻到20度外翻,都属于正常。7岁后,外翻的正常范围是0度—12度。

超过2岁,小儿腿部肌肉发育,平衡能力明显提高,生理性膝内外翻会自然矫正。

3岁后,无论内翻还是外翻,角度超过20度,两脚的内踝距离超过3厘米,或两腿膝关节距离过大,就要考虑可能是病理性腿畸形,需要医疗干预。

第二招:选双好鞋

宝宝在学习走路时,最好选择学步鞋,要大小合适,透气舒适,鞋底偏硬,鞋帮偏高;鞋头鞋跟包起来。这一方面能防止宝宝摔倒、弄伤脚趾,另一方面包住脚踝部,有利于纠正宝宝走路姿势。

你会“教”孩子走路吗?

第三招:训练分成四步

1靠墙 练平衡

训练宝宝后背靠墙壁站立,这样宝宝有倚靠会有安全感。两脚之间稍分开,距离差不多是1—2个宝宝拳头大小,后脚跟稍离墙,距离在宝宝自己的1个拳头大小。这样宝宝容易脚跟着地,掌握平衡。

在宝宝站立区域的周边,地面上要放置枕头和垫子,防止宝宝摔倒、摔痛。宝宝胆子小,摔倒疼痛会让TA害怕站立,胆怯走路。

2用玩具 诱导独站

找一些宝宝喜欢的玩具,让TA双手玩玩具,分散注意力,减少宝宝倚靠站立的恐惧。玩着玩着,宝宝就不再倚靠墙,而是独站了。

3打手抓小手 牵着走

爸爸妈妈将一只手递给宝宝,让TA抓住,小手抓大手。然后诱导、慢慢使劲地训练宝宝,向自己走来。其间注意防护。

4爸妈形成护栏

爸爸妈妈面对面坐在地板上,两脚叉开,两手分开,形成“爸妈防护栏”,让宝宝站在中间,从爸爸这边走到妈妈这边,又从妈妈这边走到爸爸这边,其乐融融。

第四招:挑对助走工具

10月龄后,多数宝宝应该能扶站、扶走了。此时,家长可以为宝宝选择学步带和学步器,帮助TA支撑和练习平衡能力。

1学步带

10月龄的宝宝腿部支撑力不够,要选择包裹臀部的学步带(见下图)。这样可以适当调整宝宝腿部支撑力度,同时尽量让宝宝脚跟着地迈步。

你会“教”孩子走路吗?

1周岁左右的宝宝,要选束缚于宝宝腋下及胸腹部的学步带(见下图)。此时宝宝的腿部支撑力度增强,平衡能力逐步完善,可以改用束缚于腋下及胸腹部的学步带。挑选学步带时,要注意面料透气性好,在肩部、腋下、胸腹部有防护垫,防止摩擦损伤宝宝皮肤。使用时要调整好舒适的松紧度,防止过松支撑不够,过紧勒到宝宝。

你会“教”孩子走路吗?

2学步车

1周岁左右的宝宝也可以选择推式学步车(见下图)。学步车的高度应该要让孩子脚跟着地为宜,宝宝所及范围内清理“危险”物品,防止宝宝误食和损伤。

你会“教”孩子走路吗?

少用或不用坐式学步车(见下图)。宝宝在这类学步车中,坐坐走走,四周都有保护,脚一踮,就能到东到西。看似方便,但对宝宝学习掌握平衡很不利。且坐惯了这种车,宝宝开始独立行走时,就是踮脚走路,姿势不好看。

你会“教”孩子走路吗?

如果一定要用坐式学步车,每次使用时长不超过15分钟,一天不超过3次。不建议让宝宝长时间呆在里面,更不能把它当成宝宝的寄放站和餐桌。

有疑问的辣妈们,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好大夫在线,查找更多育儿信息吧!

↓↓↓

本文图片仅为示例用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