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临时工”的说法何时休?

8月17日开始一段城管与摊贩没有任何肢体接触,执法的城管人员突然倒地,向同伴求救大呼“报警”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18日,官方称涉事城管队员系临时工,目前已被辞退。(8月19日光明网)

现在网上出现临时工的新闻已经引不起公众的关注。“临时工”现象已经成为了中国特色的怪象:犯错的都是临时工,解决办法就是开除了事。临时工在公众眼中就是替罪羊的代称,这种应对公众的策略已经成为了常态。但是,公众已经不买账,即使真的是由于临时工造成的事故,公众也不再相信,更多的是觉得责任单位在推卸责任。君不见某媒体大楼发生大火,倒霉的是“临时工”;忽悠了一堆人的“共和国脊梁”颁奖,伪造文件的是“临时工”;说高校乱收费不算大事的某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是“临时工”;暴踩商户脑袋的延安城管被查明是“临时工”;因为拒交2块钱停车费强行开车撞死老人的四川巴中市城管中队长,这次不是“临时工”,而是“志愿者”……

在一些涉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事件中,“临时工”成为最后的责任人,已屡见不鲜。有网友揶揄称:“临时工觉悟高,有啥责任一肩挑;临时工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临时工任务多,甘为领导背黑锅……”

在基层的行政执法过程中,由于执法力量不足,只能大量聘用执法辅助人员,而不少社会闲散人员也进入了辅助执法的队伍,由于缺乏行政执法能力与执法素质,“以暴制暴”胡作为的情况屡禁不止。临时工身份的特殊性和“临时”观念使他们在工作中,少了更多顾虑、缺乏更多约束、欠缺更多的培训教育(相较于正式工或国家公务员而言)。临时工由于“准入”关口相对于国家公务员和正式职工要低许多,因此相对而言,整体上讲,政治和业务素质要低一些,当时出事的概率就更高一些。 但是,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有网友指出,“坏事”都是临时工干的,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为出去做事的都是临时工,二是因为有关部门“一推了之”,在推卸责任。

还有网友认为,“临时工”,在公众眼里不外乎是换了一块遮羞布而已。所以相关单位要转变观念,不要一出事,就急忙用不是“体制内”的人来遮羞。其实公众要的是一种承认错误的态度,而不是一块换来换去的遮羞布。

不管是不是临时工,都脱不掉他们与城管的关系、与领导和管理的责任。不要把公众当傻子来愚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