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蓝丝带助学:截至昨日 本报已募集善款近12万元

上周日在江心岛举行的蓝丝带公益行动“捐爱物、撑助学”义卖会虽已结束,但公益助学行动并没有结束,爱心仍在继续。昨日上午,市民张女士特意赶在下班之前来到本报,买下20本清远本土作家许廷镜捐出的畅销书《中华教育智慧100》和《经典亦时尚》,捐出善款600元。来自清新浸潭二中的老师邓桂华虽然家里遇到点变故,仍捐出了900元,其中400元定向捐助贫困生黎惠萍,300元捐助龙志鑫,200元捐助丘志伟。

张女士说,上周日蓝丝带公益市集当天,自己没时间到现场支持,便打算改日亲自到清远日报社献出自己的一份心意。“许廷镜老师也是我非常尊敬和喜爱的一位作家,我打算买他的书来送给朋友们,一来作为礼物,二来也可以行善。”张女士说。

邓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堂哥前不久刚做完手术,花费较大,即使如此,她仍捐出了900元。她说,自己读书时主要靠亲戚资助完成学业,读初一时班主任廖老师曾帮她交了一次校服费,一直都记得,“人生中遇到很多心底善良的人,随缘吧,钱不多,能帮到这些贫困生就好了。”

据统计,自“蓝丝带助学”行动启动以来,至昨天,本报已募集爱心善款119232.1元。这其中,有在深圳工作的清远女婿,有广州的媒体从业者,有退休公务员,有教师,有企事业单位,有幼儿园的孩子们,还有路人甲乙丙。他们或捐钱,或捐物。只为帮助贫困学子顺利走进校园。

错过了“蓝丝带助学”公益市集,想了解更详细的信息,可浏览清远日报官方网站,了解义卖作品、藏品信息。除此之外,为满足更多元化的公益需求,本报近日将推出蓝丝带网上义卖平台,市民可通过网上购买义卖品的方式,为公益出力。

至今日,本报已报道了20位贫困准大学生的求学故事。我们仍欢迎各界人士参与助学,金额大小随您心意。您的爱心,将让这座城市更加有温度。

捐款账户:清远日报社

开户行:建行清远第二支行

账号:44001760305053000824

蓝丝带助学:截至昨日 本报已募集善款近12万元

求学故事

邹慧怡:19岁的孤儿学费和生活费都只能靠自己

简介

邹慧怡,住阳山县阳城镇房台区公租房,文科582分,已被汕头大学金融学专业录取。孤儿,父母双亡,兄妹三人与90岁的奶奶一起,靠政府补助金生活。今年,邹慧怡年满18周岁,无法再继续享受儿童福利基金。

蓝丝带助学:截至昨日 本报已募集善款近12万元

7月16日。邹慧怡暑假外出打工,90岁的奶奶靠弟弟照顾。邹慧怡父母早年双亡,家庭困难。三姐弟和年迈的奶奶主要依靠政府补贴生活。 清远日报记者 李思靖 摄

2003年,母亲去世,邹慧怡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2010年,父亲去世,兄妹三人成为孤儿,靠着爷爷的退休金拉扯大。两年前,爷爷去世,只剩下他们和90岁的奶奶。初中毕业,为省钱她本打算去读技校,但因为考进了全县前50名,可以免学费,每个月补贴生活费,她有机会读高中。

“感觉自己一直挺幸运。”邹慧怡说。自己从小喜欢看财经频道,想学金融,汕头大学农村定向该专业只有一个名额,她录到了。

父母双亡,与90岁的奶奶相依为命

大弟今年底满18周岁,去年中专都未毕业,就去到了佛山打工,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邹慧怡19岁,刚刚被汕头大学金融学专业录取。二弟15岁,还在读中职,过了今年,他也是这个家里唯一一个能享受儿童福利基金的孩子了。

为了学费和生活费,高考刚结束,邹慧怡就去到了珠海打工:上车间晚班,每天晚上八点上到第二天凌晨八点。邹慧怡没有抱怨,“人家给你一份工作,已经是很好了。”2003年,母亲去世,2010年,父亲又离开了他们,没有给姐弟三人留下任何积蓄。三人和奶奶一起,靠着爷爷的退休金生活。

邹慧怡还记得七年级以前,一家人的食谱:早上喝白粥,有时候会煮几条番薯;中午就继续吃剩下的粥,加一些自家做的豆豉;晚上才有饭吃,墟日才有肉吃。爷爷那时候会县城和老家两边跑,爷爷在家的时候,家里伙食会好些。

为了省钱,初中毕业打算读技校

初中邹慧怡的成绩一直很优异,但她还是打算去读技校,“钱少,而且可以早点出来工作”,幸运的是,中考她考了全县第四十几名,按照县里高中的优惠政策,前50名是可以免学费,每月补贴几百元生活费的,邹慧怡终于顺利地进了阳山中学。

邹慧怡记得,那是自己伙食最好的一段时光:住在大伯家,爷爷给生活费,每天早上除了粥,还有了包点,中午和晚上都有了肉吃。阴影再度袭来:疼爱他们的爷爷去世了,姐弟三人也只有政府救济金可以依赖。

爷爷去世前申请了公租房,奶奶以遗孀的身份,能够继续住下去,姐弟三人有了安身之所,每个月只要100多的房租。但是生活费要节省了,邹慧怡记得,最少的一个月,四个人只用了100元,吃得她都有些低血糖,只能拿着奖学金出来加菜。奖学金平时她是舍不得动的,高中的杂费,还有平时买学习资料,头痛脑热的医药费等,都要靠它。

