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好人365\"好校长\"熊朝贵:\"袖珍校长\"扎根边陲30载 演绎现实版\"一个都不能少\"

他肢体残疾,身高不足1.4米,却用坚守诠释着教师的职责,扎根边陲30载。他,凭着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书写了充满传奇的教育人生。

他叫熊朝贵,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么龙村小学校长。在学校里,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他“袖珍老师”。任教30载,他一直坚守在最穷、条件最差、最缺老师的下漫瓦村、上漫瓦村和么龙村小学。熊朝贵矮小的身影在么龙小学里是那么得不起眼,一些“高个子”学生早已掩盖了他的身躯,可是直视他那双散发着灼热光芒的眼眸,你会恍然大悟,他是这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矮,可我的心高。”熊朝贵就是这样的人,心比天高。1983年,熊朝贵高中毕业回乡,同班同学不是考上大学就是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而他却因身材矮小,错失了许多工作机会,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更自信更坚强地活着。“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当老师佩服的干部,办社会满意的学校”是熊朝贵的人生座右铭,而他也实实在在地践行着这份格言。

好人365

看到学生握写粉笔的姿势不对,熊朝贵急忙纠正。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云南站

好人365

吃饭的时候,孩子们都喜欢围着熊朝贵。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云南站

1身高按上"停止键" "袖珍老师"心比天高办学堂

地处中越边境的马关县夹寒箐镇么龙行政村下漫瓦村,青山环抱,绵延不绝,山高路远,崎岖坎坷。1965年夏天,熊朝贵出生在这个祖祖辈辈都未曾走出的大山深处。和所有的农村孩子一样,熊朝贵从小就帮着家里放牛、捡猪菜、扫地、做饭,甚至还要承担部分重农活。每当闲暇独处的时候,望着树梢飞过的鸟儿,熊朝贵幼小的心中就会萌生出一个梦想——走出深山!

到了上学的年纪,渴望走出深山的熊朝贵比所有的孩子都要刻苦。漫瓦小学、牛马榔小学(附设初中)、马关县第三中学,对熊朝贵来说,最艰难的当属高中时光。那时候,上学要自己从家里背米到学校,早上天刚蒙蒙亮就出发,直到太阳落山才能走到学校,脚底磨出了血泡。每个月靠着国家补助的10元钱生活,吃野菜,甚至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熊朝贵刻在内心深处时刻铭记的格言。天道酬勤,因为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从小学到初中,熊朝贵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让他觉得遥不可及的梦想正一步一步地向自己走来,生活充满了希望。然而,自从上了高中,他就发觉自己的身高仿佛被按上了“停止键”,身材比同龄人矮小很多,而且丝毫没有再长高的迹象。身体的原因让熊朝贵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他的高考之路也因此划上了并不圆满的句号。

好人365

么龙小学,孩子们在图书室里看书。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云南站

好人365

每天,熊朝贵都要到宿舍里和学生们唠家常。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云南站

1983年,高中毕业的熊朝贵回到家中,内心的迷惘让他不知所措,为解开迷惑,他以书信的方式向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诉说心中的苦闷。鸿雁传书,摊开泛黄的信签纸,这段穿越了祖国大江南北的“心路”让编辑部的编辑们倍感焦急,他们随即回信:路是人走出来的,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可以选择教书。一言惊醒梦中人,熊朝贵开始盘算起自己幼时的“教师梦”。

1985年9月,在亲人的鼓励和支持下,熊朝贵下定决心开班办学。村里没有校舍,他就将自家的屋子腾出来做教室;没有课桌椅,他就自己动手制作;没有教学经费,他拿出自家的承包地跟学生们一起栽种,所得收入全部用来购置笔墨纸张。尽管是私人办学,但乡亲们都信任熊朝贵,都愿意将孩子送到他的“学堂”。就这样,熊朝贵和他的学生们步履维艰地坚持了4年之久。时光荏苒,到了1989年的9月,熊朝贵被转为代课教师,并调到上漫瓦小学任教。又是十年的时光,1999年9月,熊朝贵被转为正式教师,他心目中神圣的“教师梦”总算有了圆满的结局。

熊朝贵用平凡朴实的行动与伟大崇高的师爱,培养呵护着一名又一名学子,成为一道乡村学校里独特的风景线,在三尺舞台上熠熠生辉。

2"要让学校有学校的样子!" 袖珍校长"拼"出一个美丽校园

“从无到有,我可以骄傲地说,么龙小学是我们一手建起来的。”在采访中,熊朝贵自豪地告诉记者。1995年9月,还是代课教师的熊朝贵被调往么龙村中心学校任教。当时,学生多教室不够住,教师没有宿舍,课桌椅损毁严重,没有球场、跑道等教学设施,通往学校的路也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

