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王牢牢:打造渭南东塬万亩红桃基地

----访陕西渭南临渭区长宁红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牢牢

引 子

地处陕西渭南秦岭北麓,渭河南岸,有个纵横东西百里的大土塬,当地人叫它南塬,一条河水从秦岭的山涧流出,这条河叫沋河,沋河川将南塬分为东西两半,东边的土塬当然就叫东塬了。东塬也叫长寿塬,这里平坦如砥,景色迷人,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在这里,早晚的露珠时常挂在麦穗上、玉米的红缨缨上、浸润着农作物的生长,旱涝保丰收,老百姓一年四季不愁吃穿,故叫长寿塬。

长寿塬上林色葱葱,瓜果飘香,绿树成荫,草色艾艾,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东塬最好的写照。绿色代表着希望、绿色代表着精神,一种东塬人像草一样,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在土生土长的东塬崇凝人王牢牢身上,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暮色的黄昏,驱车登上九九十八弯的渭南龙尾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棵千年古槐,在夕阳斑驳的霞光中,它好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毅然挺立于长寿塬畔,护佑着这里一代一代、勤勤恳恳的“子子孙孙”。

来到塬上,采访我们故事的主人公---陕西渭南临渭区长宁红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牢牢。

王牢牢:打造渭南东塬万亩红桃基地

黝黑的国字脸,双目炯炯有神,说话铿锵有力、落地有声,稍有点发福的身体,更显出一种成熟男人的福气和威严,不苟言笑,交谈中没有一丝虚假和做作,反而处处流露出塬上人特有的真诚、质朴、实在、纯粹。细读王牢牢,浑身散发的是一种顽强、坚韧、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和骨子里永不服输的精神。刚过知天命之年的他,讲起自己的心路历程,执着的眼神中夹杂着一丝淡淡的苦涩。

曾经的故事

有人说,经历是一笔财富,也是一种磨炼,它可以让你辉煌无比,名利双收,也可以让你在人生的舞台上跌倒,从而奋发和自强。王牢牢属于后者。

曾经,他是临渭区农村信用社一名基层主任,真正端着“金饭碗”的国家正式职工。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不乱花国家一分钱,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将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由于业务娴熟,工作能力强,联社主要领导点名让他到全区业务最落后,经营状况最差的贠曲信用社做主任。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去挑那个烂摊子。一个“干”字,让两年后的贠曲信用社“脱胎换骨”,业绩名列全区前茅,谷李村成为全市第一个信用示范村,各社同仁纷纷取经学习,一时间,王牢牢成为全临渭区信合系统学习的典型。

然而,由于上层的一场“政治斗争”,曾经的典型却成了斗争的“牺牲品”,被“贬”到崇凝信用社做副主任,在这种情况下,王牢牢毫无怨言,依然一心扑在工作上,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积极为符合条件的百姓办理信贷业务,成为塬区群众发家致富的“活财神”。两年后,全区基层信用社三十余名主任大调整,许多人被换下,由于那场斗争余波,王牢牢萌发了抛掉金饭碗,自己单干创业的念头……

离开崇凝社的那天,塬上的百姓纷纷前来送行,有的拎着一篮鸡蛋,有的提着半袋红薯、苹果,来表达对老主任依依不舍之情。“只要你心中装着老百姓,百姓心里当然有你……”王牢牢说。许多人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愿放下,眼中含着泪水,那种场景,那种情怀,让这位铮铮铁骨的汉子落泪了。

创业的挫折

办完内退手续,王牢牢忽然觉得天格外蓝,空气格外清新。

然而,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

2006年,经和朋友商量,他们做起了速生杨产业,承包荒坡地,种植速生杨,并开了个木工板场。第一年,由于经验不足,商品滞销,生意亏本了;第二年,刚刚持平;第三年,又因为销售链条断开,外边欠他们的账太多,支不付出,又一次亏本……

这时,外界议论纷纷,说什么话的都有:“好好的金饭碗不端,非要出来胡成,现在好了,看你娃能成多大的精?”

