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六大艺术思潮

顺着中国当代艺术史发展的线索,改革开放后当代艺术史出现了六大艺术思潮。毋庸置疑,这些艺术思潮的弄潮儿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着我国当代艺术史一环紧扣一环地发展,他们的经典之作更是为中华民族的文艺宝库增了砖,添了瓦。

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六大艺术思潮

罗中立 《父亲》

现实主义的高峰:乡土气息和批判意识结合的乡土绘画

改革开放为中国当代艺术带来了蓬勃发展的生机。随着国门的打开,很多国外的现代绘画图书画册和展览开始涌进中国各大艺术院校的图书馆,美院的师生开始接受国外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同时,也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清理和反思。乡土主义绘画(简称“乡土绘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入了中国大众的视野。

四川美院是乡土主义绘画的摇篮。在1980年的全国青年美展中,四川美院罗中立的《父亲》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由此,以罗中立为代表的乡土主义绘画登上了中国艺术舞台。乡土主义绘画的杰出作品还有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这件作品借用美国艺术家怀斯的写实手法,表达了中国农民对春天生活的憧憬,画面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伤。随后,陈丹青的7幅反映藏民真实生活的《西藏组画》,以其与“文革”时期的“红光亮”截然不同的朴实画面、卓越的技巧,把乡土主义绘画潮流推向高峰,在中国引起轰动。乡土主义绘画不仅在主题上反映出艺术家对中国厚重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思索,同时这些借鉴西方新的油画语言和观念的经典作品,展现出现实主义独特的艺术魅力,给当时看惯了苏式现实主义和样板戏的中国大众带来了清新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感动。这股乡土潮流与当时文学界的贾平凹等人的小说中的朴实泥土气息相通。

乡土主义绘画潮流又称“乡土现实主义”,是中国新时期艺术中最早具有现代批判意识的思潮,也反映了中国油画家借鉴西方艺术技法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乡土主义绘画的代表画家有罗中立、陈丹青、何多苓、王川、朱毅勇、孙为民、龙力游等。

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六大艺术思潮

王广义《大批判》 布面油画 1991年

巧妙转换消费文化:誉满海内外的中国波普

中国波普作为一种倾向,集中出现于“后89中国新艺术”展览中。1992年,中国开始流行波普艺术,并以各种波普风格样式持续着。我们知道,波普艺术最早产生于英国,来源于美国大众文化和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的波普艺术,短暂、流行、复制、有创意和大商业的后现代设计,反现代主义的色彩非常鲜明。这种艺术样式进入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识、消费文化和商业主义产生了强烈的互动,从而使波普艺术从西方大众消费文化成功转换成为中国政治波普文化。

波普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是王广义,他的“大批判”系列是中国波普艺术最杰出的作品。王广义大量挪用“文革”图式和工农兵形象,并糅进“可乐”、“万宝路”、“麦氏”、“555”等西方名牌,实现了他对政治现实与历史的批判。可以说,在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王广义的作品不仅对中国当代艺术,也对大众消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波普艺术的主要艺术家有王广义、张晓刚、李山、魏广庆、刘大鸿、余有涵、冯梦波等。这些艺术家的杰出创作,奠定了中国波普艺术在国际和国内的重要地位。

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六大艺术思潮

刘晓东《田园牧歌》 布面油画 1989年

中国现代艺术先锋:个人经验集结的新生代

新生代艺术(简称“新生代”)是作为年龄段落的艺术群体,他们没有经历“文革”,也没有参加“85思潮”,作品大多是近距离表现身边的社会生活与现象,关注自己切身经验和生活真实,而不太关注崇高的理想和宏大叙事甚至是虚幻的功利。“新生代艺术展”于1991年7月9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由范迪安、尹吉男、周彦共同策划。尹吉男把这个群体称为“新生代”,引起了中国艺术界的轰动和关注。

新生代艺术的出现,离不开当时独特的时代背景。20世纪90年代前期,尤其是邓小平南行讲话以后,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快车道,而“八九”之后中国艺术界乃至文化界对终极命题、宏大叙事、政治隐喻的兴趣已经逐渐消退,在美术学院的教学中,这种倾向尤其明显。此时,中央美院成为新生代艺术的重镇并不是偶然的。

新生代艺术的代表画家有刘晓东、喻红、宋永红、赵半荻、李天元、韦蓉、王友身、沈晓彤等人。

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六大艺术思潮

杨卫 《中国人民银行》

波普艺术悄然转身:反讽农民暴发户的艳俗艺术

艳俗艺术是对中国波普艺术的一次成功转换。这一艺术潮流既体现了美国艳俗艺术家昆斯对中国的影响,也植根于中国的土壤,体现了艺术家对农民暴发户的反讽。艳俗艺术的艺术家们大胆从民间的月份牌、年画、刺绣中吸取养分,把原本是一种大红大绿、喜庆吉祥的农民趣味的艳俗倾向转换成他们对当下大众消费文化,即对急功近利、浮夸的艳俗文化展开批判和反讽。艳俗艺术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艺坛产生了重大的意义。

