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巴黎美术学院2015毕业展

李俊毅 2015,06

巴黎美院我来了许多回,以前多半是走访猎奇,没真正推开艺术家执掌的工作室大门一看究竟。

这回,是我第一次参观他们的作品展。学生作品展示在每个艺术家(学院老师)命名的工作室里。这种“工作室”导师制度由来已久。先谈谈我对这所学校的整体印象吧,这里的学生很“调皮”, 而且我猜多半是被老师和学校纵容的结果。学校先从众多递交作品的学生里挑出最调皮的最不安分的年轻人录取了,然后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们就真正成为在艺术领域里最顽皮的孩子了。力证诸如,教学楼内墙面画室的各种涂鸦,展场里呢,的确是该刷大白墙的地方刷的一丝不苟,该“随意摆摆的”东西,也都随性展示不加修饰,有的相片直接背靠着墙展示在地上,有的就用大图钉按在墙上,相片纸的边缘微微内卷,油光可鉴,好像上面的油墨还未完全干透。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这里学生展示的作品多半给我一种“未完成”的观感。“未完成”,却也完成了,看着确实有“玩味”,版画作品展示在版画工作室里,和那些大型油墨机器一起展出,作品和工作室的联系,让观者更有了情景感。每幅画作,素描或者相片几乎都不加外框。欧洲的美术学院或者博物馆里,的确很少有给艺术品加框装裱的习惯,不过在大型古董艺术品博览会上,镶框仍是时髦,体面。作品不得镶框究竟为何呢,我觉得,在西方的艺术家眼里,作品的边框属于艺术创作的范畴,如只是为了装饰,那便是画蛇添足,没有任何意义。另一原因,也许是为了和那些“镶框” 的现代艺术品划清界限。德国哲学家汉斯贝尔廷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里写到,后现代的艺术,或者说当代艺术,是脱离了“艺术史”框架的艺术,从艺术史的文本写作上来说,自从19世纪以来的那种艺术史的叙述方式已经无法描绘当今的艺术品了,由此他举了个例子,曾经的艺术品是“框中画”,艺术史是“画框”,我们作为观众,在博物馆里安静地保持优雅地站在艺术品的面前观看它。 而当代艺术的作品突破了这种框架,它力图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感觉体验,因此“画框”已经不再试用,尽管是素描,是油画,是巨幅的数码影像,我们也都不适用画框将它装裱。

说回,学生的“调皮”,从布展上不经意(实质讲究)的展览策略,从那些“未完成”“未装裱”而又已经“完成”的作品和尽力避免“熟练的精致”而抹杀了的艺术家狡猾的诡辩的创作中,我看见这群年轻快乐有才华的艺术家们彻头彻尾的“调皮”。

下面我选了几件比较感兴趣的作品来做一下分析,采集照片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空间来采集艺术家的名字和作品名,实在是遗憾。眼下就只能以那些照片作为资料,浅浅地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些作品“调皮”而“有趣”。

从影像类开始谈起,例如下面这个作品,艺术家手工制作了很多古怪奇葩的饰物,像舞台上出位的演出服,他找了模特(也许是自己)穿上这些服饰在街头拍照,照片打印成平时家庭照片的标准格式再错落地钉在墙上,另一面墙则展示这些奇怪的道具和服装。这个作品有意思在它将荒诞的表演(performance art )和摄影,装置连接在一起,透过一种比较轻松随意的展览方式让人看见艺术家的怪诞和乐趣。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这个摄影作品一共有五幅,展览在一个非常华丽古老的长廊里,这个作品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影像上不同的位置有突起的钉子,或者有可能是某种软头的固定物。照片的图像内容是一样的,一只弯曲的手臂和压在肘关节的食指,不同的是分布在照片上的这些突起物。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密码呢?关于人体的经络与中医针灸或者画面的空间布置还是平面和立体的游戏还是其他。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长廊展室)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在这个作品里,艺术家将那些采集于各种日常生活的“角”展示在成直角形的桌面上。内容并不新鲜,是关于平面和立体的“角”的呈现。乍一看,有意思,很诡辩,再看,无非是走“形式感”的老路。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这个作品展示在雕塑学院后面花园的工作室里,我喜欢他的布展方式。很轻松,是关于风景的摄影。我想起一个意大利语的词,大概是说“让人感觉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把作品完成好,那样的艺术品更有征服力,更能感人。” 当我看这样的作品时,本能地会被他“不费吹灰之力的”展览方式吸引。没有这么多的缀饰和渲染,艺术品才显得比较纯粹。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下面我们聊一聊绘画,巴黎美院据说是个极为重视绘画的“古董”学院,在各种新媒体艺术横流的今天,固守“学院画风”的标签一直是她被指责的“头号罪名”。六十年代以后,巴黎美院开始吸引世界顶尖艺术家来此执教,她从那时起才向当代艺术敞开大们。