此时的王牢牢精神压力很大,整天愈发的苦闷,不愿出门与人交谈,孤独和寂寞,无助和苦恼让他无数次在漆黑的夜里,一根一根狠狠地吸着闷烟,在烟火的一明一暗中,他在苦思,他在冥想,究竟该怎么办?

是的,成功的男人,大都经过孤寂的煎熬,正如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所说:“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第二天,望着满地的烟蒂,扔掉空空的烟盒,奋力推开烟雾弥漫的窗子,东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望着朝阳,他又一次对自己说:“干”!

小荷才露尖尖角

失败是成功之母。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怎能取得真经?是男人,就要永不言败,跌倒了,再爬起来,拍一拍身上的尘土,活动活动筋骨,继续战斗,这,就是东塬人的风骨!

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王牢牢决定立足东塬这块自己十分熟悉的“根据地”,重新打出一片天地。

东塬地处秦岭北麓,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肥沃,降水充沛,昼夜温差大,是陕西省规划的杂果林带天然优生区。十几年来主要以苹果栽培为主,但品种单一,疏花、套袋时间紧,用工集中,园龄老化,果树腐烂病等问题突出。所以应另辟蹊径,探索适合塬区发展的新产业。经长期和一些专业人士无数次论证,王牢牢毅然上山东,下河南,通过考察、学习、引进、建设,一个红桃栽培示范基地初具规模。

王牢牢:打造渭南东塬万亩红桃基地

红桃,成熟早、硬度大、着色红、口感脆、果汁甜、纤维少,老少喜食,很适合塬区生长。

目标选定,又是一个字“干”!

栽下红桃满枝头

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对农村土地政策更加放宽、放活,农民可以自主的对土地进行流转、承租、出借等,更大的让土地创造效益,一改过去单一的靠天吃饭,种麦打粮的局面,尤其在一些沟壑地带,一小片一小片的梯田又能打多少粮食?

经常收看新闻,关注政策走向的王牢牢根据多年农村工作经验,并针对沟坡地向阳、通风、昼夜温差大、果实成熟早等特点,与崇宁镇宋家村60余农户签订沟坡地承包合同,当起了“愚公”,开始“移山”。修整梯田,栽植树苗,修坡道路,架设电线,铺埋暗管,仅出水口就20余处,安装滴管10万米,让昔日的荒山荒坡终于披上了绿装。

提到红桃的发展,不善言谈的王牢牢好像打开了“话匣子”,如珍数宝。

王牢牢:打造渭南东塬万亩红桃基地

我们的红桃基地目前有500余亩,培育优良种苗50多亩,出售优质桃苗50余万株。2012年成立长宁红桃种植合作社,吸收社员120余户,平时安置农村大龄、残疾妇女30余人。经过三年来的生产和研究,我们总结出一套“篱笆型栽培技术”,即“一年栽树,二年结果,三年丰产,亩产5000-10000斤,产值7000-15000元”。目前我们已选育出了适合塬区栽培的优良品种“长宁一号”,它果实硬质,货架期长,很适合外运。

谈到桃园的科学化管理,王牢牢更是胸有成竹。

过去,由于果园栽培密度大,施肥、打药极不方便,针对这一弊病,我们先后组织技术骨干及群众300多人次,到外省学习科学的种植技术,认真研究每个果园的栽植密度、环境、树形特点,因地制宜,留足作业通道,满足微型机械的耕种,降低人工成本。先后购置了微型旋耕机4台,行走式高压喷雾器3台,运输车辆3台,大大降低了做务成本,实现了打药、施肥、运果机械化,浇水滴灌化的科学发展格局,周围群众纷纷来园学习取经。

