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成为时代强音

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成为时代强音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成为时代强音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成为时代强音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成为时代强音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成为时代强音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成为时代强音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成为时代强音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成为时代强音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成为时代强音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成为时代强音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成为时代强音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成为时代强音

(长江日报 记者胡雪璇 通讯员曹惠明)市19届职业技能大赛17日正式进入决赛环节。18、19日,记者连线12名国家、省、市级劳动模范,他们殷切寄语本届职业技能大赛,希望本届技能大赛取得圆满成功,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

本届大赛共设100个比赛项目,其中一类项目33个,二类项目57个,园博会比赛项目10个。全市百万职工参与其中。100个比赛项目的“状元”将在11月前决出。自1983年起,职业技能大赛在我市已持续举办了30多年,已经成为我市广大职工展风采、提技能的响亮品牌。

12名劳动模范中有“老劳模”郭和平,也有新晋的全国劳动模范赵宗合、刘自力等;他们职业不同、所属行业不同,但都是从基层一线“干出来”、“赛出来”的劳动模范、技术能手。

老劳模们表示,希望参赛者赛出风格、赛出水平,怀揣美丽梦想,苦干实干巧干,用勤劳和智慧共同书写中国梦的“武汉篇”,担当起推动城市发展进步主力军的重任;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适应新时代 掌握新技术 展现新风采

作为上世纪90年代的老劳模,我想对商业战线的年轻人说,老同志终要退出历史舞台,年轻一代在继承好上一代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有所创新。

社会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O2O、移动支付等新技术都与我们的工作紧密相连,希望新一代商业工作者适应新时代、掌握新技术、展现新风采。

在此我祝愿每一位参赛选手,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技术潜能,在比赛中赛出水平、比出风采,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新贡献!

郭和平

1995年全国劳动模范、中心百货工会主席、时任中心百货鞋帽专柜营业员

胡丹

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武汉江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喷气工序副主管、时任该公司纺织女工

争当知识型创新型劳动者

我曾多次参加武汉市、湖北省和全国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取得过优异的成绩,2010年我被评为全国劳模。这份荣誉是组织对我的肯定,也是国家对每一名认真钻研技术的普通工人的尊重,它体现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我所取得的成绩,源于组织的培养,源于我对岗位的热爱、对专业技术的学习钻研。

我希望所有参赛选手能把握好参赛的机会,沉着应战,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也希望选手们在今后工作中爱岗敬业,苦练技术,争当知识型、创新型的劳动者,为武汉制造业发展以及“工业倍增”计划实现作出贡献。

“巧干”“会干” 这样才“能干”

优秀的业务技能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成的,它是在平常的不断练习、积累和用心中慢慢发展壮大和逐渐成熟起来的。现在的劳动不能是过去的“苦干”、“傻干”,而应是“巧干”、“会干”,这样才“能干”。

企业还应以此次技能大赛为契机,调动和发挥员工参与“练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深化“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预祝大赛圆满成功,广大劳动者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在大赛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再创新的业绩,以劳动托起中国梦。

吴何庆

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模型工

王静

200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武汉市公交集团营运安全部服务中心管理员

要干就干最好 要争就争第一

作为第十四届的技术能手,我希望本届参赛选手本着对岗位的高度热爱,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学习和刻苦钻研,把自己精湛的技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本届大赛中争创佳绩,更好地发挥你们的技能优势和示范带头作用,为本企业的发展壮大作出新的贡献。

同时也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大赛,带动身边更多的职工,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开展技术攻关,努力解决技术难题,本着“要干就干最好,要争就争第一”的想法,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从工作中找乐趣。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会实现人生梦想和自我价值。

学艺不嫌师傅多 创新不嫌伙伴多

我从一名普通的炉前工成长为总技师,得益于武汉市对产业工人的培养和爱护,正是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我的技能水平才得以不断提高。

随着武钢炉前设备和工艺的日新月异,对炉前职工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在面对炉前设备工艺的变迁中,坚持学习,在教科书上学理论,从师傅那里学经验,并和岗位实践相结合,通过消化和运用,提升技能水平,从而适应新的设备工艺要求。在岗位上,不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学艺不嫌师傅多,创新不嫌伙伴多。”

希望更多的产业工人和技能高手在今年的技能大赛中,沉着应战,顽强拼搏,取得优异成绩。

当好新时代的工人

新时代的劳动者,要想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在不进则退、不强则弱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生中有所作为,就要孜孜不倦学习、勤勉奋发干事。新时代的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社会发展的同时,当代工人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我所在的班组一半工人都是大专和本科学历。我和同事们将继续努力当好新时代的工人,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

