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江垭一台戏 魅惑千古情

6月19日,久违的太阳露出了笑脸。上午9时,慈利县江垭镇江垭温泉广场,车水马龙,热闹异常。“五月端阳节•依依溇水情”江垭镇第四届民俗文化艺术节盛妆举办,现场数千群众和游客齐聚,只等好戏开场。

江垭一台戏 魅惑千古情

“江垭的山水清新秀丽,江垭的人民热情好客,欢迎你来……”在喜气洋洋的快板声中,演出大幕拉开。明快的节奏、轻放的音乐、优美的动作、狂热的观众……伴随着尖叫声、掌声、加油声……台上、台下,演员、观众,都融人其中,乐此不疲,演出现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江垭一台戏 魅惑千古情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融入现代歌舞元素的《弟子规》稚稚童声一亮嗓,喧嚣闹腾的现场立马安静下来。这些来自江垭镇官桥小学的学生,一身古装,坐在板凳上,一板一眼,认真表演。

江垭一台戏 魅惑千古情

与此同时,离主会场不远的分会场,树荫下,包粽子比赛正进行得热火朝天,每3人一组。粽叶在选手们的手中翻飞,笑容自溢在脸上。“娱乐第一,比赛第二。”来自江垭卓家峪村的老人杜吉吾一边包粽子一边高兴地说。

“吃粽子啦!”节目现场,一盘盘热气腾腾新出炉的粽子端了上来,你一个,我一个,观众边吃粽子边看戏,个个兴高采烈,现场开始沸腾。

江垭一台戏 魅惑千古情

江垭一台戏 魅惑千古情

“这些节目,从编到演,全是农民唱主角,真不错。”当《多嘎多耶》《走西口》《渔鼓的故事》《江南雨》《火火的姑娘》《刘海砍樵》《烈火烧身》《八十岁的婆婆笑哈哈》《花蝴蝶》等节目陆续亮相,从慈利县零阳镇专程赶过来看戏的摄影爱好者小湘一边拍照一边啧啧赞叹,这些节目涵盖舞蹈、快板、歌舞、渔鼓、花灯、彩龙船、抬故事、民间绝技、歌舞串烧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别致,让人耳目一新。

江垭一台戏 魅惑千古情

“哇!这些小娃儿扮的唐僧四师徒,真有味,是不是还有白骨精哦!”当融走唱、魔术、竞技体育、民间技艺于一体的九溪抬故事一行浩浩荡荡进会场时,人群立马围过来。有人跟着一路追、一路赶,拍照声、尖叫声、欢笑声不断。

江垭一台戏 魅惑千古情

“这里的本土文化样式太多,内容太丰富了,真好看。”来自上海的游客李进,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每一个节目,不时用手机拍个不停,并跟着节奏一起舞动。

江垭一台戏 魅惑千古情

江垭一台戏 魅惑千古情

“通过举办文艺汇演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挖掘和发扬本土文化。”节目现场,江垭镇镇长许小武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来,该镇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旅游强镇第一战略,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先后组织开展了首届湖南老年人民间艺术文化交流会、“欢乐潇湘•幸福江垭”全民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活动,创作排练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好作品。今后,该乡将充分发挥本土人才优势,让文化春风不断增色山乡百姓幸福生活。

“欢歌热舞醉了山乡,醉了百姓。”2个小时的演出结束了,江垭温泉广场依然人山人海,欢乐的群众和游客意犹未尽,不愿离去。(文/易善任 宋世秀 图/邵颖 胡卫衡)

相关链接:江垭民俗文化连连看

江垭书院

书院文化是江垭文化标志。据史载:江垭明中叶建有出谷亭书院。又据《慈利县志》载:大清同治末光绪初,江垭九溪学人李树芳等募资建溇江书院,后改称九溪书院,其选址就在鸣凤山出谷亭书院旧址上。近期,官桥村有建南洋书院,据《官桥赋》载:“孝贤之地,境有三桥……文官落轿,趋步孝道。武官下马,仰慕孝行”。“知行合一,忠孝两全”。乃贤孝文化典范。

江垭三教

“儒”、“释”、“道”统称“三教”。据《慈利县志.寺观》载,九溪卫城兴国寺始建于唐,并有供佛,规模最大。明初先后扩修其牌楼。金刚殿、大雄宝殿、八卦楼和方丈室。今存梅花殿即八卦楼。明钟上尚有“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字样。1983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儒”“释”“道”三教在江垭都有流传和发展,坛门和道场为其表现形式。儒家“文祭坛”红白喜事通“礼”和“仪”。唯道家“道场”在江垭地区最兴。

