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休宁县汪村镇:新安源头有个“修路节”

黄山新闻网8月31日讯(洪宁)8月28日,农历“七月半”,是民间传统的祭祖节。在新安江源头的汪村镇,一条由该镇小连口通往上汪村的古道上人头攒动,热火朝天,由当地村民组成的义务修路队正忙着锄草修路,构成一道美丽而独特的风景线。

“今天我们一共来了20多个人,7点来钟就上工了。”修路现场,田里村小连口组村民汪大清对笔者这样说道。在他的身后,村民们正头戴斗笠、腰插柴刀、手握锄头,有的甚至光膀上阵,砍、劈、锄、挖、填……劳作的吆喝声、悦耳的欢笑声在绿意盎然的山间回荡。

年近70岁的村民汪民意,精神矍铄,穿着一双破旧胶鞋,在队伍中挥舞着镰刀,一点儿也不比年轻人差。据他介绍,在公路通车前,这条古道是村民出行的重要通道,村里小孩上学、林茶特产运输等全都“仰仗”着这条路。百年来,当地群众有个约定俗成的传统,就是将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定为“修路节”,每户出一个劳力参加义务修路,以确保古道畅通无阻。当下这条古道的作用渐渐变小了,但仍是村民重要的生产作业通道,这一传统一直延续着。

临走之际,笔者看到,经过村民们半天的奋战,道路两旁的杂草已经清除、散落的垃圾已被拾捡干净、破损的石板也得到了修复……整条古道面貌焕然一新,宛如一条银丝带盘绕在山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大家把路修好了,走着方便也舒心。”“修路节”的组织者、小连口组村民组长詹贺钦介绍,忙完这些,他们还要赶去搞另条重要的生产通道,那里有着200多亩的茶园。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义务“修路节”成了一种特有的习俗,成了一种文化的传承,处处彰显着村民的善良,处处描绘着淳朴的乡情。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