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关禁闭”也有大学问,不要让孩子恨你!

“关禁闭”也有大学问,不要让孩子恨你!

【萌芽语】熊孩子不听话、打人、爱大喊大叫、喜欢搞破坏怎么办?小小人的叛逆期如何安然度过?小萌芽今天请来生活在美国的@威廉妈妈,讲一讲国外的time out管教法。它乍听上去好像和我们小时候的“关禁闭惩罚法”很像,但如果你看完这篇操作指南,会发现这当中的区别还是挺大的。

首先Time out 不等于关禁闭

Timeout在我理解就是,在小朋友不乖的时候,通过把他和当下的人和事做隔离,让他从而可以冷静下来。很多人认为time-out是一种惩罚方式,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time out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冷静下来,学会自我情绪的控制, 并不是为了惩罚孩子。对于time out有些人翻译成关禁闭,我其实觉得可能说成 让其冷静会更合适一些。但是因为这个方法算是我们借鉴来的,所以我们这里就统一用time out这个词语~~ 美国儿科医学会(AAP)建议是 至少要1岁以上的孩子才可以用到这种方式,而且这个方式一定是在你引导,沟通和教育多次之后还没有效果的情况是才可以使用的,所以切记不要盲目的并且频繁的使用,这样的话就会失去time out的作用。另外一点是,针对12-24个月的宝宝来说,time out更多的是他们一个冷静或者安静下来的时间,和大宝宝的time out的技巧会有不同哦。今天我们讲的更多的是 针对2岁左右的宝宝我们应该怎么样引入time out这个方法到我们的生活中。

Time out 怎么用?

1 多次引导后仍然无效才使用这种方法一般是使用到原则性的问题上的,所以如果孩子一般不会伤害和危机到别人和自己的行为问题上就不建议用time out,这种方法更应该用于打人,或者咬人等这些行为,而且是 在你引导过多次后无果之后才使用的。如果只是孩子哭哭闹闹的,情绪不满闹别扭,这种更建议你和孩子坐下来一起找出孩子为什么情绪不好的原因,而不是孩子一哭就让他去time out。有些情绪问题可能是你一个关系,或者一个拥抱就可以化解的,没必要激化矛盾用到time out, 反而起到反作用。举个例子,我家用过的time out就是在威廉他打人的时候,第一次我发现他打其他小朋友我是进行了引导,告诉他不能打其他小朋友,如果喜欢其他小朋友可以抱抱他这类的,但是即便是说了多次之后发现还是没有效果,所以在他后来又打人的时候我就使用了time out,让他站在客厅面对墙,后来他的打人的频率就小了很多,这只是个抛砖引玉的例子。

2 选择合适地方在你家找一个相对安静的区域,可以在那里放一个小板凳,或者一个小地毯,只要是这个地方是在你视线范围之内的,你都可以用来做time out的地方,注意点就是你要随时注意宝宝的情绪,避免有些宝宝情绪失控而伤害了自己。一般 我不建议把孩子关到屋里里面,因为这样子你没有办法随时看到他的情绪变化,而且一下子这样大的隔离会让孩子更加抵触。

3 不要让孩子觉得你是在惩罚他当宝宝不乖的时候,做家长的要先保持冷静。即便面对孩子大哭或者不高兴被time out的情况下,也请深呼吸然后冷静对待。 注意点就是在time out的几分钟内不要和宝宝说话,无论是正面的鼓励还是批评,都不建议,这个时间就让孩子自己静一下吧。 不要让宝宝看到你很生气的样子,否则宝宝会觉得你是在惩罚他。所以请冷静冷静再冷静。其实利用这个时间让你和宝宝都静下来,然后在处理刚刚不愉快的事情。

4 一旦开始time out,就要坚持到底一般1岁小朋友可以time out 1分钟,2岁2分钟,以此类推。但是什么时候能结束time out要由你说了算。如果孩子很快的情绪已经稳定了,或者是安静了,也可以提早结束time out。如果孩子30秒后就跑开了,time out就要重新开始计时。我之前问过一些美国家长,他们刚开始的时候怎么执行time out,他们告诉我的原则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就是坚持! 如果孩子跑了,你就让他重来,直到他能够完成time out,通过坚持,后面孩子就会知道如果自己做了错事请,就需要去冷静区域自己冷静一下。另外,如果要开始使用time out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话,那么就要坚持使用,也就是说后面的几天里面只要有同样的问题就需要time out,而不是就吓唬一下孩子, 如果有时候用,有时候不用的话,孩子很快就会知道你只是吓吓他。同样的问题,一般坚持3-4次就会有效果,坚持到你发现他不好的行为发生的频率大大降低为止。Ps:使用time out前一定要和家人沟通好,不要你让他去time out,爷爷奶奶等又去安抚,这样最不好。

5 如果孩子完成了time out,你需要做下面的2件事情

第一就是看着他的眼睛简明的告诉他为什么要time out, 注意此时不要在反问你知道我为什么让你time out?因为孩子在经历了time out后,已经冷静下来了,这个时候直接告诉他原因,这样子更直接更有效。不要一直不停的让宝宝告诉你为什么错,哪里错,下次该怎么办这些,因为你已经time out了,这些还是留在平时他还没有犯错的时候多沟通和引导吧。 第二就是要抱抱他,让他知道爸爸妈妈还是很爱他的,不要让孩子有抵触的心理。Time out要慎用的另一个原因也在此,有些宝宝会觉得自己被惩罚了,会不会爸爸妈妈不爱他了,所以你的一个拥抱会胜过千言万语,要让他明白,爸爸妈妈是爱他的,但是他也要为自己不对的行为负责。

“关禁闭”也有大学问,不要让孩子恨你!

