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临沂市第五届道德模范李正国,从事邮递工作40年,行程60万余公里!

简介:

李正国,57岁,从事邮递工作40年,行程60万余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5圈,共投递党报党刊、各类邮件1200多万份从未出现过积压、丢失、延误等差错,为村民捎带日用等物品10万多人次,村民的表扬不计其数。临沂市第五届道德模范李正国,从事邮递工作40年,行程60万余公里!

“邮递工作是我的命根子!能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给居住在大山里的乡亲们传递亲情,做为人民服务的事,我心里就开心!”面对临沂市电视台的采访,李正国乐观的说容。57岁的他干了一辈子邮递员,花白的头发和黝黑的皮肤证明了他的年龄和职业。一身带有“中国邮政”的制服,更为他标注了这一生也不会褪色的标签。

费县马庄镇位于费县南部边陲,地处尼山山脉腹地,涑河自西向东穿过,这里峰峦叠嶂,山道崎岖,全镇有40个村,5.3万人口。在这里,报刊杂志、书信包裹是当地群众了解外界变化,沟通亲情的重要渠道。为了架起这座绿色的桥梁,费县邮政局马庄支局投递员李正国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凭着一颗赤诚之心,他无论风霜雨雪,还是烈日炎炎,都能在第一时间把党的声音,外界的信息,亲人的牵挂传送到山里的老百姓。

临沂市第五届道德模范李正国,从事邮递工作40年,行程60万余公里!

1973年,16岁的李正国成为马庄邮政支局的一名邮递员。从此,他便承担起全镇的投递任务。李正国所走的这条邮路,是当时全县覆盖面积最大,总里程最长的邮路。七八十年代,镇里的路多半没有主路,全部是穿梭在山岗丘陵,羊肠小道之中,泥泞难行。沿途要翻20多座大山,涉7条河流。为了准确无误、及时有效地传递亲情,为了不让日报变成周报,他每天早晨6点多就得赶到局里整理报纸、杂志、挂号信等邮件然后扛着100多斤重的邮包出发,行程50多公里,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口煎饼,翻山越岭奔波于峡谷小道之间,常常完成投递任务回来时已是万家灯火、满天星斗。如果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不堪,稍不小心,就会滑入谷中;有好多地方自行车都没法过,只能靠步行,摔跤跌伤是也是常事,淋湿衣服和扛自行车过河更是常事。

尽管每天都是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但只要看到乡亲们接到完整无损的邮件而洋溢满脸的喜悦时,李正国会马上浑身释然,再次打起精神。在他看来,用户的满意就是对他工作最大的赞扬和肯定,因为他坚信只要比别人努力多一些,就一定能做好。他凭着高度责任心,每天硬是把每个包裹、每封邮件、每份报刊准确无误地传递到用户手里。

马庄镇芍药山村和莲花村的报刊和特快专递邮件比较多,李正国风雨无阻,始终坚持认真投递每一件邮件,他的敬业、朴实、坚持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赞誉。莲花村村干部被李正国风雨无阻,特别是雨雪天坚持投递邮件的诚信敬业精神所感动,告诉他隔一两天再送也行。可李正国笑了笑说:“把邮件按时送到群众手上是我的责任。”

怎样才能当好邮递员,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这是李正国工作之余想得最多的事。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每次投递,李正国除了送邮件,还要为乡亲们捎上一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等生活日用品,邮件和日用品将他的邮包塞得满满的。村民们把他看成了自家人,一些老人干脆把自己的身份证交给他保管,一有汇款、包裹来,李正国就取出及时送到老人们手中。

联新村村民大部分在外务工,李正国就成了村里人最期盼的人。每当有村里的信件、包裹、汇款,李正国都会在第一时间送到他们手中。西古口村,90多岁的老人鲍荣谦每月的生活费都是在外打工的儿子于月初邮寄回来。如果没有及时收到汇款,老人的生活就会陷入困境。李正国了解这一情况后,便常把自己的工资先垫给鲍荣谦。

北山湾村民鲍安资说:“我家离镇驻地太远,有30多里地,亲戚朋友给我邮点东西去取一趟太折腾,每次我都托老李给捎回来,他从来没说过一个‘不’字。”梧桐峪村80多岁的老人陈如泉说她爱吃镇里集市上的馓子,可村里没有卖的,有一次她和别人唠嗑的时候说起这事被李正国听见了。打那以后李正国逢集就给陈如泉带半斤,而且从来不要钱。这些年里,邮路上的村民都能在李正国及时有效的服务中传递亲情,满足所需。

