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为父亲吸痰排便 株洲伢子用11年青春守护瘫痪老父

为父亲吸痰排便 株洲伢子用11年青春守护瘫痪老父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不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久病床前”的孝子,居住在炎陵县霞阳镇水电局宿舍的万军就是这么一位孝子。

11年前,万军76岁的老父亲突发脑血栓住进了医院,在医生宣告无法康复时,家人没有选择放弃;万军11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顾瘫痪的老父亲。和千百万个儿女一样,在赡养老人方面万军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但作为孝子,提起万军,街坊邻居无不竖起大拇指。

四处求医为父治病2005年2月4日,对万军来说注定是个难忘的日子,“父亲中风瘫痪了,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万军的父母亲均是县水电局退休职工,生了3个子女都已长大成人,原本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万军说,“父亲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性格开朗,只要他在家,欢声笑语就不断。”

但“天有不测风云”,65岁的父亲打算享清福时,却因患冠心病突感身体不适,住进了县人民医院,不到2天就偏瘫,在治疗的过程中病情加剧,导致第二次严重脑梗塞。

住院第19天,父亲全身瘫痪,手脚不能动弹,也不会说话,只剩两只眼睛活动。当时主治医师说没法治了,建议万军转长沙湘雅医院治疗。

元宵节当天,万军和姐姐、哥哥带着父亲到长沙湘雅医院找专家会诊,却始终找不到更好的治疗方法。但经过大夫的积极治疗和家人的精心护理,父亲的病情得以控制,却因脑出血压迫语言和运动中枢,已无法说话,瘫痪在床。“那次,老伴住了很长时间医院,一直处于昏迷之中。儿子几乎没怎么好好睡觉,胡子也没时间刮,整个人憔悴得不成样子。”万军母亲说。

万军的哥哥姐姐也都很孝顺,但他们因为工作比较忙,隔一段时间才能来一次,父亲几乎靠万军照料。父亲大便干结,万军就戴上薄塑料手套,用手指小心翼翼地将大便抠出来。

“父亲发病时,是走进医院的,出院时,是我们俩兄弟用担架抬着出来的,医生断言他半年之内不能康复的话,今后就永远不能走路说话了。”万军说,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父亲一生特别重视子女教育,省吃俭用供我们三个子女上学,不能让父亲就这样活下去。

坚守着这样的信念,万军四处求医,访遍了省内各大医院比较知名的内科专家,查阅了大量有关脑出血、脑梗塞方面的资料;遍寻民间中草药,请教了许多老中医,前后尝试了十几种、七八百服中草药,不论药多贵都要用,无论路多远他都要买回来。孝顺夫妻齐顾老 万军的母亲常年有病在身,哥哥结婚后就搬出去住了,照顾父母的重任就放在了万军身上。长期照料瘫痪在床的病人是极为辛苦的,父亲刚出院时,全身软绵绵,要同时有两人才能把父亲翻过身,而且每过一二十分钟就要翻一次身,因此万军每天晚上都无法安心睡觉,只能坐在椅子上打瞌睡,随时要给父亲翻身。

为了保证父亲呼吸顺畅,万军经常为父亲吸痰。特别是出院后的前几年,父亲经常无法自行排大便,万军经常要动手为父亲人工排便,他说:“再脏再臭,也是我的父亲,我们每个人不都是父母亲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的吗?”

除此之外,他还坚持经常给老人洗澡、擦身子、按摩。因此父亲身上从未生过褥疮。父亲的大小便全由人伺候,在老人的屋里,闻不到丝毫异味。所有的这一切,让身体不能动弹的老父亲多次感动得老泪纵横,虽然不能说话,但从父亲的眼神能体会到:“儿子这么孝顺,真是我的福分啊!”

冥冥中有天定,2006年,万军和陈艳结婚了。婚前陈艳就已知道万家的困难,换作别的女子定会再三犹豫,但万军的孝顺、勤劳、善良让陈艳感动,毅然嫁到万家,和丈夫共同照顾公公。

陈艳一直没有工作,全心承担起照顾公公的责任,每天按时给公公喂药、喂饭,擦洗身子。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夫妻俩还颇费心思,学会了理发、按摩理疗。

以前万军一个人的事现在变成了夫妻间携手的共同意愿,夫妻俩相扶相携,为卧床的父亲洗脸擦背、喂水喂饭、端屎倒尿、修剪指甲,稍微闲下来的时候就陪父亲说说话,天气好就背着老人躺在门前的大竹椅上晒晒太阳,遇到老人情绪不好的时,两人除了默默地承受着粗言恶语,还想着法子逗老爷子消气。

私底下万军也问过妻子后不后悔嫁给他,不善言辞的陈艳只是轻轻地握住他的手,摇摇头,然后笑了笑。或许夫妻间最真诚的感情也就藏在了这两手相握间,平淡无奇但真实而坚定。

11年来,万军在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的同时,在自己本职工作上同样获得认可。万军的同事说,“无论在哪个部门工作,万军都尽职尽责,丝毫没有因为照顾父亲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反而在工作中取得较好成绩,很让人感动。”11年青春书写一个“孝”在万军夫妻的精心照顾下,现在的老父亲神志清醒,脸色红润,一身干净整洁,虽然口不能言,身不能动,却可以用手在写字板上,用脚在地板上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字板也成了万军和父亲11年来的交流工具。“不过现在用得不多了,他的一个举动一个眼神,我就能猜到他想做什么。”万军说。

老人用脚在众人面前比划了一下,万军立马就猜到了父亲的想法,他说“我要活到100岁”。万军说,“以前父亲病情严重,几次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也不想拖累我们,情绪十分悲观。经过我们多年的照顾和关爱,老人身体不仅康复许多,精神上也乐观了。”

万军夫妇的一言一行,让附近的居民交口称赞。问及他何以十年如一日孝敬父亲时。万军说,“身为儿女,但求问心无愧,做儿子的理应如此。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现在父亲瘫痪了,我必须像他以前照顾我一样照顾他。而且我的妻子也很孝顺,家里很和谐,我不觉得苦,觉得很幸福。”

11年过去,万军从一个青年变成了中年人。十余年他的生活几乎没有变化,每天在单位和家里奔走忙碌,自己几乎没有任何的兴趣爱好。同行的市妇联副主席黄慧说,“他用11年的时间,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用逝去的青春书写了一个大大的‘孝’字,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无怨无悔,让人敬佩。”

采访结束,记者感触很深,从最初万军一人作为父亲的拐杖到夫妇俩共同成为父亲的“双脚”,陪着下肢瘫痪的父亲走了十余载,希望他们越走越远,也祝愿万军一家美满幸福。也许每个人的父母、子女都是我们身边看不见的一只手,子女小时,父母是手;父母老时,子女是手,只有互相握紧双手我们才能一路走得稳、走得更远。

(来源:株洲晚报 记者 赵露 责任编辑 张文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