这套作品布置在学校入门左拐的教学楼第一间工作室里。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纸上的画和墙上的速写头像,纸面上展示的是黑白影像和用蜡笔加上的彩绘,蜡笔的彩绘和写实的影像形成笔触和轮廓上的对比。笔触粗糙遒劲和影像的细腻真实达到很好的反差效果。旁边的小人像画的可爱。艺术家并没有因为长期的技法训练而失去了富有稚气的绘画能力。虽然扭曲变形,但是避免了传统学院派学生的“矫揉造作的熟练”。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进入“美术宫”,就可以看见雕塑摄影和绘画的联合展览,他们有个标题叫“association”。 这几幅“简单的”油画吸引了我的注意。就因为“简单”,“不炫技”,“笨笨的”所以才吸引我。再看多几眼,不难发现艺术家想要思考的是形状,材质,材料和承载物之间的关系。有极简主义和“support surface”等战后艺术流派的影子。但是这种绘画的“平面化”趋势从20世纪初,马蒂斯和他的野兽派开始就已经逐步登场。在往前推,可以推到19世纪中叶,由于摄影术的发明和日本浮世绘的影响,西方绘画的“平面化”大抵从那时后就开始浮现了。这组作品中还有现代设计的一些技巧和用色的讲究,也是学院注重艺术创作“形式感”的体现。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这是整个展览中我最青睐的一件作品。也是之前获得Keskar大奖赛( Prix Keskar 2014 )的作品。我细看了一下艺术家的介绍, 他叫David Duvshani, 这个作品记录作者在意大利获得罗马大奖期间四处游玩的景观。这是个装置绘画作品,名为《Envois de Rome》(寄由罗马), 他将在罗马看见的建筑,纹饰,装饰的图案画在分割开的木头上, 再重新组合安排在墙面上。这些图案来源于作者对罗马的印象和记忆。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这是一套版画作品,展现人物的各种运动状态,作品纸幅不大,每一件像画稿,人物的线条流畅而且富有张力。油墨的浓淡变化和平面化的几何剪贴图案的互动丰富了艺术品的表现语言。简练的造型和纯白的背景让画面的空间感变得有趣。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最后一部分,我谈谈雕塑和装置,西方当代雕塑的大拐点从Joseph Beuys 开始,大概也是战后,英国出现所谓的“英格兰新雕塑运动”,以及活跃与英德之间的Joseph Beuys。他大胆采用各种易变质的材料,如血液,面包,牛油,蜡烛之类的材质,最大程度地扩充了当代雕塑的表现语言,他关注雕塑静态下的“变化”,“变质”过程。使得传统印象里凝固不动的“石膏”变的“易变质”“易消逝”。今天,再看回巴黎美院的雕塑作品,又再度“回归”了质地和形式上的单纯,没有各种复杂材质的拼接,没有“变质” “消解”的反应过程,只是不锈钢或者纯色大理石的简单造型。这也许是当代雕塑的某种“被拉回”, 被极简主义,被观念艺术的“拉回”。 但是这仍然有意思。这么寡淡的色彩和单调的几何造型里面究竟被埋藏下什么样的思考呢?很大程度上,艺术家呈现了雕塑或者说“器物”与周遭环境的交流和对话,材质本身或者某种暗藏玄机的倾斜角度等等。旁边的这张照片拍于学院内一个布满古代艺术品的藏室,里面错落着学生的作品。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这个作品分散布置在相连的两个展场里,一进门,看见的是墙角飞流而泻的墨汁痕迹和地上一滩“苟延残喘”的墨水,我立刻有极大的不适感,从形式上讲,这个作品让我感觉不舒服,它太具破毁力,太不可控。往展室里走,就会看见与之相呼应的一个溢出墨水的黑盘。这个“装置”给人以某种不可控,不凝固,易流变的观感。这里面,有某种不可控的力量介入。墨汁可以以艺术家无法掌控的方式迸流出来。这种观感本身也满新鲜。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毕业展持续三天,最后一天,我还卡着点逛了一圈,想买本减价的册子,可惜已经收摊,好些工作室也开始撤展,后院的学生放着音乐派啤酒。他们卷着裤脚席地坐,抽烟,拥抱,调侃。

“形式感”和“思考力”是这里的艺术家彻夜钻研的功课,如果读过吴冠中先生的一些文章,就会知道巴黎美院一向以培养艺术家注重“形式感”的创造为传统。在我看来,注重形式感的艺术尚属现代派,在后现代的语境下,也许“思考力”更为新鲜更有力度。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或者怎么说它也不再时髦了,不过要想艺术品流通于市场,“形式的美感”的确是个保证。

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为了保持艺术的某种神秘天性或者为了维护作品和艺术家本人的私密亲缘关系?它们没有说明没有介绍,甚至没有处心积虑地装裱,就这样被赤裸裸地展出在工作室里。也许是这些“骄子”们的一点小傲慢,艺术品素面朝着我,而我在学院里游走的午后,不知多少回素面朝着那些调皮又狡猾的艺术家们。

犀利哥,他把巴黎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痛批了一个遍!

李俊毅, 巴黎凡尔赛公立美术学院毕业,造型艺术专业,从事造型摄影,绘画和素描创作。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