“一定要让学校有学校的样子,不能再苦了大山里的孩子。”2007年9月,熊朝贵被任命为么龙村中心学校校长,一心要改变学校落后现状的他不断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跑物资、要水泥。当时,在通往山外的那条20多公里的山路上,乡亲们总能够看到熊朝贵弱小的身躯在默默地奔忙。

好人365

熊朝贵不愿意事事都安排其他教师去做,他这样修剪绿化。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云南站

好人365

在被赠送的电脑面前,熊朝贵喜笑颜开。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云南站

“你一个身有残疾的代课教师,这样劳累值得吗?”有人劝熊朝贵不要这么拼,可熊朝贵哪里听得进去,他回答说:“为了孩子们的将来,再苦再累我都愿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么龙小学终于有了崭新的教学楼,尽管只有2层6间教室,但这已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了,师生们都很自豪。为让教师们能有自己的宿舍,熊朝贵向镇中心校“讨来”资金,在围墙边上搭建了6间小房子,教师们算是有了自己的小窝。

“一切都会有的,特别是在得到外界的关注后,么龙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熊朝贵将学校建设的功劳归于上级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2013年,学校又新建了一幢3层高的食堂综合楼,开办了幼儿班,并配备了幼儿娱乐设施。目前,么龙小学已为每个学生配备了新课桌椅,添置铁床54套、被子190套;有了图书室,办公室配备了电脑;篮球场是平坦的水泥地板,各类体育用具也多了起来,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随着么龙小学声名的远播,很多学生从外面转学回来,如今,在校生已由原来的140人猛增至296人。

3"开学第一课"与众不同 全校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新学期开学了,熊朝贵的“开学第一课”与众不同:他要为孩子们理头发,剪指甲。“到理发店理发至少要5元钱,孩子上学不容易,我帮他们理就可以省下这些钱了。”话语虽然朴实,但透出的却是熊朝贵对学生的一片爱心。

在学生们的眼中,熊朝贵不只是个校长,更是他们的“父亲”。学生有伤病,他会立刻将他们送往医院,并紧紧地抱着哇哇直哭的学生,让医生细心治疗;学生生活上遇到困难,他会带着他们到自己家里吃住。熊朝贵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生活上给予体贴入微的照顾,学习上精心指导。

一天早上6点,么龙小学的起床铃划破么龙村的寂静,学校的灯亮起来了,接着灯光像接力一样,从学校周边传递到远处,一户户有走读生的人家点亮电灯。熊朝贵在5点半已起床,先检查用水,然后打铃,6点40分等学生们都进教室早课,他还要看看有没有因为生病没起床的学生和走读生是否到齐。他要求全校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全校近300名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每个孩子背后都有着令人心酸的故事。”熊校长说。

好人365

开学第一课:熊朝贵帮学生理头发。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云南站

好人365

每天早上,熊朝贵还要看看有没有因为生病没起床的学生。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云南站

一天晚上,一个5年级女生拿了来校调研的女研究生落在洗澡间的洗发水被发现。熊校长说:“她当晚哭得很厉害,我最担心的是她受打击后逃学。”

这个女生4年没有见过父母,和72岁的几乎不能自理的奶奶生活在一起。长期没有父母关爱,女生很叛逆,过去经常逃学。4年来,女生的爸爸每个学期通过他汇200元钱,作为孩子的生活费用和零花钱,每次都留话“我对不起孩子,请你帮我照顾好孩子”。熊朝贵理解家长说这话时的心情,他无法责备家长。他说:“我做了很多工作,才让孩子慢慢改了逃学的习惯。”他分析,孩子头发常常爬很多跳蚤,拿洗发水一定是因为她缺洗头的东西。那位女研究生听说这个情况后,专门抽时间带孩子去镇里买了衣服和洗漱用品。

熊朝贵说:“我自小受到各种歧视。不过更多的时候是那些向我伸出援助的手,才使得我摆脱极度自卑,放下心理负担,走到现在。我知道在每一次困境时,有人帮助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不管这些孩子,谁能管呢?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好书,还要育好人。”

熊朝贵的办公室贴有所有学生的监护人联系方式,还有一份几十个家长的汇款名录和每笔开支的记录表。这都是外地打工家长委托熊朝贵帮助管理给孩子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钱。

4拿什么留住乡村老师? 荣誉纷至沓来他依然坚守

除了学前班,全校近三百名小学生,只有7个教师,熊朝贵和张晓龙老师除负责毕业班的教学外,还负责学校所有行政工作。往年也分配过师范学院的毕业生,往往一年不到就走了,有的什么都不要就消失了。熊朝贵理解:“这不能怪这些年轻人,穷乡僻壤,条件差,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外跑,怎能吸引外面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呢?”

