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凉都故事《行走凉都村寨·品读美丽乡愁》之小河村 寻找回来的“族规”

凉都故事《行走凉都村寨·品读美丽乡愁》之小河村 寻找回来的“族规”

和煦的阳光照射在盘县西冲镇小河村,掩映在树荫下的青瓦、白墙、灰线的“四在农家”新房格外耀眼,林间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叫,给宁静而和谐的乡村增添了几分情趣。

隐身在密林深处的小河村,以“族规”为阵地,寻回曾经失去的文明。如今,小河村以独特的姿态列入全市文明村寨之榜,不免让人生出一种去那神秘的村寨探寻的冲动。

凉都故事《行走凉都村寨·品读美丽乡愁》之小河村 寻找回来的“族规”

一条石头路铺出的“家族美德”

穿越盘县城关古镇,蜿蜒而上来到西冲镇小河村。小河村村主任张道金风趣地说,我们村在古城墙外,属于地地道道的“城外人”。

在张道金的引领下,记者在小河村漫步领略村寨风光,一条约长1公里用石头铺成的小道引起我的好奇。只见小道上的石头很光滑,仔细一看,石头上面还有形似马蹄印的坑槽。这条石头路与村里的一个家族有关,是由张氏家族中违反族规的人背石头铺就而成,至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后因年久失修只剩下了这么一段。

这条被时光打磨得光滑圆润的石头路,背后到底隐藏怎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去采访69岁的张英华老人。

张英华说,小河村90%都姓张,祖籍是南京凤天府挂牌楼张家湾,明朝洪武年间,为躲避战乱,延续香火,先人张岳祖来到西冲镇买下小河村一带的土地,派遣张氏元吉祖公来到小河村安家,繁衍生息,为了更好地维护家族内部等级秩序,兴族旺宗,元吉祖公第七代子孙一个叫张日曦的人制定出了张氏族规。

张氏族规内容有奉祖训、孝父母、和兄弟、睦家族、戒习染等,规定张氏家族里不得有不尊老爱幼、偷鸡盗狗、斗殴行凶等人的出现,一旦违反族规,先抓到张氏宗祠大厅里先打三火把花(一种植物,可作药材)条,然后罚去背石头铺路,这一规矩代代相传,以诫后人。

家族中有个外号叫“瘪鼻子二奶”的女人,因骂自己的婆婆,被拉到祠堂用火把花条打了一顿,被罚背了五天石头。

一个严厉的族规,似乎加速着小河村的文明进程,小河村张氏家族里被罚背石头的人从多到少,整个村寨到了后来极少有人违犯族规,让整个小河村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就连嫁到本村的外地媳妇也潜移默化受到感染,孝敬公婆,谨守妇道。

沿着连户的硬化道路,穿行于一栋栋新农村民房,一座破败的木质结构房子映入眼帘。这就是张家祠堂,两边的厢房已经不见,只有正房还在。祠堂高达近五米,青瓦木房,为土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大梁上布满了工艺精湛的镂雕。

据张英华老人回忆,祠堂前面是开阔的院落,周围有2米多高的围墙,从外面进来要上石台阶,进大门,到大院,最后上九个石台阶进入祠堂大厅,大厅正门上面悬挂着一块刻匾牌,两边木柱上挂着对联。

一个族规的制定,看似小事,在今天看来,却意味深远,它不仅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兴衰交替,发展脉络,更是传承了家德家风,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想起来竟和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样的“节奏”。

凉都故事《行走凉都村寨·品读美丽乡愁》之小河村 寻找回来的“族规”

一个族规的“沦落”唤醒一条村规

解放后,张氏宗祠被破坏,族规也被废除。没有了族规的约束,村里风气渐渐变了,偷盗、打架斗殴、游手好闲的渐渐多了。

村民魏林茂,是小河村出了名的“酒鬼”,每次喝酒都会醉,醉了就在村里乱骂人,有时甚至横躺在路上,见到过往的车辆就要钱,外村的人都不敢来小河村。

村民们开始怀念起有族规的日子。“2002年,村委会开始制定村规民约,由于有些规定不太合理,村规成为摆设。”村主任张道金说,直到2012年,小河村委会根据村民们居住环境、生产状况、生活方式,走访村里的老年人,汲取老族规的精华,同时,组织村民代表、村小组长及各组村民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商讨村规民约的制定。

“酒鬼”魏林茂是村里首先整治的对象。新村规使魏林茂戒掉了多年的酒瘾,改掉了骂人闹事的坏习惯。

小河村依据村规民约,围绕农业特色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标准,极力打造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

村支两委经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蓝球场、娱乐室和图书室,组建了秧歌队、男女舞龙队、歌舞队、篮球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开展“星级文明户”、“清洁示范户”评比和“巾帼洁雅”等活动。

通过村规民约的推动,小河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村民们文明素质、道德修养有了很大的提升。

小河村四组张瑞华老人到盘县人民医院检查出得胆结石病,需要做手术。当天下午,得知母亲病情后的几个子女相继赶到医院,争着交住院费,争着伺候母亲。

张瑞华老人说,“儿女们都非常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村里很盛行。”

“家有万金,不如有一个孝顺听话的子女。”享受新生活的村民刘如芬老人说:“我们村的老人都很幸福,每天都活得开心,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说起村寨文明的变化,村民张翠花老人深有体会,村规民约没制定之前,村里打架斗殴、邻里纠纷、小偷小模、环境脏乱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制定村规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张翠花过上了“神仙日子”,早上起床后就到村委会院坝上锻炼身体,回来吃完早餐就到几个好姐妹家“窜门”拉家常,傍晚又去唱歌跳舞,自己参加了村里的秧歌队、男女舞龙队、歌舞队,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舒坦。

从不文明到文明,从文明的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自然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小河村经历了从族规到村规的演变,但不变的是他们骨子里的那份朴实、崇德、向善。

如今,小河村有了很多荣誉,小河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巾帼示范村、全省新农村建设“十佳乡村”,被省命名为“农民文化家园”,被市命名为“特色文化村寨”、“五好”基层党组织等。村内社会治安良好,无聚众赌博、盗窃、无新增涉毒人员、无重特大刑事案件等现象,村民们安居乐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小社会影响着大社会。小河村从“族规”的制定到村规民约的演变,从管理“家事”发展为规范村民行为,正是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升华,相信,小河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六盘水日报记者 晏华超 摄影报道)

总值班:吴学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