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北京疏散非首都功能,60年前的英美日是这么干的

前日,一场北京市23个政府部门、16个区县负责人参与的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现场会,在朝阳区十八里店召开。现场会上,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表示,北京将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严格控制增量资源在城六区聚集;同时,将分领域制定产业、市场、教育、医疗、行政事业单位等疏解方案和目标。

看到这个消息,小编在这里有个不可不说的例子。

过去,要说北京哪里买便宜衣服?大多数生活在北京的普通老百姓,都会想到动物园批发市场,俗称“动批”。现在,为了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按照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布局,“动批”这个在很多人的记忆有着特殊位置的大市场,已经开始外迁了。

可能好多人和小编一样有这个疑惑,像“动批”这样的商贸行业外迁到底是为什么呢?对这个城市的规划又有何好处呢?

北京西城区区委书记王宁曾在西城区“两会”上算了一笔账,动批在成为知名商圈的同时也成为了知名的堵点,动批每年给西城区带来经济效益约6000万元,但政府支付的交通、环境等管理费用则超过1亿元。

从商贸流通行业的外迁,我们似乎便能窥一斑而见全豹。最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落地,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这个“大北京”该怎么建?我们不妨来看看世界上那些大城市的规划。

英国伦敦

北京疏散非首都功能,60年前的英美日是这么干的

1937年,英政府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巴罗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40年提出的“巴罗报告”指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人口为1250万人。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 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

内圈是控制工业、改造旧街坊、降低人口密度、恢复功能的地区;近郊圈作为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治团体的地区;绿带圈的宽度约16公里,以农田和游憩地带为主,严格控制建设,作为制止城市向外扩展的屏障;外圈计划建设8个具有工作场所和居住区的新城,从中心地区疏散40万人到新城去(每个新城平均容纳5万人),另外还计划疏散60万人到外圈地区现有小城镇去。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

大伦敦规划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各国大城市的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借鉴意义。

日本东京

北京疏散非首都功能,60年前的英美日是这么干的

从发展历程上看,东京都市圈也经历了集中到疏解的过程。东京在19世纪上半叶进入城市化阶段,二战以后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1965年,东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化率首次达到欧美同类型城市水平,达到78%。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东京城区内的用地基本饱和,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各项需求,在城市规划引导下,各类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迅速向外扩展,最终形成了目前的东京都市圈。

政府规划引导方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制定首都圈规划,到20世纪末完成了第五次规划。自第一次都市圈规划开始,政府从政策上开始鼓励发展卫星城市,以便缓解东京城市职能过度集中。第二次规划提出建设近郊50公里整备地带,构建多中心体系。第三次和第四次规划,提出建立区域多中心城市“分散型网络结构”,加强外围次中心城市建设。第五次规划提出构建高密度的“分散性网络区域空间结构”。

当今的东京城区以金融保险业、出版印刷业、精密仪器制造业、商品零售业及交通物流业为支柱产业;外围地区主要承担研发、高新技术、物流、轻纺工业等职能。而在东京都市圈形成起到最关键作用的基础设施因素为轨道交通建设。城区地铁—区域轻轨—国家级高速铁路为东京构筑了立体化轨道交通网络,为产业、城市功能的扩展提供了基础。而此基础保障了在60公里范围内1.5小时以内到达办公室。

美国纽约

北京疏散非首都功能,60年前的英美日是这么干的

纽约的城市化进程主要完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乡村人口及工厂纷纷向纽约聚集,纽约的城市规划迅速膨胀。到1921年,纽约市的人口则由建市初期的336万猛增到618万。由于工厂居民集中于市中心使纽约显得拥挤不堪,同时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交通堵塞,并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上述弊端迫使纽约市不得不调整城市发展战略,从城市化向城郊化方面转移。

纽约市向城市郊区转移扩散过程大致经历了居住功能郊区化、商业功能和产业功能郊区化和建立边缘城三个阶段。目前,纽约都市区已经从原有的单一中心格局转变为分散性多中心的大都市区格局,甚至转变为容纳了大量人口的城市带,外围地区成为居住、就业的重要区域。

纵观伦敦、东京和纽约都市圈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可以看到,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口和产业的高度聚集,城市功能的外溢趋势不可避免。为了缓解中心城区压力,伦敦、纽约和东京都先后制定了多次都市区域规划,引导外围地区新城和小城镇建设,最终形成了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小城镇协同发展的区域空间结构。外围郊区地带成为分担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职能的重要区域。

北京的城郊发展需要视自己情况而定,但就以上几个大城市发展经验来讲,北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加快培育重点小城镇,构建多层级城镇体系

  • 积极引导郊区城镇承载都市型产业发展

  • 加快城郊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建设

记者:竹立志

来源:中国经济网、第一财经、《北京:世界城市目标与路径》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