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名副其实”的河南村

本报记者 吴月泽摄影报道

“名副其实”的河南村

随着大量来自河南的打工者在此聚居,河南村变得“名副其实”。

与被称作北京“温州村”的大红门地区不同,位于北京顺义区的河南村并不需要在名字上加上引号,河南村因在潮白河以南而得名,最早并未与河南省有任何关系。只是后来随着大量来自河南的打工者在此聚居,河南村也变得“名副其实”了。

在北京远郊,同一省市的外来打工者聚居的村庄不止河南村一个,至于为什么河南村外来打工者大多来自河南省,也许是“河南”两个字让他们找到一些归属感。记者来到河南村,这里与其他北京远郊的村庄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村里不太宽的街道上略有些杂乱,只是道路两边会有不少河南风味的小饭馆,路人间的交谈也常听到河南方言。当代河南籍作家梁鸿在她的《出梁庄记》中提到,在河南的穰县和其他许多地方,都有直接开往北京河南村的客车。

记者了解到,如今,河南村的外来人口数量早已超过了本村村民数倍,这也使得出租房屋已经成为了河南村村民的一项重要收入。目前,河南村一间20平米的单间月租金要500到600元,不少村民会在自家院子里分出四五间房对外出租。

在河南村的南口有一个自发形成的人力市场,大量的外来打工者会在清早到这里等活。一般公司不会直接到村南口找工人,而是直接打电话给这里的“小老板”们,只要交代清需要多少人,是什么活,给什么价,其余的事情“小老板”们都会张罗妥当。这些“小老板”不少是较早到河南村住下的外地人,凭借着多年攒下的一些关系,帮着后来者介绍工作,渐渐就成了公司和打工者之间的“中介”。

如果有打工者要进城上工,他们会在早上5点聚集在村南口,会有车载他们到北京市区,一般要晚饭后再将他们送回。从河南固始到北京打工的黄勇先(化名)已经在河南村住了5年,是由更早进京打工的老乡带到河南村来的,目前主要做装修泥水工。“如果找到城里装修的大活,就能干上一两个月,工钱也不少,干上四五个月就能顶上在老家干一年,平常没有大活的时候,就找些周边的零活干”,黄勇先对记者说。

黄勇先与同村的两个人一起住在河南村,大多时候干活也在一起。闲暇时,三个人会在一起喝酒、打牌。这里的外来打工者虽然与本地村民并没有多少生活上的交集,但他们以家乡为纽带,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和人际关系,在异乡,与老乡共同生活。

在2000年以前,北京市当时为数不多的外来人口“聚居村”主要分布在二环和三环沿线。后来,随着北京市城镇化进程加速,“聚居村”也逐渐从郊区迁到了远郊区。近两年来,随着北京市不断迁移、腾退低端产业,不少外来人口“聚居村”也随之迁出北京或消失。

北京地图上的河南村不会消失,但由外来人口组成的“河南村”却面临未知。“河南村,不属于河南人的村庄,在这个村庄里生活的河南人只是借居者”,梁鸿在她的书中写到。

“名副其实”的河南村

村子里有不少河南风味的饭馆。

“名副其实”的河南村

人口的大量涌入让街道变得拥挤不堪。

“名副其实”的河南村

村南口自发形成的人力市场。

“名副其实”的河南村暑假里,不少孩子到这里与外出打工的父母团聚。


订阅:微信号cien_offical (或查找公众号“中国产经新闻”)

微博:@中国产经新闻

投稿:cien2015@163.com 讲述,你在产经一线的故事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