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胡相洋

没去过贵州,不知道山有那么多;没到过织金,不知道水有如此险。

回到青岛十几天了,贵州、毕节、织金、绮陌,这几个看似毫无关联的词语,却总是在史雪的脑海中浮现。绮陌小学不同年级的共160多个孩子,或悲伤、或喜悦、或调皮、或拘谨的面容,也不时地出现在她的眼前。每每想起那山、那水、那人,来自青岛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这批支教大学生总是百感交集。

“老师,你什么时候再回来?”几个瘦弱的小学生紧紧拉住青岛大学外语学院2013级学生史雪的双手,不肯撒手让她离开。其中一个有些害羞的小姑娘甚至坐在地上号啕大哭。支教的最后一批志愿者被孩子们簇拥着,手里塞满了他们亲手做的小礼物。这是前不久发生在贵州省毕业市织金县绮陌镇小学离别时的一幕。

从今年4月份开始,青岛大学外国语学院共有两批志愿者前往贵州支教,每批4人,两个月一个周期。去贵州织金支教,缘起于这样一个契机:由于亲情关怀缺失、教育缺位等问题,使得贵州毕节市农村留守儿童悲剧事件频发,为改善当地居民用工结构,让更多父母留在孩子身边,当地政府开始招商引资,来自山东的陈先生在此兴办服装加工厂。“政府给当地小学发了英语课本,但却无英语老师。”看到当地教育的滞后,陈先生与嘉木美术馆馆长修方舟商议,如何在学校教育方面,给予一定援助。

“我很想爸爸妈妈,但他们没有时间想起我。”这是史雪来到织金县绮陌镇家访时,一位留守儿童羞怯的告白。“班里的很多小孩都是跟爷爷奶奶生活,但是老人年岁已高,最多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对于日常情感生活的关心、与人相处等方面的教育,显然力不从心。”这是史雪家访的第一感觉,他们很敏感,因为长久没人沟通,有的小孩很自闭。

当地英语的教学状况是,小学发了英语课本,但没英语老师,英语在学校与美术、科学等科目一样对待,不纳入期末考试范围;中学有英语老师,除了一个刚分配来的遵义师范大学毕业生外,其他教师年龄都在 52岁以上,且非科班出身,而是由其它科目“半道出家”。

来到绮陌镇的8名青大外语系学生,就负责起了全镇一个学期的英语教学任务。在四个月的支教时间里,8名志愿者们分工合作,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孩子设置了基础英语、英语会话、英语游戏等不同形式的课程。针对孩子们的表现及特点,志愿者每天晚上总结,研究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志愿者真诚的付出,以及他们与孩子们耐心的交流,拉进了他们与孩子们的距离。孩子们把大学生们当成自己的哥哥姐姐,诉说他们的心事。

按原计划,这批支教学生要回青岛了。志愿者李梦娇说她离开织金是从窗户偷偷看了孩子一眼“落荒而逃”的,“不忍看到孩子的焦急与等待。”

回到青岛,他们每天都会收到学生们发来的短信,“这个学期,我们的英语综合成绩考到了全县前三名,从来没有考得这么好”“老师,你干嘛呢”“老师,你还好吗”“老师,你什么时候再回来”……在志愿者们看来,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却反映了贵州大山里留守孩子们渴望与人沟通的心情,以及他们对大山外边世界的向往、对志愿者们的留恋与牵挂。

照片由支教志愿者提供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