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滨城区档案馆三项举措做好档案资源建设

档案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主体。抓好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是提高档案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水平的根基和前提。而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更是所有基础业务的立身之本、工作之基。滨城区档案馆自迁入新馆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山东省档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履行档案管理及其行政监督职能,解放思想,务实创新,结合实际,注重特色,加强各项档案资源业务建设工作,积极探索档案资源建设思路,不断拓展档案资源工作领域,丰富档案资源总量,优化档案资源结构。

推进到期档案进馆工作,充实馆藏资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有关法规文件要求,2014年9月,由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到期档案接收进馆的通知》文件,区档案馆组织业务骨干,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在今年3月份全面完成了9个乡、镇、街道和74个区直部门13583卷2000年之前到期档案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档案的进馆工作。在接收2000年之前文书档案的同时,档案馆也注重将一些撤并单位的档案一同接收进馆。截至目前,对接收的13583余卷到期档案已全部按照整理规范进行了消毒、案卷排列、编写案卷号、审定卷内文件目录、填写备考表、打印目录、全文数字化扫描、装订案卷、编制检索工具和档案排架等工作。这项工作在增加馆藏量的同时也丰富了档案资源类别,拓宽了档案利用和服务的广度。

加快民生档案建设,服务人民群众

本着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原则,滨城区档案馆充分利用新馆馆藏空间优势,进一步加快民生档案建设,注重民生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的开展。迁入新馆来,档案馆馆藏不断增加“新成员”。继911卷婚姻档案进馆后,滨城区纪检委3334卷纪检监察档案和供销社1382卷人事档案、399件(盒)会计档案也完成了移交进馆。目前,婚姻档案、土地征用档案、死亡干部档案等专业档案正在建立电子目录数据库。为充分发挥民生档案作用,加快推进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建设,2015年4月,滨城区档案馆与全市7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启动了“民生档案馆际联动远程利用服务”,实现了“异地查档、跨馆服务”的利用目标,满足了人民群众方便快捷查阅民生档案的要求,得到了广大查档者的一致好评。2015年5月,滨城区档案馆正式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这是继建立“滨城档案”网站后,在网络上搭建的又一个宣传档案工作、服务社会民众的新平台。近年来,馆藏民生档案为广大人民群众落实政策,解决土地纠纷,证明婚姻关系、办理养老保险和二胎证等方提供档案证明一千余份,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立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推进政务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设置信息公开查阅场所”的规定赋予了档案馆新的职能。滨城区档案馆迁入新馆后,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在新的办公区内建立了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将分散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已公开的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查考利用价值的现行各类政策、法规性文件进行了接收,完成了整理上架,建立了电子目录。新设立的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内,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基础设施,查阅者可以通过档案馆局域网实现网上的查阅利用。建立的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不断增长的社会公务活动的知情权及档案信息利用需求,推动了全区档案事业的发展空间,彰显了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现实意义。(通讯员 王颖 张敏)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