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资深媒体人/杨壮波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作者一行在宏村南湖边合影(杨壮波/摄影)

1

去西递和宏村游玩,纯粹因为跟公司员工有个承诺:四月份任务完成出色的话,就带大家抽空到周边的景区去一次短期的旅行。最终选择去西递、宏村,那是百度上可以搜索到177,523条“结果”的结果。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宏村入口处的南湖(杨壮波/摄影)

西递和宏村作为皖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从无锡到黄山市市府所在地屯溪区,路上也就6个小时不到的车程,住一个晚上后第二天早晨再从屯溪前往黟县。黟县是西递和宏村所在的县,屯溪到黟县约一个小时车程。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去黟县途中处处皆风景(杨壮波/摄影)

在去黟县的途上,一路上细雨蒙蒙,车窗外是蜿蜒而下的溪流,岸边的山上是青翠欲滴的竹林。说真的,一旦有了竹子,画面上立马就清雅起来——远山、翠竹、蓝天,以及皖南民居典型的马头墙,“水墨画中的最美乡村”印象立马就在大脑中勾勒出来。

离黟县越来越近,有关西递和宏村的广告牌越来越多,我的心情开始有点激动。途中有个画面,留给我特别好的最初印象:清晨农户炊烟四起,村外小溪边有只老牛孤独地吃草,犹如一幅皖南乡村的小品。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古村韵味(资料照片,来源网络)

记得10多年前我还在现代快报,那时为了开设每周固定的《旅游专版》举办一个名为《百家旅行社百家景区合作论坛》。按照分工,我们报社负责邀请无锡当地的旅行社,市旅游协会协助我们邀请外地的景区,等到论坛开幕时,西递和宏村来了一大队“人马”。 想必那个时候的西递和宏村名气并不大。

其实我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对西递和宏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但并不深!记忆中,他们大大小小带来了很多宣传西递和宏村的易拉宝广告,放满了大半个会场的空余地方。看完这些宣传画后记住了西递和宏村为“水墨画中的最美乡村”。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而出自“农门”的我,曾经无数次想象可以过这样的生活:在一处传统的旧式庭院中,书房简单却并不简陋,干净的几案上摆放着图书和精致的茶具,室外多植竹子和茶园,在一方远离尘嚣的精神世界中,拥有着“岁岁年年一床书”,即使真的“青春背我,黄卷笑人”,亦不负平生了。 我想,西递和宏村,就是离我的梦想最近的地方。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浓郁的商业气氛(杨壮波/摄影)

但当我们一行走进宏村时,只见家家都是做生意的,商业气氛太浓。此时,我的脑海里,和之前去过的浙江乌镇、西塘、苏州周庄、同里一样,它们划上了等号,“宁静”两个字只有在黄昏和清晨才能寻觅得到,并体会它的妙处。

2

宏村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之中,像一个美丽的小岛——从远处看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即是位于南湖中心的那条小道和那座小桥。导游介绍说,当年李安拍摄《卧虎藏龙》,周润发就是牵着马从这座小桥上走过。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水,是宏村特有的标志,也使得宏村格外多了一分诗情和画意(杨壮波/摄影)

宏村是天然的影视基地,就是因为这里不仅有古宅老墙,同时,还有湖光山色。

宏村是独树一帜的牛形村落,村口的南湖和村中的月沼,分别象征着宏村的牛肚和牛胃,从每一户人家流过的、清澈的人工水圳,则堪称是宏村的牛肠。这真是一个巧夺天工的设计,它不仅装扮了宏村的环境,为宏村博得了“画里乡村”的美名,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宏村人日常用水的难题,还具有清污排洪等各种无可取代的实用性功能。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宏村入口南湖美景(杨壮波/摄影)

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多少还有一些有关老屋的记忆!儿时住过的中式厅堂,住起来固然没有今天的单元小区舒适、方便,但每次看到老屋,却总是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因为从中我不仅看到了前辈们的身影,同时也感受到了历史绵延的过程。

对我来说,宏村就是一个适于怀旧的地方,过去时代的那种精致、细腻的闲雅生活,已经消融在这些粉墙青瓦与亭阁水榭之间。虽然已不是那么真切,但却仍然散发着一股朦胧、唯美的诱人气息,荡人心扉,让人迷醉。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宏村最具有代表性的老建筑是承志堂,其间厅堂宽敞,偏厅众多,有用来打麻将的“排山阁”,还有专门用于吸烟的“吞云阁”,各种休闲娱乐设施更是一应俱全。尤其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室内装潢:大到各个厅堂的雀替、梁枋,小到每扇门窗中的配件,均有栩栩如生的各式木雕,真是个雕梁画栋、极尽奢华,以至于这座位于皖南乡间的小小民居,竟然获得了民间故宫的美誉。导游介绍说,承志堂的主人原是晚清时期的宏村巨富,商人发了财,最大心愿就是回家乡砌一座大房子,项羽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宏村的老建筑(杨壮波/摄影)

