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互联网+3”临沂罗庄法院首创三大便民诉讼平台

琅琊新闻网7月31日讯 (记者 王芬)“我院开通建设的远程立案、远程交费、电子签章这三大便民诉讼服务平在全市属于首创,打造‘互联网+3’便民诉讼服务平台目的就是为了让当事人‘少跑一次腿,稍等一分钟,少费一点心’。”7月31日上午,临沂罗庄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新闻发言人发布了“互联网+3”便民诉讼服务平台的建设使用情况。

打造便民诉讼服务平台是贯彻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用信息化促进司法为民精神的具体措施,是对人民群众新时代多样化司法需求的具体回应更是法院提升诉讼服务水平、提高审判效率的必然要求。据了解,经过近一年的立案试点,2015年5月27日罗庄区人民法院正式在五处人民法庭全面开通了远程立案、远程交费、电子签章三大信息管理系统,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便民诉讼服务平台。

据介绍,近几年,罗庄区人民法院每年共审执结各类案件1万件左右,审判人员人均结案数都在200件以上,特别是五处基层人民法庭,工作人员仅有17名在编干警,承担了全院50%以上的审判任务,案多人少矛盾突出,法官办案压力、工作强度很大,提高法庭工作效能是当务之急。限于目前司法服务水平,当事人经常需要为立案、领取诉讼文书、提交案件材料、缴纳诉讼费用等多次往返法院和居住地之间,当事人深感疲惫。另外,由于辖区面积较大,最远的褚墩法庭距离法院近30公里,法庭工作人员办理立案、加盖印章、提交材料等事务需要多次往返法院与法庭之间,不仅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还增加了审判周期,不利于审判效率的提高。新闻发言人孙大伟说:“‘三个平台’的建设正是为了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少跑腿、少受累的诉求。”

“互联网+3”临沂罗庄法院首创三大便民诉讼平台

远程立案更及时

推行远程立案之前,除紧急案件外,派出人民法庭一般每周到立案庭办理一两次集中立案,无法保证每个案件都能及时立案。现在,当场即可以进行案件排期、诉讼文书送达等工作,自今年5月份推行远程立案后,人民法庭使用远程立案平台立案1414件,符合受理条件案件的立案周期由以前的7日缩短为1日,避免了当事人法庭到法院的来回奔波,大大缩短了立案时间。

远程交费更安全

推行远程交费之前,立一个案件需要当事人或者法院内勤人员奔波于法庭和法院两个地方才能完成,同时还容易发生道德风险及安全风险。远程交费的推行,使原告或法庭内勤人员少跑一个往返法庭与法院的路程,推行远程交费以来,法院共计办理远程交费749件,法庭到法院机关的平均路程为15.5公里,减少了往返法庭与法院的路程约23219公里。

电子签章更高效

推行电子签章之前,法律文书需由审判长、庭长或分管领导书面签发,再根据当事人人数及需要印制相应份数的法律文书到院机关办公室加盖公章,然后再回到人民法庭送达。现在,法律文书拟稿后通过审判长、庭长或分管领导网上加密审批后由签章员通过Ukey对法庭签章人员进行身份认证,并加盖电子签章后由审判人员直接打印并当场送达,大大缩短了法律文书的流转过程,由原来的大半天缩减至现在的几分钟,解决了人民法庭到院机关盖章往返周期长、消耗人力物力的问题。同时,当事人通过扫描电子签章过的法律文书左上角的二维码还可获取该案的案号、案由、承办部门、承办人等信息,实现了法律文书的防伪功能,提升了法律文书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也进一步拓宽了司法公开的渠道。

据介绍,自今年5月份全面开通远程立案、远程交费和电子签章以来,五处人民法庭已审结各类案件854件,每一起案件与三个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前相比,办案周期平均缩短了13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便民诉讼。下一步罗庄区人民法院将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优化更新诉讼服务平台的软硬件功能,使三大诉讼服务平台更加完善、更加便民、更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