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失联60年 两岸亲人台湾喜相逢

失联60年 两岸亲人台湾喜相逢

在6月8日发出的“晨报号”游祖国宝岛台湾的活动中,张兆胜和老伴从踏上台湾的土地后,就一直心事重重。他们不像别的游客放松心情急于游山玩水,而是每到一地就打听当地公安派出所的所在地。在几天的行程中,夫妻俩向随团记者道出了此次随“晨报号”游台湾的另一目的——寻亲。

老人要寻找的是他失联六十多年同父异母的三兄妹。得知此事后,在仅有的八天七夜时间里,台湾当地导游、警方、街道、旅游公司、旅馆老板及“晨报号”领队等纷纷行动起来,决定帮助老人实现这个夙愿。苍天不负有心人,天涯阻隔,亲情难舍!在“晨报号”旅行团即将离开台湾的最后一夜,老人的心愿得以实现。

血浓于水 根叶相连

在台湾旅游期间,每天乘旅游车赶路期间,台湾导游崔倍隆都会为我们介绍一些关于台湾风土人情以及播放一些关于台湾老兵的采访纪实录像。在一部《台湾老兵60年留难记忆》纪录片里讲述了1949年,近两百万人随国民党的败退涌进了台湾,那一年共产党在北京建立新政权,而国民党则败退台湾,痛呼大陆沦陷。在迁往台湾的两百万人中,有近一半是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国民党军官兵,他们几乎都是在没有什么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仓促抛妻别子离高堂,飘洋过海到台湾的。他们不曾想到这一去是几十年的岁月沧桑,几十年的背井离乡。当时,台湾迎来了百万漂泊的心灵,而大陆则留下百万破碎的家。

今年73岁的张兆胜老人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就是当时迁往台湾的百万大军的一员,最终变成了在异乡漂泊的游子。多年后,得知返乡无望,父亲在台湾重新组建了家庭,生下了3个孩子。当时年仅四五岁的张兆胜至今也不记得父亲的模样。上世纪80年代,在台湾政治大戒严的背景下,老兵们终于一偿回家的夙愿。然而大陆,台湾,原乡,异乡,家还有亲情,在六十年里,已变化了模样。张兆胜没有机会与父亲见上一面,却辗转收到了邻居从宝岛台湾捎来的一张照片,也得知了父亲已经离世的噩耗,留下了在台湾同父异母的三兄妹。并得知父亲临终前始终没有放下海峡对岸的这份牵挂,并叮嘱有朝一日骨肉亲情一定要再延续!

为圆父愿 万里寻亲

带着父亲的遗愿,带着浓浓的手足牵挂, 随后的三十多年里,托朋友、查电话、找地址,张兆胜始终在想方设法寻找远在台湾的亲人,但是人海茫茫,偌大的台湾想要寻亲谈何容易?更何况当时大陆和台湾还不能畅通出行。直至2008年6月13日,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在北京经过协商,达成并签署《海峡两岸关於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该协议规定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在7月18日正式实施。得知这一消息, 老人欣喜万分,他决定有朝一日一定要亲自去台湾寻找自己的弟弟、妹妹们。

今年4月份, 张兆胜在《牡丹江晨报》上看到“晨报号”要游台湾了,老俩口毫不犹豫地报上了名,于6月8日跟随“晨报号”踏上了台湾寻亲之旅。“咱们牡丹江还没有开通台湾自由行,但是跟随团体游也能到达,我们希望能不虚此行,实现夙愿!”尽管他们知道台湾寻亲很渺茫,但是他们决定试一试。

在台湾旅行的日子里,老两口无暇欣赏风景,他们就盼望着能尽快找到亲人,当地警方根据他们提供的地址和电话,发现对方已经搬家,电话也是空话,只能提供出姓名,给当地的警方、街道出了很多的难题。为了不让他们带着遗憾回家,导游崔倍隆一边发动自己所在的旅行社帮忙寻找,一边借助人脉联系当地的相关部门,大家共同行动起来。一天、两天、三天,随着旅行结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张兆胜和老伴也越来越心灰意冷。然而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他们准备带着失望返回大陆的前一夜,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苦苦寻觅终于有了回应,他们意外接到了好消息:亲人找到了!

心有灵犀 一眼相

当晚,刚刚游完大半个台湾的“晨报号”团队刚刚入住台北的宾馆, 老两口就闻讯找到了亲人。在“晨报号”领队的陪伴下,他们兴冲冲地赶到台北市一处小区,在小区里长(相当于大陆地区的居委会主任)的引荐下,终于见到了两个妹妹(弟弟外出不在台北)。

虽然素未谋面,也许是血脉相通的默契和心灵的感应,几乎就在同一时刻,三兄妹彼此立即就认出了。望着两鬓斑白的大哥,望着眉宇酷似的两个妹妹,三兄妹喜极而泣,拥抱在一起。

相见时难别亦难,刚刚相见,又要分别。得知哥哥第二天就要返程了,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难以平静,兄妹三人互留了联系方式。临行前,两个妹妹表示,她们从没去过大陆,很期盼去看看父亲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他们相约手足再聚首,并把下次相聚的地点定在了——牡丹江。

“感谢‘晨报号’帮我实现了愿望,感谢热心的台湾同胞!” 张兆胜坦言,当年像他家这样骨肉分离的很多,他祝福像他一样的家庭都能够有机会重聚,一家情更是两岸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