砌房既是给自己住的,也是让别人看的,如同居家过日子,争的只是一幅做人的面子。但商人虽然财大气粗,社会地位却总归低人一等,不过,话说回来,当官固然有权,商人却有的是钱,商人不能在权利上与官员一较高低,却能够在造房砌屋的气势上压倒对方,这对于商人而言,或许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狭窄的小巷(杨壮波/摄影)

在观赏树人堂时,屋的主人汪森强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老房子之所以是老房子,不但是因为房子的年代久远,更重要的是因为老房子里曾经住过许多代人,留下了很多的历史人文信息。”这个生于宏村、长于宏村、一生均与宏村难舍难分的老人早已儿孙满堂,但孩子们却大多远走高飞,只有他,仍然执著地坚守在自己的老屋,安度着平凡而又温馨的日子,品味着寂寥而又充实的生活,一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一任时光流逝、年华老去。

汪森强老人之所以离不开老屋,离不开宏村,因为在老人的眼中,只有这里才是自己真正的家。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写生的学生(杨壮波/摄影)

转了一圈,我们又回到了进去时村边的那个南湖,我站在桥上看见湖边有许多艺术院校的学生在写生,风景秀美的乡村,天空云彩的倒影,这个画面就像卞之琳那首著名的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3

西递坐落于黄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据说,明清年间,正是一部分读书人弃文经商发了小财(文人有了钱,想法就不一样),因而建房、修祠、铺路、架桥都非常讲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位于西递村口的老牌楼(杨壮波/摄影)

位于西递村口的即是大名鼎鼎的刺史牌楼,这座雕工精美的明代牌坊既是西递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西递的象征。据说,类似的牌楼在西递共有十四座,大跃进时烧石灰,竟然一下推倒了十三座,仅存的一座是当年为了留下充当封建礼教的罪证,方得幸免。 因为时间有限,我对西递的游览也只是走马观花。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绣球楼(杨壮波/摄影)

西递的整体格局分作前边溪和后边溪两部分。前边溪是西递旅游开发的重点所在,我们的游览即从前边溪的主要街道开始,并向周围的小巷依次延伸。导游说,是因为下雨的缘故,那天来西递的游人不算太多。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小巷幽幽(杨壮波/摄影)

小巷幽幽,青石板铺就的小道上泛起晶莹的水花,给人一种空旷、寂寞的感觉,时不时走过一两位撑着雨伞的美眉,则让人不自觉地想起戴望舒的《雨巷》,那种鲜艳与颓败的反差、古老与时尚的对比,尤其让人觉得既刺激、又诡异。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小巷幽幽(杨壮波/摄影)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作为一个古村落,西递的面积算不上太大,但其间的建筑却是式样众多、风格各异。无论是官家的园林、商贾的豪宅,还是寻常百姓的普通民居,每家都有繁简不一的石雕和木雕,每家的门楣上也均镶嵌着“清白传家,读书励志”之类的对联,这些老房子飘逸出同样的书香气息,氤氲着一股浓浓的儒家文化氛围。

在敬爱堂旁边的两巷相交处,有一座颇为别致的转角楼,楼上有长廊,长廊的护栏是一排精致的美人靠导游介绍说,这里就是古代大家闺秀用于抛绣球招亲的绣楼。只见绣楼上大红灯笼高高挂,屋檐下一块白底黑字的横匾,上书“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其间的隐秘与暧昧,给人带来一种东方特有的情色想象。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太美了,留个影(杨壮波/摄影)

虽然是上午,游人已不少,但古村的宁静气息还是有的,比如那些老房子里的潮湿青苔,比如院落里盛开的牵牛花,比如墙边悠闲自得的老花猫。

在西递,我走进了一家叫西递行馆的老房子里,里面有古朴的餐厅,有清雅干净的客房。对我最有杀伤力的是那个古朴的园林,墙壁上长满像南大北大楼的爬山虎草,古树、山石、鱼池,满院子都是湿漉漉的气息。这让我想起那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我想如果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要在这里住一个晚上,夜间来院子里散步,希望举头可看见朗朗的月亮——没办法,东方式的审美已经深入到我们骨髓里。呵呵!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或许这就是城里人向往的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杨壮波/摄影)

黟县静坐着的两位小家村姑和倒映在水塘里的一幅水墨画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