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昔日“撞人坊” 今朝“无人坊”

状元坊如今变得萧条,少有人光顾。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一则题为《当年广州仔女买嘢必去嘅状元坊,如今已辉煌不再……》的网帖,再次引爆广州曾经的潮男潮女的伤感情绪。

状元坊,这条被广州本土青年亲切地称呼为“状仔”的内街老巷,曾因引领青少年潮流之先而兴旺昌隆,又因自身改造、电商冲击等原因而日渐衰落。从当年的“撞人坊”到如今的“无人坊”,其变迁让人喟叹。

为重振状元坊,广州于去年9月对其开始招标改造。面对改变了的商业环境,如何在各大商圈和电商的围剿下成功突围,有着700多年“高龄”的状元坊走到了“十字路口”。

●南方日报记者 陈晨 实习生 赖凌珊

“撞人坊”潮流最时尚

今年28岁的天河“土著”刘珍珍中学读的是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因此2000年前后常常混迹在“流行前线”一带,后来喜欢上周末和小姐妹去状元坊“踩场”,淘各种“至潮”的衣裤和耳环。“‘型人’一定要去状元坊。”这是刘珍珍从小到大的信念。

位于广州市人民南路东侧的老街状元坊,因宋代状元张镇孙故居于此而得名,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其全长仅有260米,但自清代以来即以加工金银首饰等工艺品而引来宾客云集。

历经建国之后的沉寂之后,状元坊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重获繁荣。借助广州改革开放“桥头堡”之力,状元坊一跃成为主打新潮服饰和精品的商业街,更因广州市政府于2000年的大手笔改造而成为集旅游和购物为一体的“广州一景”,被誉为“青年潮流基地”。

在广州本地人黄扬江眼里,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状元坊是“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当之无愧的广州“旺地”。他于2000年在状元坊租下超过一半的档口,并因此在其后的几年里过上了日进斗金的好日子。

迄今黄扬江仍为当时的眼光感到得意,“上世纪90年代后期,广州市要求摊贩‘入屋经营’,当时在广州踩了好几天商业旺地,包括海珠区的‘女人街’,北京路的一些小巷,看这情形,我估计状元坊很快就被搞旺,于是逐步开始盘下不少档口。”

状元坊果然在2000年之后成为广州首屈一指的旺地,人潮从天亮挤到天黑,不到10米宽的窄道客如云集。“260米的街道,从街头走到街尾一般没有半个小时走不过去,差不多每平方米有4个人,人称‘撞人坊’。”黄扬江伸出四个手指说。

分租档口的商贩也赚得盆满钵满,“广州人、佛山人、顺德人、清远人,来跟我租下档口做生意的人都赚了钱,当时档口的租金每年都要翻一番,还是供不应求。”当时的好光景仍历历在目。

2004年来广州读暨大的何之焕在状元坊消磨了很多的时间。“当时刚来广州读书不久,每个周末都想去看看,吃东西、买些小玩意,看年轻人都玩些什么。”琳琅满目的状元坊洗刷着他的眼界,这是没有“考出来”的江西老家的小伙伴无法想象的时尚之都。

“无人坊”只剩拍苍蝇

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好日子在2006年之后到头。由于担心爆棚的人流带来的安全隐患,越秀区开始对状元坊进行消防整改,渐渐有档口因达不到消防要求而关门。人气渐渐衰落,直到某一天黄扬江发现,从街头走到街尾由原来的30分钟变得只需要5分钟了。

在状元坊做了10多年生意的广州档主张先生对这种变化尤其感受深刻。2006年,他租下的档口因为消防问题被房管局收回,他换了一个私人档口继续租用,却发现人气已经完全散去,生意急速下滑。

“2002年是这里最旺的时候,当时我租下的档口月租金1.2万元,每年差不多可以盈利十几万元,每天客流人来人往,多到‘有得入唔得出’,但这些好时候因为一批商家的离开而改变了。”张先生说。

现在张先生的档口月租金是8000元,但收入已经大大减少,“现在基本上每个月都要亏个三四千元,最差的时候连租金都赚不回来。”即便如此,他仍然坚定地表示会继续租住下去。为止损,他开始在淘宝和微信上卖档口的产品。

同样感受到“天差地别”的还有卖衣裤的王姐,她的档口从2000年一直开到现在,因为店铺是自己的,不用交租,因此压力小些。“最旺的时候一个月赚一万多元,但2008年之后生意就差了。”看着别的档主一天天地搬走,王姐感觉五味杂陈,但因为是自家的档口,生意还能一直做下去。

7月4日记者走访状元坊,发现昔日的喧嚣已成为记忆中的画面。状元坊几百个档口,拉拉杂杂地开了一半不到,即便开着,看摊的小妹也只是百无聊赖的“拍苍蝇”。更多的档口贴着“招租”的红纸,一派乏人问津之态。黄扬江告诉记者,自己租下的档口今年9月就要到期,他不准备续租了。

对于状元坊衰落的原因,黄扬江认为,除了因为档口消防不合格出走之外,改变的还有商业环境和年轻人。“天河城、北京路、中华广场,后来的人们都喜欢去各个大商圈购物了,加上淘宝等电商的崛起,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改变,慢慢的人们就不来状元坊了。”

刘珍珍也有着类似看法。2004年中学毕业的她已经再也不去状元坊。“10多年来状元坊卖的东西一成不变,T恤15元一件、耳环6元一双,拖鞋20元一对,但现在基本上已经不需要这些东西。”

状元坊再出发

今夕的落差让刘珍珍这样的广州80后“潮女”们感到伤感。她在微信上转发了《当年广州仔女买嘢必去嘅状元坊,如今已辉煌不再……》一文,同时不无落寞的写下,“假如你去别的城市,一定能找到属于这座城市的天河城和中华广场,但就是找不到状元坊。”

看着这个曾经的城市名片日渐衰落,广州市也在寻找契机重振状元坊的雄风。去年9月,状元坊再次传出改造的消息。广州市规划局和广州市规划局越秀分局联合启动状元坊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与城市设计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项目总金额92万元。

“焕新”计划提出要对状元坊进行“注入新产业”、“挖掘非遗价值”和“凸显建筑风貌”等多个层次的立体化改造,试图将其塑造为具有广州文化特征的标志性区域。面对着各大商圈的崛起和电商的围剿,已经700多年“高龄”的状元坊如何打个漂亮的翻身仗,这不禁让人捏一把汗。

对状元坊一直保持关注的广州知名文化人士陈扬撰文表示,把状元坊做成创意文化商业区可能会成为一条看得见光明的出路,以创新赢得转机是状元坊命运新的入口。“将状元坊打造成创意文化商业社区……对于一个商业街区来说,人气最是难得,千万千万要快马加鞭。”

对于状元坊的改造前景,有国内商业地产企业专业人士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不少旅游城市都有老街改造重生的案例,目前状元坊的改造出路无非是传统加现代两个方向,将低端商铺的经营内容改为时下流行的青年文化,注入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意等新鲜血液,“状元坊本来就是个品牌,既有集体记忆,也有历史底蕴,汤药一换,不愁人气上不来。”

(应受访者要求黄扬江为化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