技能大赛是一个广大劳动者提升技能水平,体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希望每一名参赛者精心准备、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取得优异成绩。

刘自力

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炉前总技师

马少斌

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气体加工车间班长

通过大赛让操作能力有质的飞跃

一名技术工人,必须以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为理想,这在当前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一是要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以掌握正确的努力方向。二是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头,刻苦钻研技术,在实践中吸取养分。三是积极参与各层的技术比武活动,通过技术比武这个平台,虚心向其他高手学习,促进自己能力和水平的快速提高。

希望本次大赛的所有参赛选手通过大赛平台,互相学习、互相切磋,自己的操作能力有质的飞跃,从而能够更好的投身到实际工作中,为早日实现“亿万倍增”计划、为武汉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更看重比武后的朝朝夕夕

近年来,我校唐静、汪亭、张德卿三位老师都参加了武汉市职业技能大赛,两位获得一等奖,一位获得二等奖。现在,唐静老师也成为了省特级教师,汪亭老师已经是我校乃至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的标兵。张德卿是学校的大队辅导员,武汉市十佳辅导员。

我和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技能比赛。我们以技能比武为载体,开展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团队学习,从教师的人文修养、专业素养、业余特长等多个方面相互砥砺,共同进步。我们不斤斤计较比赛的结果,但我们严格要求准备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不着力技能的一招一式,但关注教师的品德修养和人文情怀。我们为伙伴的成功加油喝彩,但我们更看重比武后的朝朝夕夕。

赵宗合

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电焊工

余国卿

2008年“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崇仁路小学特级教师

技能大赛是一线职工切磋技艺的平台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为建设“国家创新城市、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和“工业万亿倍增发展计划”而努力奋斗。全市第19届职业技能大赛为一线职工切磋技艺、交流技术、展示技能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对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多次选派优秀民警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这不仅是对参赛民警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的一次比武竞赛,更是对我单位警察教育培训和警事技能、队伍业务素质提高的一次重大检验。

在此我谨祝武汉市第19届职业技能大赛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也预祝各位战友取得佳绩。

毛建东

200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武汉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时任特警支队排爆手

刘铮

2006年“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水务集团水质监测中心化学工程高级工程师

比赛磨练意志提升能力

比赛开阔了我的眼界,同全省甚至全国的行业精英一起切磋,让我建立了自信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比赛磨练了我的意志,长时间的拉锯战和残酷的淘汰机制,笔试到实操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收获成绩的同时也收获了钢铁般的意志;比赛提升了我的业务能力,从笔试到实操,让我从理论到实践全面系统地学习了一遍业务知识,这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获益匪浅。

希望每个人都把这次比赛当成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成绩好了,把它作为今后工作中的一种鼓励和鞭策;没考好,就总结教训,查找不足,在工作中努力改善。最后,请大家丢掉包袱,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赛的魅力

我是武汉市第十四、十五、十六三届技能大赛钳工状元。作为一名工人,实现工业强国是我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我深知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我们变制造为创造,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在我看来,比赛名次并不是最重要的,比赛中的经验交流、技能学习才是我最大的收获。通过大赛,我见识到了从未想过的工艺、从未见过的加工方法、还有那些从未谋面的技能大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平台的魅力。

如今武汉市技能大赛已经办了19届,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他们在比赛中碰撞、交流、提升,技能的传承就是生命的延续。在这里我衷心祝愿他们给力!出彩!我相信在他们手里,一定会擦亮“中国制造”这块铭牌。

努力成长为“大城工匠” “国之巨匠”

人生有不同的结局,有的人默默无闻一辈子,有的人成为巨匠,登上时代的巅峰。而如今我们,遇上了改革开放、共筑中国梦的黄金年代。作为技术工人,我们要倍加珍惜时代发展带来的机会,给人生一个机会,努力成长为“大城工匠”、“国之巨匠”。

回顾我国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凝聚着无数巨匠、工匠的智慧和心血。我们的前辈们追求着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如今,武汉市第十九届职业技能大赛正好给了我们一个追赶前辈、成就人生高峰的机会和舞台。大家是否准备好了,给人生一个机会? (记者胡雪璇 通讯员曹惠明)

周虎

2009年武汉市劳动模范、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钳工

林小隆

1999年“武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检安石化工程有限公司DCS仪表工程师

责编:刘思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