等衣食无忧后,想去山区支教

姑姑伯伯对他们一家很照顾,帮他们凑钱买了洗衣机和冰箱,但是更多的,对家境也不怎么好的他们,就有些有心无力了。

十分艰苦的生活里,邹慧怡却觉得自己挺幸运的。高中可以免学费,还能有生活补助和奖学金;高一分实验班后,一下考到了年级第39名,学习好的可以免费补习化学,她本以为自己没希望了,但是最后取了年级前50名。高考文科考了582分,第一志愿填了金融学,汕头大学农村定向只招一个这个专业,她也录到了。

当兵和学金融,是邹慧怡的两个梦想。从小她就爱看财经频道和历史栏目等,反而对偶像剧等“不感冒”。第一个梦想因为身高不够作罢,第二个终于有机会实现了。

陈来其:父亲残疾母亲去世 打工赚钱凑够第一年学费

简介

父亲的右手因车祸致残无法用力,但仍在工地做工赚钱,母亲患病去世后妹妹辍学打工养家。第二次高考,来自阳山县阳城镇坪心村的陈来其终于完成全家梦想,以文科576分的成绩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

蓝丝带助学:截至昨日 本报已募集善款近12万元

7月16日。陈来其家中老房子漏水严重,一家人洗澡都是在这里解决。 清远日报记者 李思靖 摄

7月初,陈来其南下番禺投奔表姐在一家餐厅做服务员,每天工作9个半小时。她说,想办法凑够第一年学费,以后的学费和生活费争取自己打工赚钱,不想让在工地用左手提灰桶、递砖瓦的父亲再辛苦劳累。

“母亲过世后,整个家就散了”

父亲是1995年出的车祸。在那场事故中,他整条右手手臂受伤致残,无法用力。至今也未找到肇事者。祸不单行。2009年,已经治疗了两年的母亲患鼻咽癌去世。生前为治病已经用了十几万,也和亲戚借了几万,眼看着陈来其要读高中了,母亲怕拖累了整个家,放弃治疗。

“母亲在世时喜欢种菜,挑着去市场卖,也去路边卖水果,赚点钱。”妹妹陈要娣回忆母亲在世时的日子,那时虽然很少有肉吃,姐妹俩要帮着干活,日子不好过,但母亲在,就还有一个完整的家。“母亲过世后,整个家就散了。”

父亲残疾,母亲去世,弟弟才一岁多,正在读初中的陈要娣虽然成绩不错,为了供姐姐读书,毅然选择辍学打工赚钱养家。15岁的年纪,当别的女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陈要娣早早就挑起了家里的担子。

妹妹出外打工,陈来其正在读高中,为了照顾父亲和弟弟,她只在学校住晚,下午下了课回到家煮好饭、收拾好了才回学校,第二天中午再回来。在陈要娣的印象里,姐姐很少买衣服,都是穿她剩下的。

父亲右手臂里的螺丝松了没钱治疗

父亲的右手自车祸后就没有力气,2001年右手臂里接了钢板,不太灵活,但能用一点点力了。虽然右手不方便,但家庭的窘境迫使他不得不找活儿干,赚钱。他在工地上做水泥工,用左手提灰桶、递砖瓦。一个月1000多块钱。常常是干一天活回来,左手臂酸疼抬不起来。懂事的孩子们会帮他按摩。

前段时间去医院检查发现,原本钉在右手臂里的螺丝松了,要再进行固定。但一想到要花3万多,他就不想治了。女儿的大学学费还没着落,他没心思管自己的事。

生活虽清苦,一家人的感情却很好。父亲没什么文化,也教会孩子要自立自强。这些年,也有不少人帮助过她们。母亲过世后,母亲一个在街上卖猪肉的同乡,每天都会留一块猪肉给他们,给最小的弟弟煮肉汤。几年过去了,几个孩子认了母亲的同乡做大舅。

陈来其的家离镇上不远,虽然是二层小楼,但和周边的房子比起来还是显得有点破落。一楼的白墙已经发黑,二楼还是红砖,没门没窗,当年建房子时的材料还在角落里堆着。父亲说,家里变故太多,没钱修房子了。

南下打工赚学费不想父亲再辛苦

这样的家庭,唯一的奔头就是陈来其能考上大学。今年是她第二次参加高考。她已被广州中医药大学录取,报的专业是康复治疗和中西医临床医学。陈来其从小就喜欢看考古之类的纪录片,曾经很想报师范去学历史。但初中时母亲生病之后,就想去学医了。“一想到母亲生病时的无助就很心痛,也想为父亲做点事。”在她看来,学医可以帮到自己,也可以帮到别人。

为了赚取学费和生活费,7月初,她南下番禺投奔表姐在一家餐厅做服务员,每天工作9个半小时,每天工资75到80元。她说,想办法凑够第一年学费,以后的学费和生活费争取自己打工赚钱,不想让在工地用左手提灰桶、递砖瓦的父亲再辛苦劳累。

听学姐说,大学的课程会很紧张,她希望大一能考过英语四级,大二之后多花时间在专业课上。她还联系好了一个在半工半读的学姐一起勤工俭学。

统筹:清远日报记者 刘 洋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 岳超群 刘洋 黄馨

清远日报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欢迎关注清远日报官方微信qyreport 获取更多本地活动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