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2015年互联网+泡沫,谁会笑到最后?

现在的互联网,如同股票,充斥着浮躁,恐惧和贪婪。唯有回归理性,才能取胜。

2015年互联网+泡沫,谁会笑到最后?

以腾讯为例,马化腾曾说,要做互联网的水和电,他做到了。如今人人离不开腾讯社交软件。至今,腾讯积攒QQ累计用户数超过20亿,微信用户数:国内超过6亿,国外2亿

2015年互联网+泡沫,谁会笑到最后?

1999年2月,腾讯自主开发了QQ,

2011年1月21日张小龙团队战略推出微信,抢占国有三大运营商资源;

2012年4月19日,微信4.0版本更新时上线,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微商雏形正式开始,很多人嗅到了商机;

2012年08月23日,腾讯正式推出微信公众平台,曾命名为“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形成一个不一样的生态循环。为微信商业化,智慧生活做铺垫。如今公众号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

2015年3月16日,李克强总理“两会”报告,大力推广“互联网+”,为互联网做代言,一时间,人人电商,人人微商的概念此起彼伏,微信营销的互联网开发公司不计其数,不亚于当年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淘金热”的浪潮再次浮现在移动互联网上。对从事微商的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如今,我们的朋友圈充斥着各种微商广告,尤其以化妆品居首位。不管个人还是大V都想分一杯羹。可惜,今时不同往日,如今互联网真这么赚钱吗?还记得美国杰克·特劳特《定位》吗?其实,雷军所谓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我觉得也有抄袭特劳特的嫌疑。只是雷军利用得比较好,总结得比较到位,小米也办得比较成功,仅此而已。借用张小龙描述微信的话,雷军他了解了现在中国年轻人的人性,群体心理。因为在互联网产品中,时尚是驱动力,因为别人都在用,人是跟风的,人都有从众心理。小米定位很明确,“重视‘屌丝‘用户群体。让我们回想一下,小米手机,是不是有意使用心理战术,先造势,用户越是想得到,我越是让你得不到。首批使用小米的用户,他们的心理,有的是为了尝鲜,想看看这个家伙到底怎么样,大部分可能是学生,价格也正好合适,功能齐全,实际,是另一种”屌丝”心理在起作用。

2015年互联网+泡沫,谁会笑到最后?

facebook, pinterest, instagram, path等产品解决了人的“存在感”问题。存在感是指人离开了SNS就觉得自己与人群脱节被孤立而无价值。这些产品在中国不能普及,因为中国人面临的问题比存在感还低一个层次,是“生存感”。但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既有生存感的压力,又有存在感的渴望,这群人就是“屌丝”。中国互联网的主题用户心理和需求,应从了解“屌丝”群的生存和心理状态入手,搞清了屌丝,就把握住了用户群。“

产品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性的需求。以用户体验感为终极目标,而不是直接满足客户需求,而是创造需求。

其实在我们做移动互联网之前,做产品之前,我们更应该深度思考的是:

1、 你定位的客户群体是谁,你的产品定位如何

2、 你的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

3、 你的盈利模式又是什么样的

4、 你的营销模式是什么

5、 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抓住用户的心理,能不能第一个进入人们的心智

我们追求的其实不应该是企业规模,而应该是品牌在心智中的地位,心智地位决定改了市场份额。而不是,有钱就应该任性。现在,其实微商对从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这个想必微商的小伙伴们应该已经感觉到了压力。主要表现在专业度、资源、影响力上,从业者必须要对自己所卖的产品、用户、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有所了解,并逐渐在该领域树立影响力,在圈子内建立口碑和信任度。

差异化的竞争,服务将会表现的更明显。如张小龙所说,你不仅卖的是产品,更是一种“逼格”,一种情怀和故事,甚至还有溢价。数十亿的商品品类不会再在微商里实现,非标产品将会迎来大发展。

目前来说,只有大V、达人、买手才能激活这个平台。因为大V们都会在某个行业或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们可以将自己的一批忠实粉丝转化为忠实用户,典型的例子就是罗辑思维和吴晓波,陈坤,百度公众账号,还有自媒体人,元帅,华南六少等;达人、买手可以起到一个专业导购员的作用,在鳞次栉比的商品里,根据用户的喜好,可以迅速地为用户推荐他所喜欢的产品,创造品牌,进行OEM代工。未来在微商里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

看看国际品牌,NIKE,苹果,只做品牌管理,标准化流程,极致体验,只做核心。在这方面中国落后很多,品牌意识,知识产权意识严重欠缺,行业规范混乱。

2015年互联网+泡沫,谁会笑到最后?

再看,手机7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索尼,HTC,LG,夏普,Palm等等都陨落了,在看看今天的中国手机行业,恶战,都想分一杯羹。

继小米之后,最新出来的手机,美图,大可乐,一加,锤子手机,乐视手机,电视广告,写字楼电梯等到处都是……

好比股市,2015年,互联网泡沫正在愈演愈烈,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时间会告诉我们。

2015年互联网+泡沫,谁会笑到最后?

哪些人在说,互联网泡沫来了?

2011年东方早报就采访过李开复、陈一舟、张朝阳,他们三人都认为那时候互联网泡沫就存在了。

1.搜狐张朝阳:2011年4月就提出过“互联网有泡沫”

2.人人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一舟:2011年提出电子商务市场存在泡沫

3.李开复:2011年“华尔街和外国投行不懂中国,泡沫就是你们造成的”

4.中泰信托董事长吴庆斌:“有泡沫,但泡沫是良性的”

5.易凯资本王冉等站在投资者的位置,也发出警告:警惕科技泡沫,警惕“C轮死”

6.2015年3月22日,在中国IT领袖峰会上,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我不认可风口论,它充满了投机思维。”

以上文章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