7个教师中,唯一的一个年轻教师张晓龙五年合同还有一年半到期,他想留住张老师,不过他也没有想好怎么才能留住。

学生熄灯就寝后,熊朝贵打开电脑了解热点事件、查询教学资料。老师中,只有熊朝贵和张晓龙老师懂操作电脑,熊老师感觉到孩子越来越难教,传统的乡村教学模式需要改革,他们几乎没有深造的机会,就靠自学来提高自己。一方面是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和发展,需要新生力量注入;另一方面是不仅没有优质师资力量补充,就是原来坚守的乡村教师逐步到退休年龄,未来乡村教育师资断裂会进一步加剧。

“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每谈到这个话题,熊校长便陷入焦虑中。

好人365

平时熊朝贵的妻子带着儿子和亲戚家的小孩住城里租住的房子里,方便孩子读幼儿园。熊朝贵每周末回家住两天,如果遇到值班,他只能继续待在学校。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云南站

好人365

老照片记录了么龙小学成长的经历,熊朝贵每天都要到这里看上一眼。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云南站

“马关县优秀教师”、“文山州首届十大道德模范提名奖”、“马关县首届道德模范”、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一等奖、“云南好人”、“文山州优秀教师”、“中国好人”……纷至沓来的荣誉没有让熊朝贵迷失方向。“没有学生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所取得的所有荣誉,都是全体师生一起奋斗而来的。”谈到获誉无数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时,熊朝贵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获‘云南好人’奖有2000元奖金,我拿出1800多元给家庭贫困的孩子们买鞋子,剩下的一点都用来给老师和学生们改善伙食。”

“我会一直坚守在这里!”熊朝贵无限依恋这个倾注了他毕生心血的乡村学校。他说,除非自己老了,做不了什么,否则会一直坚守自己的教师岗位。“前一段时间县上的领导说,如果在么龙小学呆够服务年限,就可以调出来,但我没有吭声,我不愿意离开这个地方。”几年前,有一个年轻的美术老师考上么龙小学,但是因为条件艰苦,她宁愿放弃这份工作也不愿意到学校报到。这件事对熊朝贵震动很大,他觉得自己更不能离开了。

好人365

到食堂监督学生吃饭,熊朝贵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孩子不好好吃饭。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云南站

“如果我不能做一棵大树,那就做一株小草,给春天增加一分绿意;如果我不能做明亮的太阳,我愿是一颗夜空中的星星,哪怕是一颗流星,在划破夜空的那一刹那,也要留下闪光。”接受采访的时候,称自己“不善言辞”的熊朝贵在一张皱巴巴的纸上抄下了这样的话语。他说,为了孩子们,他愿意付出所有的爱,无怨无悔。凭着顽强的意志、不服输的精神,从创办学校自命教书先生到如今在公办学校任校长,熊朝贵30年如一日坚守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大山里,以他矮小的身躯托起了一代又一代乡村孩子“走出深山”的梦想。他说:“我是山里人,这里有渴求知识的山里娃,村里老师少,好老师更少,很多农村孩子因此失去了成才机会,我要照亮山里孩子们的童年,将孩子们引向山外。”凭着这份信念,熊朝贵放弃了许多到乡镇、县城任教的机会,为了孩子们坚决留了下来。

“我想告诉天堂里的妈妈,让她知道这世上仍有许许多多人在关心我。”当知道自己荣登“中国好人榜”,并被选为中国文明网《好人365》栏目封面人物时,熊朝贵激动地落下了热泪。他说,因为1.38米的身高,母亲临终前最挂念的还是儿子能不能照顾好自己。如今,他不只是照顾好自己,而且还照顾好了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在他的心中,这是告慰母亲在天之灵的最好方式。

编辑点评

身高不足1米4,确实是“毫不起眼”的老师。而这样一位“袖珍校长”却是当地学生的福气,准确而言,更是几百名留守儿童的福气。务工潮的涌现,已有近2.7亿农民工分布在全国各地城市里,又因此导致超6000万的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以至于滋生大量的留守学生,对他们而言,确实需要更多熊朝贵这样的“家长”式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而关爱留守儿童,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更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