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陈事美:万国来朝的虚荣为何难改

万国来朝的虚荣为何难改

陈事美:万国来朝的虚荣为何难改

文︱陈事美

古代中国好以“天朝上国”自居,巍巍天朝,泱泱中华,气势恢宏。那是一种“老大”的感觉,“老大”自然需要“小弟”来捧场。于是,千邦朝贡、万国来朝,“老大”常陶醉于此而不能自拔。万国来朝的表面是一幅太平盛世、国运昌盛的美丽图景。但这背后则是国家的虚荣无度,甚至是一种民族自卑在作祟。再说通俗些,就是用奢华与铺张去打肿脸充胖子,只为博得“小弟”一句阿谀奉承,“老大,你好帅好威武。”其实,在“小弟”看来,则是中国的“人傻、钱多”。

万国来朝必朝贡,朝贡就是给中国送礼,看似很爽,其实是亏本的买卖。因为中国总不能让人家空手回国,还要还礼,且还礼远大于送礼。人家要是给中国送双拖鞋,中国恨不得送人家iPhone6,否则不足以显示中国的大方与富庶。从唐朝到清朝,无不如此,为何会如此虚荣难改呢?

一种是要权威。大唐年间,唐太宗要四海臣服以彰显辉煌盛世。据《唐六典》记载,唐太宗时期,与唐朝友好往来的国家达三百多个。其实,数量看似很多,但基本都是亚洲的各种小国。此时,世界各国的遣唐使纷纷到长安朝圣。长安的欢迎仪式必须热烈隆重,十二列仪仗队站列两旁,有皇室禁卫军、有仪仗士兵,个个锦衣华袍,庄重威严。有些小国的大使没见过如此大场面,吓得腿都直哆嗦。使臣跪拜行礼,敬上贡物,交趾国送上犀牛角、龟兹国送上玛瑙枕、甚至还有一些小国送上大活人——14岁的少女,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刺得一手好绣,书中形容“幼而慧悟、工巧无比”。

众国大使齐声高呼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美得合不拢嘴,赏赐印绶、冠带、金银、彩缯,还给封官,并且还是发工资的。回赠的大礼价值都数倍于贡物,如丝绸、金帛、瓷器等。很多大使将礼物带回国内,转手卖掉,能狠狠赚上一大笔。唐朝诗人又如同记者,他们如实记载了万国来朝的盛景。如樊珣的“万国来朝汉阙,五陵共猎秦祠。昼夜歌钟不歇,山河四塞京师。”似乎少有人注意到盛世下的帝国危机,皇帝当然更不爱听谏臣“悠着点”的劝告。福兮祸所伏,一场安史之乱的风暴便将盛唐打向了衰落。

还有一种是要尊严。宋朝军事孱弱,屡遭外族欺负,就连交趾(越南)国都在不断骚扰边境,如此自然腰杆硬不起来。但越是这样越需要周围小兄弟给壮胆助威。虽然与唐朝的万国来朝有天壤之别,但宋朝奢望不大,没有万国,有几个国也行。于是乎,一些小国抱着“不要白不要、不拿白不拿”的心理,频繁来朝贡。如于阗国,几乎每年都来。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使臣自入境后,沿途官府好吃好喝招待,当地官员迎来送往,场面奢华,使臣非常逍遥。使臣的东西若被盗被抢,全部由当地官府以数倍价格赔偿。于阗大使也很会拍马屁,夸赞大宋皇帝为“日出东方赫赫大光照见四天下,四天下条贯主阿舅大官家”。大宋皇帝不惜用百姓的民脂民膏来买单,要的是这句话。尤其是偏安江南的南宋,更不惜花钱买太平。目的很简单,只要别骚扰,给大宋留点面子,要钱给钱,要物给物。金国的使臣到南宋,南宋笑脸相迎,唯恐招待不周。可南宋的使臣如果去金国,不但要遭受百般刁难羞辱,甚至还会被扣留。

