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城市,让Uber们来得再慢一点

城市,让Uber们来得再慢一点(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从香港到回成都,我跟朋友约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巷子里见面。从地铁站出来,还有好长一截。

“摩的,摩的,走不走?”一个留平头的中年男子见我张望,迫切地问。

“摩的”(“的”字读Di二声),是成都人对这种骑着摩托车揽客的个体户的统称。

我有点惊讶,在Uber泛滥的年代,“摩的”这种下里巴人、人包铁式的交通工具竟然还健在。

一番讨价还价后,平头答应以5元的价格载我去目的地。

摩的有且仅有两种坐姿,一种是粗犷型:叉着坐,一种是优雅型:偏着坐。两种各有利弊。前者较稳当,适合平衡功能较差的女纸,后者更文明,适合穿裙子的姑娘。

经过2.5秒的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叉着坐上摩的。我必须承认,这实在很不舒服。由于你无法前倾——前面是平头的背,来历不明碰不得,也无法后仰——请脑补泰坦尼克后倾摩托版。因此,作为乘客,你必须一面抓着坐垫,一面在拂面而来的微风中和不期而遇的颠簸里保持一种僵硬的笔直。我们在一条小街里匀速前进着。“我们从这里穿出去就到了”,师傅转头跟我说。

城市,让Uber们来得再慢一点

电影《三峡好人》里的摩的(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他念“穿”字时,带着浓郁的成都腔——那种被很多人鄙视为很dia的调调。我观察到,有很多语言天赋极高的外来人,能通过后期学习把成都话说得滴水不漏,但在遇到“uan”那个音时,却每每踌躇不前,顾左右而言他。似乎只有本土和极少数外来人士,能把这个音毫无原罪感地,畅快淋漓地读出来。(顺便说一句,我对外地人没有任何偏见,我父母也是一代移民)。

但就在那一刻,在破旧摩的后座,迎着扑面的微风和尾气,这字正腔圆被拖长的“穿”字,让我备感亲切,有了回家的感觉。

家乡这几年,跟中国其他城市一样,野蛮生长着:汽车井喷,交通瘫痪,空气浑浊,高级购物中心争先恐后地用英语字母称呼自己,以及,Uber铺天盖地而来——成为包括我自己离不开的出行工具。

这些变化让人兴奋,也让人有点小小恐惧。我不知道成都是不是在变得跟其他一抹多的城市越来越像、甚至一模一样。不仅长得一模一样,优点,毛病,缺陷,也都一模一样。

因此,我珍视这个城市里那些独特的旧东西,比如“摩的”、“火三轮”(电三轮)师傅的乡音,比如楼下每天清晨不见不散的“磨剪刀,磨菜刀”的吆喝,小街上背着竹篓卖丁丁糖的敲打声,廉价茶铺坐藤椅打麻将的大爷,街边摆摊卖黄果兰的大妈,走在路边一阵阵避犹不及的火锅香,和久仰了的甜水面的一根根放进嘴里那难以言说的美妙。

如果可以,成都,你可以再慢一点。

城市,让Uber们来得再慢一点

图片:春晓摄(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喜马拉雅《晓得》电台本周已更新,请到微信公众号首页,或者喜马拉雅APP收听。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