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公共场所 请降低分贝安静共处

公共场所,你能小声说话吗?原本容易做到的事情,很多人却不以为然。高声接电话、高声聊天……这样的景象频频出现在图书馆、公交车、电影院等公共场所,这些平日里看似不值一提的小瑕疵,正在一点点破坏掉我们文明、安宁的生活环境。

成人篇

镜头一:图书馆里接打电话

“喂,我在图书馆,有什么事吗?”刚刚辞掉工作准备研究生考试的小卢,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小卢告诉记者,这样简单的一句话,配上不同的声音和分贝,效果截然不同:有人轻声细语快速挂断电话,也有人无所顾忌地大声说话。25日,记者跟随小卢走进图书馆时,图书馆内静悄悄的,偶尔有人步伐稍微重一些,或是朋友之间闲聊的时候,就会有人像被打扰了一般,从书本中抬头望向声源的出处。“仅仅是这么点声音,都有人觉得被打扰,你就可以想象,要是电话铃声响起来,有人大声说话,会给大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小卢小声地说,对于沉浸在书本中的人们,大声喧哗会打乱他们的思绪,影响读书的情绪。

果不其然,记者与小卢选好书本坐下才10分钟,不远处的书架内就传来了一阵有节奏的铃声,持续了五六秒,主人才将电话接起。“哦,既然这样的话,你就跟他说,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会妥协的。”也许是涉及与人谈判协商的内容,这位接电话的男子语气坚决,在一片静悄悄的阅读室内,他的声音显得尤为刺耳。

小卢认为,图书馆是人们享受阅读乐趣的地方,因为某些人在图书馆内大声讲话、接电话,打扰了其他人,这样的行为太不文明。记者25日还走访市区部分博物馆等明令禁止大声喧哗的场所发现,虽然大部分人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但还是有不少人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肆意打电话,大声说话,影响了旁边人的情绪。

镜头二:观看电影制造噪音

不堪大声喧哗骚扰的,还有电影院。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30名市民,80%的受访市民均表示,在观看电影时,最讨厌没将手机调成震动模式的人,以及在观看过程中大声说话等行为。

25日,记者与朋友到市区一家电影院看电影,大家被电影情节吸引着。然而,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紧接着出现了一名女生清脆的声音。更令人反感的是,这名女生的电话并没有因为电影而快速挂断,而是持续了5分钟左右。期间,这名女生除与人谈天之外,还不时大声欢笑。“怎么回事啊,能注意一下场合吗?”后排座位上,一名男子终于忍无可忍,出声抗议了这位女生的接电话行为。

“看电影晚进场的行为也让人很不舒服。进场后,由于光线较暗,有些人就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功能,一路照着找座位,找座位的同时,还要和同伴有说有笑的。”市民张女士说,她见过最离谱的情况,是一名女孩子为了给同伴照明,竟然坐在座位上持续亮灯,直至那名同伴来到座位上,“因为女孩早就到座位上了,她接了电话之后就开始打开手电筒照明,还一直小声喊着,告诉同伴自己的位置。”张女士很无奈地说,电影院的座位上都有编号,只要稍微仔细看一下,根本不需要长时间照明找寻座位,更不要说在座位上招手出声示意了。

市民小廖说, 除了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还有一些人边看电影边旁若无人地交谈,尤其是有些情侣,边看电影边议论情节。这样的情形会把自己看电影的心情搅得一团糟。

镜头三:喝酒猜码扰人休息

同住一栋楼,隔三差五被其中一家嘈杂的猜码声吵得睡不着,邻居们不堪受扰。

在平西村租房子的刘女士和几名邻居向记者反映,邻居小李白天上班,晚上其家里常常有人喝酒猜码,一直持续到凌晨,有时候还有摔酒瓶、摔碗筷的声音,吵得他和邻居们睡不好。“我上门去劝说了几次,但对方总是开头答应,过后又喧哗,真是没办法。”张先生对记者说道。住在二楼的小林因为开出租车要赶早班,楼下喧哗的猜码声让他们夫妻俩很生气,为此还曾和邻居吵了起来。张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屡次劝说未果,他还曾在对方房门上写了“请夜晚不要喧哗”的字条。

在福建园小区,由于临近平西夜市,而夜市里的饮食摊点经营“高峰期”是23时过后,兴致高的食客则会待到次日凌晨1时,有的甚至“奋战”到夜宵摊打烊。“不光油烟熏人,食客的猜码声更难受,半夜经常被吵醒,严重影响正常休息。”住在附近的居民对这样的现象表示很无奈。