艳俗艺术的第一个展览——“艳装生活”于1996年4月在北京的云峰画苑举行,随后具有艳俗倾向的艺术现象开始流行。1999年6月“跨世纪的彩虹——艳俗艺术”在天津展出,廖文先生为与该展览同名的大型画册撰写了前言。

艳俗艺术代表艺术家和作品有杨卫的《中国人民银行》、李路明《中国手姿No.16》、俸正杰的《中国姑娘》、王庆松《思想者》等,这些作者和作品成为中国艳俗艺术代表人物和经典作品。

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六大艺术思潮

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六大艺术思潮

岳敏君《手枪》 布面油画 2003年

“俗文化”自画像:表现传统泼皮文化的泼皮艺术

泼皮艺术与新生代艺术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因为泼皮艺术是直接把传统泼皮文化引入了绘画,具有反讽和自嘲、夸张、调侃的意味,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泼皮文化的当代表现,也是波普艺术和现实主义的嫁接品种。

刘炜、方力钧油画展于1992年4月在北京举办以后,艺术界接二连三地出现了大批玩世作品,栗宪庭先生把这股新现实主义潮流称为“玩世现实主义”,分化为“泼皮幽默”和“流氓文化”。这些作品同样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社会转型的现实有关,也隐喻了当时艺术家们普遍的生存状态。虽然经历了商业大潮的洗礼,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俗”、“呆”、“傻”、麻木不仁等劣根性并未得到改变,甚至不少艺术家也处于这种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夸张的形象进行自嘲,进而批评和警示社会,就成为这个“眼球经济”年代的必然选择。泼皮艺术的两位最负盛名的艺术家是方力钧和岳敏君,他们的光头傻笑、打瞌睡、扮鬼脸的艺术形象已成为玩世主义艺术的经典形象。由于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的中国身份,所以受到国际艺坛的强烈关注和推崇。

泼皮艺术的主要艺术家有方力钧、岳敏君、刘炜、曾梵志、杨少斌等。

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六大艺术思潮

黄一瀚《一问三不知》 装置作品 2010年

把卡通革命进行到底:建立中国新形象的卡通一代

“中国新人类·卡通一代”(简称“卡通一代”)是黄一瀚于 1992年发起的一场艺术运动,是向中国社会提出的一道社会命题,成员多为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及90年代出生的年轻艺术家,作品体现出了网络时代、卡通动漫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我们知道:卡通一代不仅仅是卡通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一代新人类出现对中国社会两千年农业文明断裂的问题,“卡通一代思潮”使卡通从商业元素变为一种艺术的资源——这正是艺术前瞻性的表现。卡通一代是一场艺术革命,而广州美院成为这场“卡通革命”的摇篮。

1995年,《中国美术报》刊登了王璜生先生为卡通一代撰写的文章。从1995年在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展厅由杨小彦先生主持卡通一代第一回艺术展起,直到2008年,共举办了8次关于卡通一代的展览。

1998年,卡通一代诗歌创作其系列作品收入《1999年中国诗歌年鉴》,2009年出版了《卡通一代诗集》,更是尝试把卡通、新人类文化融入诗歌、文学、摇滚和现代舞蹈等艺术实验。

1999年开始,卡通一代开始亮相国际上的多次大型艺术展览,受到国际的高度关注。黄一瀚的装置作品《美少女大战变形金刚》、《我们是一群长不大的孩子》,响叮当的艺术作品《卡通佛》《卡通石头记》等成为中国美术史的重要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中国艺术理论界和批评界曾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卡通一代大论战,卡通一代的主将响叮当和四川美院、中央美院年轻的艺术批评家群体就卡通一代及新卡通一代的批评展开论战引起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如今,卡通已经成为年青一代艺术家们无法绕过的图式,继“80后”之后,“90后”艺术家们也已经走向前台,关于卡通一代的艺术批评也形成了一整套开放的理论体系。从整个中国艺术的版图看,卡通一代和新卡通一代正在有次序地展开探索:卡通革命不是结束,而是正在走向高峰。

《卡通一代》的代表艺术家有黄一瀚、响叮当、江衡、罗丹、高瑀、王玺、陈可、田流沙、梁剑斌、沈娜、熊力均、潘玉川、熊宇等。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