第5点其实尤其重要,因为我自己有时候也会觉得好不容易威廉乖乖完成time out了,我因为趁此机会好好教育,但是后来我发现其实这个时候孩子只需要一个拥抱,然后我简单的明了的告诉他以后不要在做什么什么了。其实孩子都是自尊心的, 如果已经进行了time out,然后又喋喋不休的教育他,其实只能让事情变得更坏而不是更好。小萌芽无厘头插播笑话 据说这是父母揍孩子的经典开场白~知不知道错哪里了?不知道……错哪里都不知道?!啪啪啪啪!知不知道错哪里了?知道了……知道了你还错?!啪啪啪啪!知不知道错哪里了?……不作声?你还敢犟?啪啪啪啪!

“关禁闭”也有大学问,不要让孩子恨你!

哈哈,大家不要做这样的父母哦~

如果孩子不配合、抵触怎么办?

1.我的建议是你和他一起去time out的区域,然后不要相互说话也不需要过多的眼神交流,就静静的坐着。当他冷静了然后再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子坐。这种 一起time out的是比较正向的引导,传达了一种你会陪伴他但是他也需要冷静下来的讯息,慢慢的小朋友就会明白的。

2. 刚开始时间不要太长,第一次可以30秒,只要他了解到这个过程就可以了。后面可以再慢慢增加到1分钟或者2分钟。

3. 很多美国的妈妈告诉我,他们会在开始time out之前,找个他和宝宝心情都很好的时间,带他去time out的区域,让他知道如果犯了错的话就需要到这里冷静一下了。关于犯了什么样的错,这个时候你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他一些具体的例子,这样子孩子心理上会有个预期,到time out的时候抵触情绪就会小一些。我觉得这点也挺重要。 所以请提前告诉他time out的规则。

4.有些妈妈会担心time out区域固定下来以后,孩子变得会惧怕、排斥那个区域。还是那句话,家长的情绪也很重要。如果你带他去time out的地方,你自己也很生气,孩子可以感受到你的情绪,会认为是惹你生气被罚,被放到这个地方,就会开始排斥那个地方。你需要做的就是正常语调告诉他需要time out了,然后说一起去time out区,等他安静后再告诉他原因,他本来玩的高兴,突然要安静下来,其实对孩子来说已经是个转变,他会明白这个不是游戏。 所以妈妈们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宝宝的方式,而且time out的区域其实可以不必太固定,我家就会在客厅的面对某一面墙,也不是常常固定的区域。 另外刚还是使用time out的时候,不建议在人太多的情况下用,因为家里人很多的话,就难免有些人会出来劝阻,另外一个就是在很多人面前time out,有些比较敏感的孩子会觉得伤了自尊,不是很好。 最好是在家里只有2,3个监护人的时候,而且是大家提前沟通好的,time out期间都不要和孩子有互动比较好。

最后 说一下time out的几个误区吧

1. 惩罚孩子的最好方式: 这个方式不是万能的,它不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我还是建议在用此方法前,家长最好从多角度找找问题根源,有时候解决问题根源比time out来的更有效。例如有个孩子随地吐水,一用杯子就吐水,后来妈妈发现其实孩子是在练习刷牙后漱口,当她找到根源后告诉孩子刷牙才应该漱口,而不是喝水的时候,通过这样子的引导,孩子就改掉了吐水的习惯。

2. Time out期间一直说教:切记time out是让孩子情绪冷静下来的时间,不是对他说教的时间,所以无论是鼓励的,还是批评的,这个期间都不要和孩子做交流。 一切都在time out结束后再和孩子沟通。

3. 没有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有些行为是孩子发展的必经阶段,了解每个阶段的不同的行为发展才不会乱用time out。虽然我说了可以用于打人和咬人的行为,但是如果你了解到宝宝一般在20个月的时候会掌握这两项技能并赋予实践,这个时候要做的是更多的引导而不是time out。但是如果宝宝到了3岁还在打人,也就是明明知道错的提前下还在继续这些不好的行为才需要用到time out。

总而言之,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有它的两面性,用的恰当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并减少负面效应。现在在美国也有一些专家反对用time out的方法,但是也有些专家认为这个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让宝宝冷静下来的方法。如哭声免疫法一样,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好,同样的time out也好的和不好的方面,而且也不是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宝宝和任何情况的。我觉得作为家长还是要理智对待宝宝的一些不好行为,更多的是反思为什么他突然有了这些不好行为,是因为掌握了这项新技能不知道如何应用,还是因为环境的变化或者其他的一些原因,我觉得只有站在宝宝的角度去思考,去调整,去引导才应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一味的借靠一种方式来教育孩子。

关注萌芽研究所BUD微信公众号(myyjs_bud)和微博(@萌芽研究所BUD),更多母婴育儿原创科普知识,独家放送。

---------------------------------------------------------

*本文由@威廉妈妈 原创,为#一起来玩萌芽科普群# 大动物森林群之幼儿教养分享会的主讲素材。由组长@sun 、@天堂的番茄 整理,版权归@萌芽研究所BUD 所有。文章已交由相关法律顾问受理知识产权保护,如需转载刊登本文,请微博、微信联系。萌芽研究所BUD 是毕业于香港大学的妈妈创立的新媒体。

*萌芽君个人微信号:mengyayanjiusuo

*萌芽君微博:@萌芽研究所BUD

* 喜欢就转发分享给更多的人看吧!谢谢关注和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