儿童篇

镜头一:餐厅里四处乱跑

一家人围坐一桌吃饭,三代同堂团聚,席间欢声笑语,孩子们围绕着桌子快乐地奔跑,这其乐融融的画面令人倍感幸福。但是,如果这一切发生在餐厅、饭馆等公众场合,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近日,市民小覃与大学同学到南湖美食城一家餐馆就餐。19时左右,由于是就餐高峰期,餐馆大堂内很快就满座,其中还有不少家庭带上一家大小来聚餐。刚开始市民都各自享受美食、喝酒聊天,餐馆内的服务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但随后,一些小朋友吃饱后开始在餐桌周围奔跑,偶尔还伴随着尖叫声,很快三五个小朋友更是在大堂内打闹起来,互相追逐。但还在就餐的家长却并没有制止,仅仅是叮嘱:“注意安全,不要跑出去。”

“本来想好好吃顿饭,和大学朋友好好聚聚,没想到今天怎么这么多孩子? 吵闹得让人都不能好好聊天了。”于是,小覃只好提议大伙转移到南湖公园内散步聊天。而意外也就在此时发生了,一名服务员在给顾客换茶水,就在转身的一刹那,与一名在大堂内奔跑的小男孩撞在一起,不锈钢的茶壶的壶嘴位置划过小男孩的眼角,划出了一道血痕。餐馆的负责人和家长赶紧跑过来,带小男孩到服务台做紧急处理。而此时,其他家长也才纷纷唤回自家的孩子。

市民小覃说:“餐馆是一个公众场合,如果是遇上婴儿大哭还能理解,但是孩子到了懂事的年纪,家长就应该管好自己的孩子,不应该让他们在餐馆内打闹,影响到其他消费者,这也是对孩子的一个安全保障。”从事餐饮服务行业的何先生告诉记者,在上菜期间最怕的就是碰到小孩子乱跑,这无疑增加了他们工作的风险。

镜头二:音乐会吵闹惹人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欣赏音乐会、观看歌舞表演也成为当前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但市民在欣赏艺术之余,却忽视了音乐会的相关礼仪,引起其他观赏者的反感。

“我曾参加过一个慈善音乐会,期间,孩子们毫无秩序地在演出会场内跑来跑去,简直成为小孩子的一个娱乐场,令人很是心烦。”市民黄女士告诉记者,由于现在家长们的早教意识较强,总是希望小孩子们从小就能够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为日后的学习之路打下基础,于是就经常带小朋友参加一些音乐会、或者歌舞表演,但是往往没能管住孩子,反而让他们破坏了演出会场的气氛。

在艺术学院就读的大学生小廖告诉记者,自己经常到各大演出现场观摩学习。她说:“每场表演的时间都持续较长,一般小孩子都坚持不了那么长,尽管家长要求其安静,但是小孩子总是会有很多小动作。”有一次,在南宁剧场观看表演时,小廖后排的一个小孩子观看表演到一半时,竟然一直用脚踢前排的座位,这让小廖很是无奈。

对此,小廖表示,如果家长确实要带小朋友经常观赏,那就应该花多点时间,给孩子做足准备功课。比如事先要告诉孩子保持安静,不可以在演出中吃爆米花或喝可乐,也不应该让孩子在观看演出时玩游戏。在南宁剧场,记者发现,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演出期间的各种干扰事项,剧场方还特意安排了大量的工作人员在会场四周进行秩序维护,提醒市民遵守演出秩序。

市民呼吁:请不要打扰别人

作家余秋雨曾撰文写道:“我们除记住中华文化的一系列优点外,也不要忘记它的诸多缺憾。中华文化不在乎公共空间,大家都在责备我们的同胞有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毛病,这些毛病看似道德问题,实际上是对公共空间的漠视。” 在此文中余秋雨认为,国人缺乏公德心,对公共空间缺少认知:比如一个农村妇女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不能说没有道德,但绝对是缺乏公德的表现,对公共空间缺少认知。

“在公共场所,不可以打扰别人,这是一个基本的公德。但是,不管是图书馆、电影院还是音乐会等,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市民陈小姐认为,一件小事足以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内涵,大声喧哗置他人感受于不顾的行为,影响了别人,破坏了自己的公众形象,希望每个人都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要在张口间就引起他人的厌恶。

“公交车不是私人空间,一定要照顾到周围的人,不能只顾自己感受,而让别人受罪。”公交司机告诉记者,在公交车上大声打电话、聊天、听音乐的人屡见不鲜,大声喧哗严重影响了其他人,这是对其他乘客非常不尊重的行为。

多年从事幼儿园工作的幼儿教师张菊秋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公德意识是必需的。张菊秋觉得,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张扬个性,但到了集体中时要有自制力和约束力。家长平常要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也可以通过一些儿童绘本等教育孩子,这样更能让孩子接受。(记者 劳艳燕 陈 媚 吴洁辉)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