李正国每到一个投送点,村民们都会把他当亲人。那种朴素的情感,是李正国用善良细致的心编织而成,是用脚上厚厚的老茧磨出来的。为了加强和用户的沟通,李正国主动和当地群众接触,并通过访谈征询意见建议,努力做到“三勤”。即“嘴勤”:不知道或不清楚的多问多打听,直到确认无误;“手勤”:多做记录,力争记下绝大部分用户的住址,并帮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去缩短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腿勤”:在投递过程中,不管是报刊还是信件,不厌其烦地把每份报纸和刊物邮件及时准确投递出去,今天用户不在,就明天再投,直到亲自送到用户手中为止。一次经过张胜庄村时,车子要上一个泥泞的坡,李正国吃力地推着车往上走,几乎推不动时,突然感觉车身轻了不少,回头一看,一个大爷正在使劲地帮助他推车。上了坡,李正国刚想说声谢谢,那位大爷先开了口“上次俺小孙子找不到了,一家人都急死了,是你晚上给送回来的,连口水都没有喝你就走了,这回怎么着也得回家喝杯酒再走。”老李笑着说不去了,改天吧,今天的报刊还有送完。

“其实我也没为他们做啥,都是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为别人做了什么,李正国总是不往心里去,可别人为他做的事他可记得特别清楚。“时间长了我和用户处得非常好,他们的一个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水都让我心里热乎乎的,雨雪天我的车一停下,就有村民过来给把咱车上你泥给扣去,你说这些怎么不让我感动,只要他们有需要,我宁愿多跑10里地。”

随着条件的好转,李正国已将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在此之前,他一共骑坏了六辆自行车,而他现在所骑的摩托车已经是第4辆了。39年来,李正国除了因为投递路上扭伤了脚请过半个月的假,从未耽误过工作。“老乡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李正国说,村里有的路可以不通,但邮路永远不能断。

39年来,他行程60万余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5圈,共投递党报党刊、各类邮件1200多万份从未出现过积压、丢失、延误等差错,为村民捎带日用等物品10万多人次,村民的表扬不计其数。

李正国言语不多,憨厚敦实,生活简朴。他爱人没有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每月的工资。除了家庭日常开销和孩子们的学费外,他的工资基本没有剩余,但他从来没有因此向单位提过任何要求。

“老李真是个好人,他自己收入不高,除了要养活自己一家人,还要经常帮助村里的老人孩子,为了省点钱他连盒烟都不舍得买,买来烟叶自己卷着抽。”马庄镇邮政支局局长董晓燕对李正国尤为佩服,“他做的好事不止这一件,他还在投递报纸的途中救过受伤的群众,帮助走失的老人找到家。应该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老李不爱说这些。”

在这条崎岖的邮路上,李正国走了39年。繁忙的工作让他的背变得弯曲。周围的人都想不通,是什么力量让李正国付出如此的努力。当被问到“你为什么能在漫长而枯燥的邮路上坚持下来”时,李正国只是憨憨的一笑说:“是乡亲们渴望外界信息的眼神,和他们中的一些人贫困的生活状况,时常触动我着,使我下决心干好这份工作,哪怕能改变一点点乡亲们的生活,我就满足了”。

一个总是面带微笑、平时不多说话的投递员——李正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几十年如一日地为邮政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别人不干的他干,别人抢着干的他就干得更好,一种坚忍不拔、奋发图强的精神让我们深受鼓舞。

2014年9月,临沂市电视台和费县电视台闻讯赶来对李正国的投递服务先进事迹制作了专题节目,栏目组人员对他曾工作过的马庄和芍药山的用户进行了走访,眼前的一切让大家简直不敢相信:马庄镇西古口一位患病的大爷病情严重,已在床上躺了好几天,当听到邮局投递员李振国来访时,宁是要爬下床来接待我们。另一位残疾人告诉我们:当今社会这样爱岗敬业的人太少了,我不喜欢说言不由衷的话,但今天你们电视台来采访,我一定要把李正国的事迹告诉所有人。李正国投递服务39年的专题片播出后,引起了全市人民对邮政投递服务的理解和支持,也让广大用户对邮政服务更加信赖。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李正国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天的事情今天办,答应群众的事情绝不食言。无论时间多晚、无论刮风下雪、无论假日休息,他都把群众的期盼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