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平安宁夏行”特别报道之综治亮点

本报特派记者 张剑强王昊 蒋宜斌

“平安宁夏行”特别报道之综治亮点

泾源县检察干警在检察联络点了解民意。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结合民族地区实际,以区情为基础,以民意为导向,以问题为抓手,以深化平安宁夏建设为载体,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力维护了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

全区各综治单位深化基层干部、干警进村入户工作,大大提升了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网格化管理,推广基层网格化规范运行;完善矛盾化解机制,创新调解方式,实现多元调解,争取发现问题在基层,解决问题在基层;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构筑防范青少年犯罪屏障……通过种种措施,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也逐年攀升。

铁路护路:

破解平安之路的和谐密码

“你当过兵吗?”

“当过!”

“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多久?”

“八年!”

8月17日上午11时,在宁夏自治区银川市西干专业铁路护路联防队, 9名身着制服、飒爽英姿的队员吸引了采访团的注意。这支护路队成员中年龄最大的28岁,最小的24岁,其中有好几名是退伍军人。

铁路是经济命脉的延伸,有了铁路就有了保护铁路、每天用脚步丈量平安的护路巡防队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境内有包兰、宝中、太中银、干武4条干线和石汝1条支线铁路,全长1043.4公里,维护铁路安全,确保大动脉安全畅通,既是铁路部门的主要任务,也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3个专业护路大队、39个联防队、264名专业铁路护路队员,在宁夏境内全长千余公里的铁路线上,每天在铁路线路及大小车站巡视盯守,及时排除险情,日复一日维护着铁路安全。

宁夏护路办,全称宁夏铁路护路联防办公室,成立于1996年6月11日,是全国唯一直管专业护路联防队伍的护路组织。2014年,宁夏护路办打破以往各单位部门单枪匹马保安全的传统,协调宁夏自治区综治办、兰州铁路局、兰州铁路公安局建立了地方护路组织、护路成员单位、铁路公安机关、铁路内部单位和专兼职护路队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的铁路护路联防“五位一体”工作机制,确定了联席会议、协调配合、联防联控、问题联治、矛盾联调、宣传联动、应急处置、信息共享、督查考核等9项工作制度,实施联防、联治、联打、联调、联动、联创,同筑安全屏障,共谋铁路畅通。

目前,宁夏全区5市、19个县(区)及铁路沿线各乡镇(街道)、村居均成立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领导小组,市、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县(区)政法委(综治办),主任由综治办主任或专职副主任担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至2名。因为护路人的执着和奉献,宁夏境内各类涉路案事件逐年下降,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宁夏境内千余公里的铁路线成为名副其实的“平安之路”、“和谐之路”。

“平安宁夏行”特别报道之综治亮点

泾源县检察干警开展“亲民检察”活动,解答群众咨询。

普法教育:

构筑防范青少年犯罪屏障

8月21日下午,泾源县人民法院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庭审”。

“请公诉人、辩护人入庭,请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及合议庭成员入庭。”书记员宣读完法庭规则后向审判长汇报,“报告审判长,法庭准备就绪,请审判长开庭。”

“泾源一中少年模拟法庭现在开庭,传被告人到庭。”审判长敲下法槌。随后,“法警”将“被告人”带上法庭……询问“被告人”基本情况、宣读起诉书等,“小法官”开庭审案的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被这群稚嫩的孩子模拟得有模有样。

这样特殊的“庭审”,对当地在校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2012年,泾源县法院在泾源一中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并在该校和泾源县高级中学设立“模拟法庭”,让学生们体验法律的威严。设计在学生群体中经常发生的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等案例,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扮演合议庭组成人员、公诉人、被告人、法警、律师等角色,并组织学生现场旁听审理。

“泾源法院及时在学校开办‘模拟法庭’,让学生通过案件的审理、裁判,切身体会到法律时刻在身边。‘模拟法庭’开展3年了,泾源法院的法官们每次编写的案例都和学生息息相关,这种形式非常好,非常有必要。”泾源一中副校长者永生对“模拟法庭”非常肯定。

据者永生介绍,该校3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偷盗行为,学生中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恶性打架事件,学校连续3年被评为“平安和谐校园”。

在此基础上,泾源县法院今年深入辖区各学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作为依法治县的举措之一。法官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们明白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并结合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为学生们讲解了刑事犯罪的相关责任年龄问题,违法与犯罪、打架还手与正当防卫的区别等,增强了学生明辨是非和自觉抵制外界不良诱惑的能力。

泾源县教育局局长赵万仓表示,泾源县法院“青少年警示教育基地”的一系列活动,起到了弘扬法治文化、关爱学生成长、营造和谐校园的作用。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以外的法律知识,增强了他们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同时也拉近了法官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亮起了一盏安全信号灯。

化解矛盾:

做群众的贴心人

65岁的老人武天银,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一干就是37年,还连续5届当县人大代表;他不识字,却是当地有名的“法博士”,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包公”、“贴心人”……

他是如何做到的?