此外,为了解决前期投资问题,达到以短养长,我们及时推广了幼园套种技术。例如:一亩桃园一般栽植230棵桃树,地租、树苗及人工投资1500多元,发展面积越大,前期投资的资金就越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基地针对幼树行间只能种植低杆作物的特点,及时派人到山东、华县等地学习大葱和地膜土豆的栽培技术,购回各种资料,免费发放,组织桃农观看做务碟片100余人次,购置了全自动土豆播种机、覆土机、杀秧机、全程收获机等机械,这样,当年套种的土豆和大葱每亩可创收2000-3000元的利润,减轻了桃农的建园压力,有力的解决了建园初期资金投资的短板。

香烟在他的指间冒着蓝色的烟雾,在激昂的陈述中,长长的烟灰在烟蒂上慢慢的打了个弯,他猛吸一口,弹出,烟蒂似弧形状飞出,过瘾,舒服。

聆听他的故事,细品他的精神,这是一个男人内心不折不扣的表达,就像在讲述自己孩子的故事一般,甚为熟悉,满腔自豪,创业期间的“痛并快乐着”,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精神上的享受?!就连一旁的女儿王娟也说,“我好久都没见过爸爸这样向外人倾诉心声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王娟的建议下,我们一行驱车前去王牢牢的宋家沟红桃基地“参观”。

荒山处处披绿装

夕阳下,余晖浸染着空旷的沟壑,放眼望去,一层一层整齐的梯田上,成片成片的桃园在初夏的暖风中郁郁葱葱,一棵棵矮化的红桃树,行株距整齐有序的排列着,很适合小型机械作业。在枝繁叶茂中,一个个青涩的桃子长得又圆又大,甚是喜人。

王牢牢:打造渭南东塬万亩红桃基地

王牢牢:打造渭南东塬万亩红桃基地

王牢牢:打造渭南东塬万亩红桃基地

“每株矮化树如果最低产20斤,一亩300株,产量就是6000斤,到6、7月份成熟上市后,每斤卖2-3元,就可以收成1万多元,完全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的就业和生活问题。”王牢牢说。

作为合作社的负责人,王牢牢边干边学,不断为自己充电,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先后获得初级、中级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高级职称目前正在认定之中。扎根农村,立足现实,结合自己的红桃产业,他有力的提出果园确权证抵押贷款的设想,并倾注笔端、信至市长。渭南市政府相关领导高度重视,市、区农业部门主要领导多次到他的红桃基地考察指导,共同探讨发展大计。

谈到下一步的设想,王牢牢踌躇满志的说:一是打造万亩红桃基地,加快实现亿万产值的步伐。当人们提起东塬,马上就会想到红桃,就像洛川、白水苹果那样有名气。二是充分发挥自己多年金融工作经验,设立民营银行。按照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推动民营银行发展的论述:“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的要求,用自己的诚信、实业、基地作为长板,让社员把钱存放进来,大家共同投资、共担风险、一起捆绑式闯市场。

平和的讲述中,满满蕴含着一个男人满腔的热血、执着的追求、一份正能量、一份赤诚、一份汗水。

心血和汗水全部倾注于喜爱的事业之中,但对家人,王牢牢却留下了一丝“亏欠”。

王牢牢:打造渭南东塬万亩红桃基地

在女儿王娟眼里,父亲待人真诚、耿直认真、眼中揉不进一点沙子。由于工作原因,自己与父亲相处的时候并不多,见到不苟言笑的父亲心里还有点害怕。但父亲身上的那种精神对于王娟来说可谓身教胜于言传。王娟渭南中医学校毕业后,并没有去医疗行业发展,而是做自己喜欢的服装生意,目前属于“偷偷学艺”阶段,回头开一家真正属于自己的服装店。“爸爸永远是我的榜样,他是一座山,支撑着我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坚强的走下去,靠自己去拼搏,爸爸,我爱你……”

合上采访本,脑海中浮现出王牢牢创业的一幕一幕,久久挥之不去。是的,执着是一种态度,执着是一种力量。执着也是一种对梦想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就是让广大老百姓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有梦才有追求,有梦才会奋发,真诚的希望王牢牢理事长的“红桃梦”早日实现,明天的东塬更美,更靓,遍地桃花朵朵开。(记者 王育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