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从精神上被抹杀的妈妈

文 尉迟上九

首先我也不得不称赞一下这位八零后的卷毛小子,居然可以将这类型的题材拍得如此别具一格,整部影片散发出强烈的个人的风格和特色,看完之后发出惊叹之声是毋庸置疑的。青春期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但能否走得顺畅而留下美好回忆,那还得取决于所处的家庭环境与对自身内心的窥探。

从精神上被抹杀的妈妈

一看到这令人有些寒心的片名时,我还以为这是一部惊悚的恐怖片,但我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却逐渐被这部电影给吞噬了,这片名并非如烟雾弹般与主题没啥联系,其中的杀并不是赋予真正行动上的意义,而是片中男主角在精神上的一种抹杀与否定。这部电影的故事架构其实很简单,讲述的是一名正处青春期的男生与其母亲在相处过程中的种种。影片通过大量的争吵表现出母子之间的隔阂、分歧、矛盾,随之再插入同性恋这一身份,使得两者的关系更加的激化,母子间的情感冲突也变得更加的强烈。

从精神上被抹杀的妈妈

这部电影在摄影上看得出花费了诸多心思,黑白的人物特写加入内心独白,参杂在大量暖色调的对比中,导演大胆的运用颜色上的对比来表现出内心情绪的起伏与波动,在影片中有几处都是在悠扬的配乐与缓慢的动作之中将内心情感的爆发得以体现,如此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一件制作精良的艺术品。

从精神上被抹杀的妈妈

这部电影所反映的其实是很常见的社会现象,世上有很多当亲家庭的孩子因缺少父母的关爱而误入歧途的数不胜数,没有共同的喜好与话题,从未敞开心怀的面对过彼此,双方只会一意孤行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家长因为工作而忽视了孩子成长期的心理变化,孩子因身处青春期叛逆任性也是难以避免的,从未以一颗体谅与包容的心为对方着相,只会使得彼此间代沟与误解变得越来越深。影片中的母子也正是如此。

从精神上被抹杀的妈妈

从片中鲁伯特的内心独白中,可以看得出他非常渴望母爱与家庭的温暖,他希望可以与母亲心平气和的谈论,互相理解,不离不弃。但每次大家需要的交流的时候,总会变成水火不容,破口大骂,因爱深恨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而从鲁伯特母亲的只言片语中也可以看出她对自己儿子的爱,但她却从未真正进入过他的内心去了解与理解他,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努力工作支撑这个家还要忍受别人的闲言闲语实在也不容易,但比起物质也许孩子更需要是精神上的支柱。

从精神上被抹杀的妈妈

就当大家都意识到退一步海阔天空时,鲁伯特的性取向又将母子间的关系推入火坑,世俗的偏见,使得两人的关系如覆水般难收。做事从未征求过孩子的意见,这让鲁伯特更加的叛逆与反抗,他肆意的宣泄着自己的情感却还是无法逃出母亲的控制。两人也就形成了一种不断逃避与控制的恶性模式中。直到最后鲁伯特得知母亲这么做的原因,母亲也通过录像倾听鲁伯特的心声后,才有了挽回的机会。影片最后在鲁伯特儿时与母亲的玩乐中结束了,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感慨和遐想的空间。

从精神上被抹杀的妈妈

影片中鲁伯特有两次否定了母亲的存在,一次是对老师说自己的母亲已经死了,一次是转校后写了一篇《我杀死了我妈妈》的论文,他不断地在精神上抹杀自己母亲的真实存在,爱的越深恨得越深,鲁伯特一再的否认其实就是在不断地肯定母亲在自己心中的地位。而影片中体谅鲁伯特的老师的出现,应该就是一种理想教育体系的展现,可以默契的配合着彼此的爱好,无忧无虑的诉说着自己的心声,会彼此鼓励与慰藉,其实这才是母子之间最应该有的。

从精神上被抹杀的妈妈

像这种带有自传性的电影,或多或少都参杂了许多个人的体会与感受在其中,所以才使得影片显得更加的真实与深刻。刻骨铭心的经历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成熟与内敛,有时唯有经历人生中的种种坎坷才能给人带来无尽的精神财富,我相信这也是为什么仅仅只有二十岁的大男孩能拍出如此优秀电影的原因。

作者:尉迟上九 原标题为《我杀了我的妈妈:精神上的抹杀》

十点电影经授权发布本文。

公众号:十点电影

微信号:sdimov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