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开封小乞丐如何用豫菜征服帝都? | 豫记

一个“小乞丐”,从老家开封闯京城,最后做成了老板,开出了闻名全国的馆子。甚至在中国香港、台湾乃至国外的日本等地都有了十几个分号,做成了中餐界最早的连锁托拉斯。这样的故事,无论放在哪个年代,都是相当励志的传奇。这是豫菜名店厚德福的故事。112年的历史,足以写成厚厚的一本书,但我们还是把它浓缩在了这篇几千字的稿子里。雪泥鸿爪,一管窥天,透过狭窄的光阴隧道,绚烂的民国餐饮时代的图景,依稀可见。豫记出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焦素芳 | 文

“小乞丐”的奋斗史

厚德福的创始人是河南开封杞县人陈连堂。关于这个人,厚德福的后人陈希贤曾在《百年饭庄厚德福》中写道:我的祖父陈连堂(字莲堂),老家在河南开封杞县。杞人忧天,忧的是黄河水患。陈连堂的父母都是乞丐,全家的财产就是三个要饭碗和三根要饭棍,每到晚上,这三根棍子不知道该往哪里放,放棍子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

被过继给姑母的小乞丐陈连堂,每日的工作就是拾柴捡粪。村外有一条大路,东到杞县城,西通开封府。来往的客商、路过的贩夫都爱在这里歇脚。在这个通往外部世界的窗口,陈连堂知道开封府,知道了北京城。长到10多岁的时候,陈连堂想出去闯荡了。揣着姑母给的几个杂面馍,一个河南小伙儿的“京漂史”从此开始。

开封小乞丐如何用豫菜征服帝都? | 豫记

也许那就是电影《上海滩》里的场面吧,一个小人物努力向上的所有辛酸,我们都可以想象到。1902年,曾在北京同仁堂做过厨师的陈连堂,在北京大栅栏一个关了门的小烟馆里,有了自己的厚德福。

这厚德福的本意,是“忠厚福德地,聚会得福心”。然而开业伊始,这家以河南官府菜为主要特色的馆子,生意并不好。

没多久,在帝制崩塌的废墟中,一个权势日熏的人物诞生了,这就是河南项城人袁世凯。在中国,位高权重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味”高权重,作为河南馆子的厚德福自然成为官宦达人的聚拥之地。厚德福的生意就这样一下子起来了。1916年,随着袁世凯称帝,厚德福更成了北京城人气最旺、资金雄厚、名厨云集的著名饭庄。

开封小乞丐如何用豫菜征服帝都? | 豫记

作为厚德福后来的大股东,陈连堂与梁实秋家族曾有过超过一个世纪的商业合作。梁实秋的小女儿梁文蔷,曾这样评价豫菜名店创始人陈连堂:这个真实的故事可以进入莎士比亚的剧本,可以摄制成影片,给现代人介绍一下100年前一个贫穷的中国人的成功。

梁实秋的厚德福

厚德福与梁氏家族的结缘,是在梁实秋的祖父时代。

梁实秋的祖父,是清末的四品官梁芝山。从广州卸任回到北京。他的儿子梁咸熙偶然与陈连堂邂逅,于是向这家豫菜馆投资,成为了这家店的大股东。

梁实秋的长女梁文茜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那时我们家是有几十口人的封建大家庭。祖父梁咸熙是个很讲究吃的人,自号‘饱蠹楼主’。当时家里虽然有高厨掌灶,但他仍经常到外面的饭庄或小馆去寻喜欢吃的东西。在他的影响下,小时候我常随祖父坐着洋车去品尝京城各家的美味。我的父亲梁实秋先生也是很重吃的。他在《雅舍谈吃》里写了许多他亲身经历的餐饮之事,也多次谈到了厚德福饭庄、店中轶闻和店内的名菜、名点等。”

开封小乞丐如何用豫菜征服帝都? | 豫记

梁实秋的笔下,有厚德福的几道名菜:软熘黄河鲤鱼焙面、炸核桃腰、铁锅蛋、瓦块鱼、两做鱼等,读来至今令人口舌生津。

瓦块鱼选的是肉厚的黄河鲤鱼或鲢鱼,取其中段最好的部分。刀法也有讲究,不仅要把鱼片去皮,切得厚薄适中,还要避免把鱼刺切得过分碎段。片好的鱼片外面裹得也不是面糊,而是蛋白粉芡。温油入锅,炸黄,然后用上好的藕粉加冰糖,做成糖醋汁。趁热加上一勺热油,浇在炸好的鱼块上,最后撒上姜末,即可上桌。一块块炸黄了的鱼,微微卷成瓦块形状,上面一层粘稠而透明的糖醋汁,品来酸甜,焦脆,嫩滑,令人叫绝。

还有那道著名的炸核桃腰。上好的猪腰切成长方形的小块,表面纵横,用立刀解十字花刀划出纹路,然后下油锅炸之。这时候的油要热而不沸,炸到变黄,腰块缩卷成圆形,刀口绽开,成核桃状,故名核桃腰。炸到金黄的核桃腰趁热蘸花椒盐食用,一时脆嫩利口,不软不硬,椒香满口。

开封小乞丐如何用豫菜征服帝都? | 豫记

在梁实秋看来,这道冒似简单的菜,最考验的却是刀工和火工。刀法不精,腰子则深浅不一。火工不好,腰子非生即老,不是在盘中出血,就是嚼起来费力,再无脆嫩之感。

多少年后在台湾,梁实秋偶然去一家小馆子,见菜谱上有核桃腰,当时一惊。好奇之下点来尝尝,却是一盘炸腰花拌上一些炸核桃仁,顿时大失所望。他在书中写到:大凡烹饪之术,各地不尽相同,即以一地而论,某一餐馆专擅某一菜数,亦不容他家效颦。