盐池县惠安堡镇杨儿庄村位于惠安堡镇东部,辖8个村民小组,391户1346人。自1978年以来,武天银先后担任该村村主任、党支部书记达37年之久。37年间,武天银一心为民,带领村两委班子及全村群众带头学法普法,坚持依法治村,采取多种措施使该村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虽然不识字,但武天银却有很强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县上和镇上的各种培训让我学习到很多知识,国家政策、法律常识等,回来再讲给村民。”

事实也确实如此——他总能把政策内容和法律常识准确地传达给村民们,深得村民拥戴。这些年,村里发生的矛盾,经过武天银调解后几乎没有再上访的。村民与武天银打趣地说:“武书记的调解能力和水平不服不行啊,就像我们村的包公一样,我们相信他。”

2013年,李记坝煤矿在杨儿庄村陈大梁组施工,占用了陈大梁组村民的土地,引起纠纷。武天银得知消息后,立即前往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安抚村民,并及时向镇党委、镇政府汇报,后经他多次协调,李记坝煤矿给予陈大梁组村民7万多元的草原补偿费,土地纠纷顺利化解,防止了矛盾激化。2014年,武天银共调解土地纠纷、家庭纠纷等23起,做到矛盾纠纷不出村,多年来该村未发生上访案件,有力地促进了全村和谐的良好风气。

在武天银及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荣誉接踵而来。该村于2013年被司法部、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为盐池县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起到了带头作用;被自治区人大评为先进代表小组;被吴忠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五五普法先进集体”;被吴忠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评为“依法治理示范单位”;被盐池县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被盐池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先进集体等。

“平安宁夏行”特别报道之综治亮点

固原市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

能动执行:

保护每一位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8月21日一大早,泾源县法院执行局局长禹万金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忙碌地敲击着键盘。“一位老大爷等会儿要来领赡养费,我得把领条提前写好,免得老人家等待。”

“怎么就你一个人,其他执行法官呢?”

“发现了一名被执行人的车辆,都去盯人了。”禹万金回答。

上班时间刚到,一位白须老人走进办公室,禹万金急忙上前,请老人坐下,并给老人倒了一杯热茶。此时,正在巡庭的泾源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慕蓉此时刚好来到执行局,她示意禹万金不要介绍她,静听老人诉说。

老人今年70岁,是香水镇米岗村人,因大儿子对他的生活不闻不问,今年6月30日,王大爷将大儿子起诉至泾源县法院,要求其履行赡养义务。很快,经法院调解,大儿子答应每年支付王大爷赡养费4000元。但调解后大儿子并没有按时履行,王大爷遂于7月24日申请执行,执行法官用一周时间执行到位,并通知王大爷来领钱。

“这是您的执行款,您数一下。您对这次执行满意吗?我们的法官哪里做得不到位您就说。”慕蓉将执行款交给王大爷,并征求其意见。

“我还以为漫长得很呢,结果办得这么快,态度非常好,我老汉非常满意,感激都来不及,还有什么意见。”王大爷感激地竖起大拇指。

在执行工作中,最头疼的是人难找。针对大多数被执行人在外地打工的现状,执行法官除远赴外地寻人、查找财产外,对一些“躲猫猫”的被执行人蹲点守候,使部分久拖未结的“钉子案”“骨头案”得到执行。

张某某与摆某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陕西省陇县人民法院于2014年11月7日委托泾源县法院执行。案件受理后,因摆某某长期在外,执行法官多次均未寻找到其下落,其家属也不予配合。经查,摆某某无财产可供执行,致使执行陷入困境,但法官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就在上个月,执行法官得到摆某某最近在家活动的消息。

7月13日凌晨,经过蹲点的干警将摆某某抓获,但到执行局后,摆某某以其年迈身体有病为由,用尽各种招数拒绝履行。执行干警边做摆某某思想工作,边指定专人观察其身体状况,同时派人寻求其子女的配合。最终,摆某某的儿子当场履行1万元执行款。

