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一次意犹未尽的聊天

这是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每周六天气好的时候,几位老友分别骑着单车,定时在郊外的绿荫下相聚聊天儿。什么要闻新政、民生热点、养生保健、休闲娱乐、家庭生活……可谓是漫无边际,海聊一通。有时会很自然地归到一个主题上,大家各抒己见,有述说、有倾诉、有体味,有评论、有感慨、有领悟,其乐融融。

这天,老庞带着一脸“官司”说起了自己的郁闷。前几天,儿子陪媳妇去外地参加同学聚会,顺便旅游。老庞突患急病住院,庞大娘给儿子通电话时,为了不让儿子担心,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儿子回来后也没有特别重视。庞大娘对此很是不满,几次在家里提起此事。儿子、儿媳解释、检讨,庞大娘认为是搪塞。后来庞大娘无意间把此事说给了邻居梁大妈,梁大妈好心好意并婉转地劝说了庞大娘儿子几句。庞大娘的儿子回家就和妈妈吵了起来,说母亲在外败坏他的名声,让他栽了面,气呼呼地甩门而去,弄得全家老少近日都很纠结。

老友们接着老庞的话茬儿,打开了话匣子,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老胡说,“家丑不可外扬”有一定道理,子女的面子、自尊很要紧,你和老伴儿可得多注意点儿。还列举了自己经历的两个生活实例“现身说法”。

我对老庞说,认为儿女是自己的孩子,就在他们面前摆老资格,把儿女的一点儿“不是”当成大事儿说,这就错了。儿女考虑不周,或是出点儿错,这很正常。不是什么原则问题,父母应该多包容,不能絮絮叨叨没完没了,谁没犯错儿的时候?多赞赏、多鼓励儿女,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

老曹就此拓展了主题,就“怎样与子女和睦相处”谈起自己的“内心世界”:对儿女的付出是咱老人已经送出的东西,自个儿就不要总想“找补”回来。强求回报就变成了欲望,得不到必然伤心。还有,不能总唠叨自己往日的辛苦和功劳,甚至把帮儿女做饭、洗衣、照看孩子那些事常挂嘴边,那样会让儿女们心情沉重、压抑,影响与两代人之间的感情。抱怨多了,自己生气,子女也有压力,实在得不偿失。应该体谅、理解儿女所承受的工作不易和心理压力,相信他们是孝敬的,一定会感恩的。

老林对儿女的回报也颇有见地:现在还有相互询问、攀比儿女回报的,这更不可取。我是从来不打听邻里这方面的信息,更不在外谈论这方面内容。我有一儿一女,他们的家庭情况不一样,经济条件也不同,在孝敬我们老两口儿方面数量和形式上肯定不同。甚至他们的性格、爱好都反映在回报的方式和内容上。我们从来不向儿女提过高的要求,也不苛求他们回报相当,在家、对外从不比较、褒贬,免得生出薄厚之情。时时想着“好事多说精神百倍,糟事总提惹气伤身”。

老岳接着话茬儿说:“一件衣服、一种食品、一个礼物,抑或一声亲切的称呼、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温馨的问候,都是子女真挚的爱心,都是子女真诚报答。当父母的都要十分珍惜,应该喜形于色,热情接纳。因为,这是理解、赞许,更是尊重,也是对子女的孝行爱举的‘回馈’”。

围绕“怎样与子女相处”这一话题,老友们足足聊了将近半天时间,还意犹未尽。看来,百姓生活,生活百态,其间可聊、可思、可学、可鉴的学问真是不少。聊天犹如精神会餐,着实是一种享受,它胜过丰盛的宴席!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