开封小乞丐如何用豫菜征服帝都? | 豫记

失去了的东西,总是最珍贵。记忆中的美味,已不单单是一种美味,也是一段往事和情怀,且因为时间的发酵,而变得格外诱人。这样的道理,大师虽然懂,但字里行间的怅然,依然不能释怀。

吃的不仅是美味,还是文化

如果说梁实秋对厚德福当家名菜的念念不忘,是因为有个人感情的因素在里面。那么当时社会上名流们对厚德福的热捧,显然就是这家菜品自有殊胜之处。

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海林认为,厚德福之所以能在民国成为全国第一大馆子,受到社会各界的追捧,有三个原因。

开封小乞丐如何用豫菜征服帝都? | 豫记

一是它的凡菜必典,借典喻史,有浓厚的文化味道。厚德福的菜名,大多与古时候河南的历史事件、典故趣闻有关。

如“杜甫茅屋鸡”,是由河南籍的大诗人杜甫及其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得来。“司马怀府鸡”则与河南怀府人士三国曹魏大将军司马懿有关。“鹿邑试量狗肉”附会于王莽追刘秀的传说,“包府玉带鸡”是称赞包拯清正廉明的一道菜,“杞忧烘皮肘”来源于“杞人忧天”的典故,“紫气东来”取自老子出关的传说……“这种种极具中原文化特色的一道道菜,让前来就餐的人们觉得,到这里用餐,也是在享受一种厚重历史文化的熏陶,何其风雅。”

再者是厚德福名菜的原材料讲究,充满地方特色。在张海林的介绍里,河南的西部山区,盛产猴头、鹿茸、荃菜、羊素肚和蘑菇;豫北有怀庆山药、宽背淇鲫、百泉白鳝和青化笋;河南的鱼、虾,平原的禽蛋,以及“洛鲤、伊鲂,贵似牛羊”、“黄河鲤鱼最佳,以开封为最多”的佳话,给厚德福的菜品烹制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英雄三吃鱼”用的是黄河鲤鱼,“鹿邑试量狗肉”用的是河南鹿邑的黄狗肉,“芙蓉猴头”则是用著名的嵩山猴头蘑……豫菜浓厚的乡土芳香在这里显露得淋漓尽致。

开封小乞丐如何用豫菜征服帝都? | 豫记

除了这些名菜,厚德福还有两道绝菜,即扒熊掌和烧鹿筋,最受当时达官贵人们的热捧。熊掌选用的是狗熊的前掌,除去皮壳与骨头,用其肉质鲜嫩的部位,再加入五花肉、猪蹄、老鸡和十多种中草药,用文火炖五六个小时,放入特制的高汤中蒸透。最后将熊掌切片,与火腿等扒制上桌。成菜后的扒熊掌软烂鲜香,绵糯柔滑,入口即化。

关于这两道菜,民国时期厚德福在哈尔滨的报纸上曾有一则广告:吃吃熊掌,尝尝鹿筋,享享口福,补补身体,请到厚德福去,哈埠独家……

20世纪80年代,因为野生动物法的规定,厚德福的扒熊掌改为了扒驼掌,但其做法和风味,依然颠倒众生。

厚德福善用“炸、烩、焖、炒、靠”等烹调技法,且刀工精细、配头火候得当。值得一提的是刀工,一把普通的刀,在河南名厨的手中,拥有“前切后剁中间片,刀背砸泥把捣蒜”的多种功能。且须达到“切必整齐,片必均匀,解必过半,斩而不乱”的境界。

开封小乞丐如何用豫菜征服帝都? | 豫记

还有厚德福名菜的吃法奇妙独特。以传统的瓦块鱼为例,鱼肉吃完会端上一盘焦炒面似的东西。初食者会以为这盘酥脆的东西是面条,但细细观之,竟是马铃薯擦丝下油锅后焙制而成。用这样细细的薯丝蘸着瓦块鱼盘中剩下的汤汁,吃来酥脆、微带甜酸,味道十分别致。

还有取于“老子出关”典故的“紫气东来”。选用公鸡宝和牛冲,加入当归、党参和特制清汤,由经验丰富的厨师烹制而成的这道汤菜,不在盘中,不在锅里,而是装在一个个精美小茶壶肚内。悠然地倒上一杯,咂上一口,鲜美的味道、巧妙的品尝方式,让人十分享受。

再以清宫御膳的经典口味“蜜汁葫芦”为例。以面粉、鸡蛋、蜂蜜为原料烹制而成的这道菜,据说曾是专为慈禧太后研制的。将和好的面团放入温油中,面团的一侧竟生出另一个圆球,形似铁拐李的宝葫芦,惹人喜爱。夹上一枚“宝葫芦”轻轻咬下,居然是空心的。这种绝活儿,没有点儿灵气和天分的厨师,实难掌握。

开封小乞丐如何用豫菜征服帝都? | 豫记

民国十五年(1926年),北京《晨报》曾这样撰文:“京中豫菜馆之著名者为大栅栏之厚德福,菜以 ‘瓦块鱼’‘红烧淡菜’ ‘拆骨肉’‘核桃腰子’‘酥海带’‘风干鸡’为佳。其面食因面系自制,特细致。所制月饼有枣泥、豆沙、玫瑰、火腿,味极佳,且能致远,与南方茶店所制者,迥不相同。”

能让当时著名的《晨报》给出如此高的评价,当时厚德福的盛景,可想而知。

开封小乞丐如何用豫菜征服帝都? | 豫记

作者简介:焦素芳,知名财经人物与美食专栏作家,祖籍河南安阳。国内首部菜系断代史《豫菜百年》作者。

编辑:晓夏 图片来源:网络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微信公众号搜索:豫记。(yjhltxdj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