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何以笙箫默》:价值远大于电影本身

《何以笙箫默》上映后口碑两极分化,喜欢的会跟朋友忙不迭的推荐,讨厌的甚至连多说两句也不愿意。这种情况要比争论这部电影好看与否更有趣。为什么口碑两极分化?这部电影的意义又在哪?

《何以笙箫默》电影版沿袭了此前热播的电视剧,忠于原著小说和电视剧中的角色设定和人物关系,对于这样一部改编的电影,很难有大的突破,但也算是中规中矩,但也正是这些成了给差评观众口诛笔伐的核心,剧情衔接不好、桥段设计老套等等,但是给出这些结论的观众有没有想过,你是电影的目标受众群体吗?从原著小说到热播的电视剧再到电影,赵默笙和何以琛的爱情故事,始终有着一批忠实的拥趸,是他们保证了小说的销量、电视剧的收视率,以及电影的票房。他(她)们多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和刚刚步入社会的白领,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还相信爱情,能轻易的从爱情片里得到共鸣、找到寄托。和阅片无数的资深观众、影评人相比,看电影的口味也是大相径庭的。这就好比我们上一代人听邓丽君,我们这代人听张学友,现在的90、00后听EXO和TFBOYS,这中间隔着天然的、不可逾越的代沟,我们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去粗暴的评价哪一个好、哪一个坏,只能说有不同的审美,一如这个档期的电影,有的观众喜欢《何以笙箫默》,有的则喜欢《闯入者》和《念念》。所以,争论电影的好坏其实意义不大,就算你在豆瓣打了一星,也不会阻止粉丝一遍遍的买票;就算你把电影吹的天花乱坠,换来的也不过是对电影呲之以鼻者鼠标轻点的那个“没用”。

但不管怎么说,《何以笙箫默》都谈不上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也不可能成为一部隽永的电影,也许把它归类到“话题电影”或“现象电影”更合适,那么它的意义在哪?

中国的电影市场在大踏步的发展,票房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银幕数也在迅猛的增长,用不了多久,就会增加到四万块,赶超美国。目前看来,依附于商业地产的电影院其实是扣住了商场的命脉,是一间商场最具人气的地方,电影院的成熟,反映出商业地产的成熟。但让人沮丧的是,我们用自己的资源、自己的钱搭台,却让每年为数不多的引进大片唱戏。36部进口片产出的票房,和360部上映的国产电影平分秋色,《速7》冲出的超过23亿票房,是目前国产片可望而不可即的。进口大片不可能撑起庞大的中国电影市场,只有国产片奋起,才能保证影院的良性运营,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观众的需求拍电影,要比一直以来的导演中心制任性的拍片稳妥得多,《何以笙箫默》在票房上的成功就是佐证,同时,也是又一次IP运作的成功范例,电影的艺术性固然重要,但商业性更不能忽视,毕竟这是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基石。中国人喜欢一窝蜂的去做一件事,IP从提出到大热没用多久,这种运作模式可以成为助力国产电影前行的动力之一,但从诞生到成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每一个成功或失败的尝试,都难能可贵,从这个角度来看,《何以笙萧默》很有意义。

《何以笙箫默》:价值远大于电影本身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