江垭三理

地理、命理、医理合称“三理”。“地理”学说可追逆到氏族公社时期,“男女分葬”、“宅向阳居”。杨筠松为至尊代表。“命理”学说据考形成于三国魏晋时期,成熟于唐宋。“四柱八字”为核心。“医理”学说起源于神农黄帝。“寒”“热”“温”“平”是知“药”治“病”的关键。“人食五谷、自生百病”。“通则不痛”为健;“痛则不通”为病。玄黄之术,千古不变。

江垭渔鼓戏

渔鼓戏是最古老、最原始的曲艺表演形式。渔鼓又称道筒、竹琴、道情。起于唐代,明清以来,其表演日渐成熟。角色有“老生”、“花脸”、“青衣”、“花旦”、“小丑”、“娃娃生”等。表演者,左手抱鼓,右手击鼓。有四指法:“抹”、“滚”、“击”、“弹”。板腔大致有两种:“三句一扣”、“一句一扣”。腔调大致有三种:简快、长调、慢调。表演内容有下列几类:“升仙道化”、“修贤功善”、“民间生活”、“历史故事”、“离奇公案”等。江垭渔鼓流传版本光“渔鼓根由”就有四五种。

江垭莲花落戏

莲花落又称“七件子”、“光子戏”、“瞎子戏”、“莲花乐”等。据考起源于唐宋“散花乐”。最早为僧侣募化所演唱的警世劝善歌曲。晚清最为兴盛且有专业艺人。在民间流传,起源于求乞讨,基本上是贫民演唱。常俗称:“顺口溜”、“流口辙”、“练嘴子”等。传统剧目以《珍珠塔》、《八宝图》等最为有名。

江垭庙会与抬故事

九溪杨泗庙会。会期每年正月十六日。供杨泗神像,巡街驱瘟,鞭炮、香纸、三牲大告,以示酬神。锣鼓喧天,有“车杨泗”表演技法。次日问占,拥塞庙门。此为纳吉、求福之俗。九溪城隍庙会。会期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七日。相传为城隍菩萨生日。抬神公和神娘出游,伴“故事”十多台,场面热闹非凡,又称“故事会”。

“故事会”即抬故事表演,这是一种走唱艺术、悬浮或魔术艺术,竞技体育、民间曲艺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同时有舞狮、舞龙、彩龙船相伴,气势浩荡,乃民间表演之绝佳,乃非物质文化瑰宝。

江垭彩龙船

彩龙船实为踩龙船,形状似船,长一丈,阔尺五,蓝绿布绢,纸糊篾扎,仅适合旱地表演。据传这一表演与“二月初二”龙抬头节目相关。表演基本队伍:彩莲女、纤夫、艄公、浆手及鼓乐伴奏。此外,江垭民俗文化还有傩戏、三棒鼓、九子鞭、渔鼓、土家婚俗、土家丧俗等。

江垭历史人物

陈能宽,老花巷人。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好书法,善诗联。

张德,关门岩人。首入贺龙红军江垭第一人。军级干部离职。

刘孟顾,教场人。民国期历任多县县长。工于书法,藏书盈楼。

李树芳,九溪人。清廉贡生。著有《李连航家书》。其为溇江书院主募人之一。

陈宗瀛,九溪人。清廉贡生。主修《乐昌县志》和《九溪卫志》。长山水画,究金石学。

杜心五,岩板田人。同盟会员,有侍中山之德。创自然门,爱京剧,工书法。

吴恭亨,号弹赦老人。清廉贡生。为柳亚子南杜诗坛成员。二度编修《慈利县志》。其著述颇丰,凡数种合为《悔晦堂文集》。

周叙,江垭人。明代工部尚书。咏仙女洞诗云:“三楚古来多福地,九溪应即是仙源”。


出品:

张家界日报全媒体

张家界日报张家界新闻网(www.zjjnews.cn)张家界日报官方微信—掌上张家界(zszhangjiajie )掌上张家界微站(weixin.zjjnews.cn)掌上张家界APP张家界日报新浪微博张家界日报腾讯微博

【市纪委、市监察局刹“四风”有奖举报】微信举报投诉平台:

1、加关注“张家界日报-掌上张家界”(微信名:zszhangjiajie)

2、将举报投诉内容发送至微信平台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