5年来,泾源县法院所有受托案件均全部执结,从未因接受委托而推诿或者拒绝执行,杜绝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不但保护了外省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而且真正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则。

“平安宁夏行”特别报道之综治亮点

泾源县法院干警开展普法宣传。

亲民检察:

主动“出诊”解决基层“短腿”问题

政法系统中,公安、法院、司法部门均在基层设立了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基层出现的问题,通过基层派出机构就能解决,唯有检察院在基层空白。这种“短腿”现象,使广大群众无法近距离地了解检察工作、近距离地向检察机关表达诉求,造成群众的诉累,如何解决?

2011年,全区检察机关提出“一院一品牌”建设,泾源县人民检察院迅速研究部署,打造“亲民检察”品牌。

“那时,把‘亲民检察’仅仅理解为深入基层,化解矛盾纠纷、受理案件线索就行了。但通过一段时间运行,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打造‘亲民检察’必须紧紧依托检察职能,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沉下身子、深入基层,零距离地与群众交融感情,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解决检察院在基层‘短腿’问题;另一方面,要持之以恒地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宗旨,切实将为民、便民、亲民理念贯穿检察执法办案全过程,让群众从我们办理的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泾源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穆存祥说。

2012年,泾源县检察院通过对一年的“亲民检察”工作进行总结、完善,提出了打造“亲民检察”实行“两条腿走路”的细致措施。在全县乡镇村组、清真寺、司法所等基层单位设立21个巡回检察联络点、3个乡镇检察室、1个社区矫正检察室,对群众诉求实行“一揽子管”的办法,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在检察联络点聘请联络员,通过定期培训,赋予联络员一定的岗位职责,让他们协助巡回检察官受理并解决辖区群众的诉求。凡是联络员能调处的矛盾纠纷就让联络员解决,不能解决的,再将案件线索汇总到检察院统一分流办理,对属于检察职能范围的问题,及时分流相关业务机构限期办理并答复,不属于检察职能范围的及时转办到相关主管单位,实行全程跟踪监督,直到办结为止,使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案案有回音,确保群众满意。不但解决了检察院在基层“短腿”的问题,极大方便了群众诉求,而且通过开展“法律七进两服务”活动,广泛地宣传了检察工作,有效拓展了检察执法办案线索来源渠道。

强化基础:

将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

“平安是福”,平安是最大的民生,平安是最好的发展。今年以来,固原市政法综治工作以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基本任务,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追求,以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根本目标,深入推进平安固原、法治固原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城镇社区推广原州区东海园区社区、隆德县城关镇红崖社区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在农村整合乡镇综治、维稳、信访、司法、法庭等基层资源力量进入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前台接待受理,当场直接办理,后台协同处理”工作机制,努力提升服务水平。整合驻村(社区)警务室、治保会、调委会、治安巡防队等资源力量,建立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将网格化管理的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

西吉县领导干部联系宗教场所和宗教人士工作机制、隆德县以“妇女之家”为载体成立“留守妇女互助组”、泾源县为加强农村留守老人的救助和管理在全县农村建立幸福院(老饭桌)等创新性亮点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得以推广。

自去年开展政法机关服务型窗口单位建设以来,固原市政法机关在硬件建设投入、落实便民举措、严格服务承诺、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把筛查剖析整改最差窗口单位活动作为落实“三严三实”的具体举措,组织市政法各部门筛查确定最差窗口单位,分别由自治区和固原市挂牌整治。

基层是社会矛盾的发源地,也是矛盾最为集中的地方,将维护稳定的防线建在基层,就抓住了稳定的“牛鼻子”。固原市政法综治部门坚持“两排查一分析”制度,落实“三调联动”机制,每月召开矛盾纠纷排查研判分析例会,跟踪督促排查化解重大复杂矛盾纠纷。政法机关探索建立民商事案件全程调解、困难群众诉讼费减免、农民工劳务纠纷绿色通道等机制,成功化解了时间跨度大、涉及群众多、各方利益纠葛复杂的几起上访案。

市、县(区)在矛盾纠纷多发单位、多发行业组建11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和专职调解员队伍,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行业内部。在全市各清真寺设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站,聘任执坊阿訇和寺管会成员为基层工作协调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上半年,全市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329件,调处成功7292件,成功率达99.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