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95岁的王福厚当年“不抛弃不放弃”一袋饼干救战友一命

阳光网-阳光报(记者 侯显敏/文 范启彬/图)7月21日,在东郊田家湾租住处,记者见到了抗战老兵王福厚老人。

95岁的王福厚曾是国民革命军第96军177师医护上等兵,经历了中条山保卫战中最为惨烈的“六六战役”。虽然随着年事增长,他的听力开始变弱、耳朵有点背,但记性却很好、逻辑清晰,当年的事儿,只要起个头,就能说得井井有条。

想当兵,提着苜蓿去求情

王福厚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1920年出生在雁塔区余王碥村,那个时候,王福厚家里地多,家境还算不错,可以用“富农”来形容,所以,他还上了私塾。1939年年初,王福厚还在上学,邻村在部队当医官的赵忠勤从山西回来,想要当兵的王福厚便去找了人家。

95岁的王福厚当年“不抛弃不放弃”一袋饼干救战友一命

抗战英雄王福厚,带着自己的肩章,敬着军礼。实习记者范启彬摄

“当时为了别人能收他,父亲还去地里拔了一筐苜蓿给人家提去,给人家说好话。”王福厚的儿子笑着说道,“就像我们现在说的送礼。”逗得大家都笑了。

王福厚跟着赵忠勤来到山西,到了部队后,排长看王福厚有文化,还写得一手好字,便想要他去当文书。王福厚却坚持想要跟着赵忠勤去救治伤员。在进行了认药、处理伤口等培训后,王福厚就成为了一名医护兵。

救治过的伤员不计其数,看到伤者就难受

据老人回忆,中条山战役中,177师奉命在山上布防,作为医护兵的他和战友们在山下建了一个简单的伤员转运站,重伤兵退下来后,经过他简单的包扎及给其吃止痛药后,由担架兵抬走转往后方医院。

95岁的王福厚当年“不抛弃不放弃”一袋饼干救战友一命

抗战老兵王福厚,今年95岁。在抗日时期曾担任救护兵,老人说”我救过的人不计其数。“每天早起之后,老人独自一人下楼走走,到吃饭的时候就回去了。谈及愿望时,老人说“好好享受每一天,就是最大的愿望。”实习记者范启彬摄

医治过多少伤员?老人摇摇头:太多了,根本数不过来。“每次看到伤员血肉模糊的样子,心理都特别难受。”王福厚老人说道。

1940年,第四集团军被调离中条山,老人跟随部队转战河南巩县、虎牢关等地,两年后因身体原因离开部队。回到家乡,他在长安县卫生院干过很短一段时间,然后回村务农。

去年,在家人的陪伴下,王福厚跟随陕西红色文化研究院和部分先烈后人等,来到芮城县陌南镇中条山抗日英雄纪念园,为800名跳黄河抗日将士举行公祭活动,这件事也让老人念念不忘。

95岁的王福厚当年“不抛弃不放弃”一袋饼干救战友一命

儿子、孙子围在老人身旁。老人的孙子说“小的时候,经常听爷爷讲打鬼子的故事。时间过的真快。”实习记者范启彬摄

曾经救过的战友,现在经常来看他

对于老人的那段抗战经历,王福厚的儿子和孙子都已耳熟能详。问到老人和以前的战友还有没有联系时,老人摇了摇头。

“没啥联系了,估计基本都不在了,但是有个人到现在还经常来看父亲。”王福厚儿子讲道,“他叫张明如,当年跑乱了找不到队伍,饿得受不了,一个人躺在路上,被父亲发现后,他就拽着张明如,让他起来走,张明如挥挥手,给父亲说他实在走不动了,不要管他,他就在那等死。可是父亲不愿意丢下他,幸运的是父亲在周边发现了个塑料袋子,打开后竟然是部队吃得那种饼干,救了张明如一命。直到现在,张明如还经常来我们家,感谢父亲的救命之恩。”

想不到现在发展这么好,要好好享受生活

王老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性格耿直、爱帮助人”是王福厚孙子对王福厚的评价,“村里乡党谁家有事,他都愿意去帮忙,从来没有跟别人红过脸,在村里的影响非常好。”

95岁的王福厚当年“不抛弃不放弃”一袋饼干救战友一命

抗战老兵正在看本报报道的老兵故事 实习记者范启彬摄

如今,老人虽已95岁,但是除了耳朵稍背外,身体还算硬朗,每天早上起来还会一个人下楼去转,转到饭点了回家吃饭。老人的饭量也非常好,“每顿吃的比我还多,还要吃肉呢”,王福厚儿子笑着说道。

为什么95岁高龄身体素质还如此好?老人称主要归结于“心宽”,心宽了就能多活几岁。经历过抗战的艰苦岁月,对于如今的幸福生活,老人连连感叹,以前真的想不到现在发展会这么好,这么快,所以他一定要好好享受生活,这也是王福厚的心愿。

而王福厚的儿子告诉记者,老人曾表示,希望得到一枚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勋章。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