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易被骗子利用的心理


微课堂易被骗子利用的心理

微课堂易被骗子利用的心理

★★易被骗子利用的心理★★

——对付专业骗子要懂点心理学

“骗子受过专门培训,是高明的‘心理学家’,擅长使用心理咨询式的谈话技巧,把人一步步引入陷阱。”从众多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看,贪便宜,怕犯错,好奇心,不愿改错的受虐心态等四种心理,最易被骗子利用。应对骗局的最佳办法,就是不予理睬或电话核实,不给机会。

A、开放式聊天“套取”个人信息

【应对】故意“张冠李戴”地反问

“王阿姨,你最近恢复的怎么样啊?”

“我在家感觉很不错,谢谢。你是陈大夫吧……”

像这样的电话聊天,在电信诈骗中很常见,最典型的莫过于“猜猜我是谁”。在心理学上,这叫开放式聊天,骗子故意在关键处留下空白,让你猜测性地去填空,其目的在于通过“套话”而获取你的个人信息。

应对这种骗子,可以故意张冠李戴式地反问,比如故意说错某个亲人的姓名或工作地点,然后很随意地问骗子“某某人现在常州混得不错吧?”这样的问题只要两三个,对方就能露出马脚。

B、怕留污点而急证清白反被套

【应对】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

冒充公检法诈骗很常见,中招的市民比较多。这类骗子利用的是人们惧怕犯错误,急于证明自己清白的心理,当你的防卫心理被调动起来而表白解释时,反而透露了更多信息给骗子。

对此,首先更要相信自己,没做过的错事就是没做过,心地坦荡,不受忽悠,直接挂掉电话。对这类诈骗犯罪来说,心理上要反过来对待“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因为从正规办案程序上说,一个人真犯罪了,“公检法”会找上门的,怎么可能先电话通知你呢?

C、因相信熟人而放松警惕

【应对】打电话核实是唯一办法

QQ盗号诈骗、朋友圈盗号诈骗等手法,都是骗子利用木马病毒盗号后,暗中了解网友与好友之间关系,从中分析出有诈骗价值的对象。一旦有机可乘,就把真正好友悄悄删掉,由骗子假冒出现,向网友借钱。

这种作案手法是高科技加上心理战术,双重迷惑欺骗。由于网友几乎没有警惕性,一旦相信损失很难避免。对此,无论朋友跟你多熟悉,只要是通过QQ、朋友圈等方式向你借钱或让你转账的,唯一“防骗”方式就是打电话核实,别担心伤害“哥们”感情,解释一下,大家都是能够接受的。

D、贪便宜又好奇难免被牵鼻子

【应对】绝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电信网络诈骗中的中奖诈骗、各种补贴或退税诈骗,实际上是利用了老百姓贪便宜又好奇的心理。骗子根据编好的说辞,让你由“半信半疑”到“深信不疑”,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每个人多少都有“一夜暴富”的美好愿望,只要内心不贪便宜,就绝不会相信“天上掉馅饼”。假如天上“真的”掉馅饼,那地上陷阱已挖好。

E、被骗子蒙蔽却宁受虐不改错

【应对】突然的“思维中断法”最为有效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很多受害人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骗子的电话打得不停歇,有时三四个小时跟你聊天,受害人在骗子诱导下,边打电话边汇款,即使民警、保安、银行人员去阻止,受害人已被洗脑了,不相信自己有错。

这是针对老年人或信息闭塞的人实施的典型的连珠炮式询问或诱导,受害人处于心理疲劳之中,根本没时间去正常思考。对这种洗脑式的诱骗手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突然的‘思维中断法’,切断受害人的思路,使其醒悟过来。亲友、民警、保安、银行人员等发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坚决中断受害人的思路,打消他的疑虑,彻底醒悟过来。如果受害人身边没有别人帮助,要挽救就很难了。

您看此文用 ·秒,转发只需1秒呦~