再有一种便是要声威。大唐盛世的万国来朝毕竟还是坐在家里,坐等各国使臣来上门朝贡。但明朝则不同,要走出去显摆得瑟。朱棣一朝最威武,家底殷实,国力雄厚,喜欢找存在感,曰“际天极地皆王臣”。朱棣命太监郑和多次下西洋。郑和犹如一个散财童子,到处撒钱散财,甚至一路援助到了非洲。每到一处,以超过当地贡物1-20倍的价值“赏赐厚宜”。如苏门答腊的胡椒价格为每百斤1两银子,但郑和出手阔绰,给每百斤20两银子。国王乐得都找不到北了。

到了日本,就是直接给钱。赏日本国王铜线150万,第二年再给1500万,连王妃都赏了500万。日本国王也乐疯了,自己的国家基本都不用造钱了,用大明的铜钱就行了。除此之外,什么丝绸、瓷器的更是不在话下,丝绸一出手就是几千匹。不仅如此,外国商人还可以在中国从事外贸活动,且免征关税。如日本的贡物刀剑,每把价值800-1000文,政府却出价5000文购买。有多少要多少,买完又不敢卖给老百姓,只好放到仓库里。郑和每次回国,都会带来大量的各国使臣与家属,最多时有60多个国家。几千外国人浩浩荡荡到大明,等于免费出国游玩,真是爽呆了。

如此大肆散财,朝廷中不是没有反对意见,但直到朱棣去世才停止。明朝御史刘大夏害怕后人看到更多真相,甚至将航海档案都给烧毁了。从此无人能知道,明朝为虚荣耗费了多少百姓血汗钱。

那么到了清朝则是要认同。因为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满清政权为了入主中原,不惜大肆屠杀汉人,强制实行剃发易服。满清是没有底气的,对于政权的正统性与合法性,大清的皇帝心里一直发虚,唯恐周边国家不认同。其实,大清皇帝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朝鲜就是从心底看不起清廷。朝鲜自认明朝才是中华的正统,但慑于清朝的威力,不得不臣服而已,但私下称大清的皇帝为“胡皇”。

到了乾隆时,自称“十全老人”,可谓志骄意满。此时第一次有了《万国来朝图》,当然,这是一幅在现实场景基础上进行虚构的画像,虽有夸张,但仍是真实写照。乾隆时,每年大年初一都要举行大典。当天,各国使臣要按关系远近进行排序,等候乾隆接见。先是周边的藩属国,如朝鲜、琉球、暹罗、安南、苏禄等国。朝鲜关系最好,一直排列第一。然后才是“夷狄”,即西方诸国,如英吉利、法兰西、荷兰等国。此时,号称有五十七个藩属国和三十一个朝贡国。其实,并没有这么多,而且朝贡也不是集中在同一天。大年初一请外国人来,管吃管喝,只是装点节日气氛而已。

1761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从广州登陆后,沿途接待极近铺张,饭菜丰盛时,竟然达到12道,共144道菜,就连使用的筷子都是象牙的。就是这样好生招待,人家见了皇帝都不肯行跪拜礼。回国后还诅咒大清为破船,早晚要完蛋。

其实,不难看出,万国来朝终究是为了皇帝的面子,大国的虚荣。民族的自信需要花钱来讨好,实在荒唐至极。如此刻意营造出来的万国来朝,只是表面风光。而真正买单的则是老百姓,本可用作百姓民生福祉的血汗钱一直被无情糟蹋。国运盛,要万国来朝。国运衰,也要万国来朝。可谓兴,百姓苦,衰,也百姓苦。

对此,梁启超曾有经典的总结,他说,“其希望之性质安在,则雄主之野心,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聊以自娱耳。”梁启超的“聊以自娱耳”,用现代话说,就是纯属意淫。

————————————————————————

欢迎关注陈事美微信公众账号:

萌历史(mlshi2014 )、陈事美读书(csmreading2013)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