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信息频遭泄露 幕后黑手难揪出


南充新闻网讯(记者 林本原)近日,市民陈先生在市内某4S店购置了一辆小型汽车,并高高兴兴将这个“小老婆”开回了家。不料,在购车的第二天,陈先生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称该车符合国家“购车退税”的政策,只需要陈先生提供一张经常使用的银行卡号就可以把“退款”汇过去。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诈骗电话,以返还购置税为名,一步步引导车主上当。所幸的是,陈先生并没有上当,因为在此前他听说过很多这样的例子。但令陈先生疑惑的是,他的整套个人资料为什么这么快就被泄露给骗子,“谁泄露了我的信息?”

买车第二天 “省税务局”打来退款电话

“喂,您好,请问是陈先生吗?我是四川省税务总局的工作人员,由于您购买的汽车符合国家‘购车退税’的政策,现将退款2100余元给您,请和170928947XX这个号码联系确认退款金额。”23日是陈先生购车的第二天,这天他接到了这个电话。

“难道是国家的节能补贴政策退款?”陈先生购买的是一辆排量为1.5L的本田飞度汽车。虽然是第一次购车,但陈先生知道排量在1.6L以下的车型可以享受节能补贴,于是陈先生便拨通了对方提供的号码。电话那头的人自称姓黄,是某某科科长,经确认后陈先生的退款为2100余元无误,也不需要缴纳其他费用,只需提供一张经常使用的银行卡号,以便把退款汇入银行账户。

出于财产安全考虑,陈先生将自己一张没有余额的银行卡告诉了对方,一听到没有余额,这位“黄科长”稍显激动地说道:“必须是你本人的卡,而且要经常使用的,不然不方便退款。”听到对方这样无厘头的要求,陈先生立即察觉到自己拨打的很可能是诈骗电话,遂马上挂断了电话,之后对方也没有再打电话过来。

车主:谁泄漏了我的个人信息

随后记者就此事咨询了市国税局车辆购置税办公室主任江海涛,他表示2009年国家实行了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的优惠政策,该政策在2011年就终止实行了,而且享受政策车辆只用支付一半的购置税,更不存在购置税退税一说,现在市面出现的“购车退税”说法除了某些特殊车辆外都是骗人的。

“自己的电话被人知道,其实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他是怎么知道我所有的购车信息呢?”陈先生努力回溯信息可能泄露的各个环节,“黄科长”能准确地说出陈先生的所有车辆信息,包括车型、颜色、车架号、上户具体时间、家庭住址等,陈先生表示目前只有经销商和车管所知晓这些信息。“不是对着行驶证,我自己都说不出车架号,我估计除了我的血型他基本都知道了。”

车管所:我们不会泄露车主信息

显然,在陈先生购车的整个流程中,存在着信息被泄露的漏洞,并且很可能有人以兜售车主信息牟利。陈先生认为,车管所是泄露信息的“头号嫌疑人”。因为骗子行骗的招数都建立在知道他已支付了车辆购置税上,这一点经办的车管所是最先知道的。南充市车管所作为交警部门下的分支机构,它承担着全市机动车和驾驶员管理工作。

记者就此事咨询了市车管所,其工作人员表示,车管所不会泄露车主的信息,因为部门内部都采用的内网,无法与外界链接。车主登记到数据库的信息,只有公检法部门、车主和律师能够凭有效证件进行查询。

经销商:争夺客户资源 宁愿信息保密

泄露车主信息的另一个嫌疑对象是汽车经销商,他们拥有售出汽车的第一手资料,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然而在记者的采访中,经销商都异口同声地表示,他们不会也不愿意做这种事。

某品牌汽车4S店销售经理表示,因为和其它销售店有竞争关系,互相之间是信息保密的,如果泄露了这些信息,就可能流失了来店维修、续保的顾客。

保险公司:客户信息是最保密的资源

另外两个泄露车主信息的嫌疑方是保险公司,或是汽车按揭公司和银行。由于陈先生购车付的全款,并未办理汽车贷款,所以按揭公司和银行可排除。

在正式上牌之前,车主要预先缴纳交强险,在购买保险的过程中实际也向保险公司提交了完整的车辆信息和个人信息。因此,保险公司也可能成为车主信息泄露的渠道。对于不少车主而言,保险即将到期的时候,经常会收到其他保险公司或中介公司的电话,向他们推荐续保服务,这更增加了保险公司泄露客户信息的嫌疑。

市内某保险公司从业人员表示,客户信息是保险公司最重要、也是最保密的资源,公司从规避竞争对手的角度,是不可能去泄露客户信息的。在他们公司里,电脑甚至不能联外网,不能发邮件,这些都是为了防止工作人员泄露客户资料。而且只有进行录单、核保的人员能够看到客户资料。

然而他也坦承,现在保单会通过业务员、车行等多种形式获得,所以不能保证在这些环节不泄露,但是保险公司对本身的工作人员实施严格管理,防范他们泄露车主信息。

每月类似案例100余起 金额最大200万

兜来兜去,这成了一个迷局,谁都有嫌疑,但真正的“黑手”却难以确认。

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告诉记者,南充每个月就有100余起类似这样的电话诈骗案件,涉案金额最大的已达到200万,作案团伙遍布全国各地,从花钱购买客户信息、一次性电话卡,再到打电话实施诈骗,诈骗成功后分赃,都是经过精密分工。被害人中,中老年人占很大比例。

同时,民警呼吁市民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如接到类似这样的电话,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提供线索。(编辑:魏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