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4-5岁:孩子胆小和爸爸经常不在身边有关系吗?

《儿童早期发展系列》丛书,作者银娟:文化部特聘心理专家、中国世健联合医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传媒大学特聘心理学教师,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心理总督导及心理教学研究工作,并首创太极心理疗法。

我们将会固定在每周一至周六的第三篇图文连载该丛书,按固定年龄段方式发送,即:周一为0-1岁、周二为1-2岁、周三为2-3岁、周四为3-4岁、周五为4-5岁、周六为5-6岁。

特别声明:未经丛书作者银娟和微信订阅号育儿心理yuerxinli进行授权,其他平台和个人不得转载使用。

摘要:父亲和母亲接触孩子的方式不同,父亲倾向与孩子玩一些动作幅度比较大的游戏,这些游戏新奇有趣且令人兴奋。而母亲则多以温柔的、情感内敛的方式抱着孩子和孩子说话。如果爸爸一直不在身边陪孩子一起成长,孩子很有可能表现得胆小,粘人,总是围在妈妈身边,无论做啥事情都要妈妈。

1、父母双方不同的育儿方式,给予孩子不同的刺激。

这样做能扩大其经验范围,不断塑造孩子日后的独特性格,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平衡的作用,尤其是男孩的成长更需要爸爸有力的支持,从爸爸那儿获得性别认同,确定一个男性的榜样,知道作为男生应该是什么样的。

因此,如果爸爸确实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待在孩子身边,可以在平时多提供孩子跟男性小朋友或同性长辈接触的机会,以弥补孩子在这方面的缺失。孩子如果不接爸爸电话可能是已经感觉到被爸爸忽视,当渴望得到更多的爱,得不到的时候就是一种相反的表现了。

在平时,妈妈可以多引导孩子理解爸爸,给他讲讲爸爸的辛苦和不易,告诉他爸爸是爱他的。同时也要多和爸爸沟通,和爸爸共同解决这个问题,爸爸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和孩子多沟通。2父亲长期在外地如何教育孩子?

爸爸在外地工作,一年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如何能纠正因父亲不在家而对孩子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呢?

父亲不在家,可以做这样一些事,使其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1)让孩子有“父亲不在家,但父亲爱我”的思想。常常要父亲发照片,打电话来,表示父亲存在,父亲爱他,不要一走就无消息了。

(2)父亲要尽可能一年回家几次,在家的时候尽量和孩子在一起,让他们彼此多了解对方,这样,当爸爸走了,一定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对他会有益处。

(3)在平时谈话中,多谈谈关于爸爸的事,常常打电话,发孩子的照片给爸爸,使孩子心中有爸爸。

(4)思想要开朗、积极、母亲不要总是担心由于父亲不在家而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孩子的独立性也会因为父亲不在家而增强,碰到的问题更多地要自己独立处理,也有一点好处。

声明:本文已获得连载授权,未经作者银娟和微信订阅号育儿心理的授权,其他平台和个人不得转载。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