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即将消失的河南窑洞和地坑院

即将消失的河南窑洞和地坑院 | 豫记

由“地窨院”组成的村落,百米之外不易发现。当你临近院子边缘时,才能看清其真面貌,有首民谣称其为:“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农民在院里坡前栽种树木,地窨院掩映在树木林荫之中,鸡犬之声相闻而不相见,人声嘈杂而影踪全无,是一种十分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居住形式,成为我省村落景观中别具风情的一种类型。

李当斌 | 文图

窑洞起源于人类最早期的 “穴居”。人们为了躲避风雨的侵袭和动物猛兽的袭击,在自然形成的山洞中居住,成为人类早期的居住方式。后人受到祖先的这一启示,就在一些山体与丘陵中开挖洞穴,装上门窗,成为如今的“窑洞”。

即将消失的河南窑洞和地坑院

地坑式窑洞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汉族劳动人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 层文化,人民创造了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 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即将消失的河南窑洞和地坑院

多层沿沟靠崖式窑洞

窑壁一般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在炕的一头都连着灶台,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将其称为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 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 还可以保持清洁。为了美化居室, 不少人家在炕围子上作画。

即将消失的河南窑洞和地坑院

独立式窑洞

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它们根据窗户的格局, 把窗花布置得美观而又得体。窗花贴在窗外,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

窑洞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住着舒适,节能,同时传统的空间又渗透着与自然的和和谐,朴素的外观在建筑美学上也是别具匠心。

即将消失的河南窑洞和地坑院

窑洞里生活的人们

1、窑洞的种类

河南的的窑洞大致可分为靠崖式、下沉式及独立式三种。在这三种形式里,下沉式窑洞最为原始,靠崖式次之,独立式成型最晚,也更为普通,而且这三种形式在我省都有实例。

下沉式:窑洞中最有特色的要数下沉式的“地坑窑”。它是在地面上挖一个大坑,形成天井,然后再在坑中的土壁上挖洞开窑,形成独特民居。在我省就有许多这样的天井院地坑窑,当地人叫“地窨(yin去声)院”。“地窨院”以其独特的传统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分布在豫西三门峡一带。

即将消失的河南窑洞和地坑院

“地窨院”一般长宽三四十米,深约十多米,先选择一块平坦的地方从上而下挖一个深坑,形成露天场院,然后再在坑壁上挖窑。地下窑洞的组合,仍然保持北方传统四合院的格局,有厨房和贮存粮食的仓库、饮水井和渗水井,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形成一个舒适的地下庭院。在地段的利用、院落的划分、上下层的交通关系、采光通风和排水都有很巧妙的处理方法。

即将消失的河南窑洞和地坑院

由“地窨院”组成的村落,百米之外不易发现。当你临近院子边缘时,才能看清其真面貌,有首民谣称其为:“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农民在院里坡前栽种树木,地窨院掩映在树木林荫之中,鸡犬之声相闻而不相见,人声嘈杂而影踪全无,是一种十分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居住形式,成为我省村落景观中别具风情的一种类型。

即将消失的河南窑洞和地坑院

地坑院的初入门洞

靠崖窑:“靠崖窑”就是依自然形成的土崖挖掘的窑洞,是山区和丘陵地带常见的一种窑洞。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

即将消失的河南窑洞和地坑院

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这种窑洞是依托黄土高原厚厚的黄土层,从横断面挖进去,挖成洞状,在洞壁里面抹层黄泥,安上门窗,即可住人。条件好些的,用一层砖砌在洞外面,称为“夹壳”。

即将消失的河南窑洞和地坑院

靠山式窑洞

“靠崖窑”是窑洞中最普遍的建筑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它是建筑在山坡,土原边缘处,常依山向上呈现数级台阶式分布,下层窑顶为上层前庭,视野开阔,主要分布在豫西山区。

即将消失的河南窑洞和地坑院

土崖挖掘的窑洞

独立式:独立式窑洞也叫“券窑”,就是在无崖可靠的情况下,于平地上用土坯、砖头或石块砌成的窑洞,俗称“券窑”。

即将消失的河南窑洞和地坑院

独立式窑洞

砖石券成的窑洞与纯粹由黄土而建造的窑洞相比,造价要高,要讲究很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券窑”是“靠崖窑”的升级版,重要主要分布在地势较平坦的地方。

2、挖掘方式

笔者年幼时看到窑洞的建造过程程序是:

首先是挖地基:窑洞的方位确定之后,就开始挖地基,窑洞所指的地基乃是你挖的窑洞类型先确定。如果门前有沟洼,可用架子车把土边挖边推进沟里,这样扔土方便,就比较省力。如果要挖地坑院,经济不好的家庭或者地形不利于机械施工的,则完全要靠人力用笼筐一担一担的担上来,非常辛苦。

即将消失的河南窑洞和地坑院

靠山式窑洞

其次是打窑洞。地基挖成,崖面子刮好后,就开始打窑。打窑就是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打窑洞不能操之过急,急了土中水分大,容易坍塌。窑洞打好后,接着就是镞窑,或叫“剔窑”、“铣窑”。从窑顶开始剔出拱形,把窑帮刮光,刮平整,这样打窑就算完成了。等窑洞晾干之后,接着用黄土和铡碎的麦草和泥,用来泥窑。泥窑的泥用干土和才有筋,泥成的平面光滑平顺。湿土和的泥性粘不好用。泥窑至少泥两层,粗泥一层,细泥一层,也有泥三层的。日后住久了,窑壁熏黑,可以再泥。

即将消失的河南窑洞和地坑院

靠崖式窑洞中人们的生活

第三步是扎山墙、安门窗。窑泥完之后,再用土坠子扎山墙、安门窗,一般是门上高处安高窗,和门并列安低窗,一门二窗。门内靠窗盘炕,门外靠墙立烟囱,炕靠窗是为了出烟快,有利于窑洞环境,对身体好,妇女在热炕上做针线活光线也好。

即将消失的河南窑洞和地坑院

窑洞中人们的生活

经过这几步的挖掘修整,窑洞基本挖成。

由人们劳动挖掘出的窑洞,有着独特的居住价值和文化内涵。它比较坚固、耐用。在当地有着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窑洞。民间也流传着:“有百年不漏的窑洞,没有百年不漏的房厦。”

即将消失的河南窑洞和地坑院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除了一些老年人仍住在老窑洞外,年轻人基本都盖起砖混结构平房,窑洞的废弃越来越多,也没有人再挖掘,这种挖掘方式会越来越不被人知道,这成为一种趋势。但还是希望在这些窑洞存在的时候,还有一些挖掘窑洞的人时,保存一些资料,希望的是这种精神能被人继承,让我们这些中华子孙了解我们的窑洞居住文化,热爱它。

作者简介:李当斌,洛阳高校教师,即将退休,喜欢摄影,执迷于中国古建筑和即将失传的手工业,边挖掘,边整理。

编辑:云济

豫记版权作品,如需转载,请微博私信“豫记”或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